《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唐代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感遇三十八首其四唐诗(送元二使安西老土学唐诗)(1)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撤回。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王维,三十一岁时妻因难产而丧,王维在其后三十年里独居,终身未娶。

大约八十年后出生的诗人元稹,也是三十一岁妻子病故,元稹写了五首名为《离思》的悼亡诗,还有《遣悲怀三首》等等。我们没见到王维为妻子所写的诗,绝不是对妻子感情不深。有人将《全唐诗》进行一番认真的检索,发现,在李白以前的所有初、盛唐诗人中,其作品涉及其妻子者,唯王绩一人;而与李白同时的盛唐诗人以此进行创作者,亦只有岑参一人(杜甫除外)。王绩与岑参此类作品的总数不及李白的一半。这表明,在唐代诗人中,李白是第一个在诗歌中大量述写其妻子的诗人,但并没有一首悼亡之作。李白的第一位妻子许氏卒于开元末年则为众所周知之史实,然李白却不曾为其以诗哀悼。在一部《全唐文》中,找不到初、盛唐诗人为其亡妻所写的墓志铭之类的文章,即如李白与杜甫也毫不例外。因此推想,在唐肃宗以前,生活在初、盛唐时期的诗人们,所恪守的是一种相对封闭的婚姻观念,于婚姻诗特别是夫妻诗的创作,并没有创作的主动。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撤回。

一个人的情感总是要有突破口的,岁月总会过往平淡,王维也不可能三十年来的月月日日都沉浸在对妻子的怀念之中,王维跟男人的友谊,是非常深厚的。那首著名的《红豆》,是赠与李龟年的。他还写过《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妻子逝后,王维禁肉食,绝彩衣,跟裴迪引为知心,写诗相和几十首,裴迪因王维后世传名。

这首《渭城曲》,又称《送元二使安西》,因为意境清新开阔,写成之后便被人披以管弦,殷勤传唱,成为流传千古的名曲《阳关三叠》。

渭城本是秦咸阳都城。唐长安城送别亲人或朋友,向东要送到灞桥,折柳赠行,向西则至渭城而别,渭河北边柳树亦多,柳树发芽生枝时,迎风飘扬,风景优美。

感遇三十八首其四唐诗(送元二使安西老土学唐诗)(2)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撤回。

元二,自然是王维的好友。在“安史之乱”以后,各种民族冲突加剧,唐王朝不断受到了来自西面吐蕃和北方突厥的侵扰,此诗作于送友人元二离开咸阳奔赴安西都护府。王维同时期诗作还有《送张判关赴河西》、《送刘司直赴安西》等。

由于清晨的一场细雨,空气洁净更加透明,路面湿润却不泥泞,青砖青瓦的客舍也像一幅清润的画,经过朝雨的洗涤,柳枝更加碧绿可爱。关内的景色多么美好!到了安西那偏远之地,哪里还能见到这样的景致呢?让我们再饮一杯,安慰我们的留恋和惜别。再向西走,出了阳关,我们何时才能相见啊!乱世之中,战场无情,生死未卜,我们的重逢哪能预期呢?在分别前的这一刻,把这美酒,多饮一杯!

这首诗画面清新明亮,润而有韵,情深重而不悲哀,珍重而顺其自然,正是王维“诗佛”的风格。他年少时接受的是标准的贵族教育,诗书画、音乐、舞蹈样样精通,这首阳关三叠,本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言已尽,味醇永,谱成歌曲传唱,反复吟咏三遍,故称“三叠”,更尽酒,无故人,下酒的从来都不是菜啊,是深厚的感情!

感遇三十八首其四唐诗(送元二使安西老土学唐诗)(3)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撤回。

王维和李白同岁,孟浩然比他们大十二岁。孟浩然与王维友谊深厚,孟浩然有诗《留别王侍御维》: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索寞,还掩故园扉。把王维引为知音,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李白《赠孟浩然》中“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对孟浩然推崇极高。小李白十一岁的杜甫是李白的铁杆粉丝,杜甫的《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杜甫赠与李白的诗有十多首。

然而,诗仙诗佛并没有相和相赠过,虽然他们有共同的好友孟浩然,虽然他们是同年生人,虽然他们进长安求功名只相错一年时间,他们都在长安和终南山之间奔波,因为都依赖了玉真公主的推荐。除了诗名之外,李白崇道,剑术大唐第二,王维信佛,诗画相融,音乐造诣亦深。不言不语,疏离中隐藏着另一种重视。王维官至右丞相,有辋川别墅,半官半隐,安史之乱有惊无险;李白也曾得到了玄宗的宠信,为皇帝写诗作赋,但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744年被唐玄宗赐金放还。选择决定命运,性格决定着选择。

感遇三十八首其四唐诗(送元二使安西老土学唐诗)(4)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撤回。

王维也给我们留下了不尽猜想。才华横溢风姿翩翩的贵族子弟,妻亡后三十年单身,唯一的女儿早嫁,没有儿子,这让我们很难想像。然而“诗仙”、“诗圣”、“诗佛”皆非常人也,他们的好诗又那么多,让我们慢慢的走近他们,走近唐朝,走进历史画卷,慢慢的,我们也长成唐诗中的一朵朵小花,仰望唐朝诗坛的日月之行星河灿烂,感受唐代文化的丰厚积累和兼收并蓄的精神,沿着文化的血脉努力的向上追溯。

感遇三十八首其四唐诗(送元二使安西老土学唐诗)(5)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撤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