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为什么很容易抓住(谈谈蜻蜓的生命周期)(1)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

蜻蜓为什么很容易抓住(谈谈蜻蜓的生命周期)(2)

图1. 飞行中的蜻蜓

记得在我小的时候,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每年到了夏天水稻扬花的时节,在灿烂温煦的晴天,在池塘、沟渠、稻田的上方或其周边,总会有许许多多蜻蜓,或在空中来回飞行追逐,或双双对对停歇在翠绿的草地、灌丛上。这些昆虫身体细长,头大,体色艳丽常带蓝、绿、红、黄等多种金属光泽。只听家乡的大人们一律都把它们叫做蜻蜓,为了区分,只是在“蜻蜓”前加上“红”、”蓝”、“绿”、“黄”、“大”、“小”等字加于修饰概定。

昆虫学家们把这一类昆虫全部归并到昆虫纲下的一个目——蜻蜓目(Odonata)中。蜻蜒目中的种类繁多,到目前为止,人们已发现和描述的种类就有6500多种,通常人们又把它们分成蜻蜓(dragonflies)豆娘(damselflies)两大类。所有蜻挺目的昆虫都具有相似的生活周期,都是不完全变态(incomplete metamorphosis)的,一生中只经历卵期、幼虫期、和成虫期三个阶段。

一、卵期(Egg Stage)

蜻蜓为什么很容易抓住(谈谈蜻蜓的生命周期)(3)

图2. 在水生植物中产卵的蜻蜓。(不管是蜻蜓还是豆娘,他们交配之后,雌成虫就将卵产在在水中、水上或水附近基物上,产卵位置因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大多数蜻蜓目的昆虫都是在植物体内产卵的种类(endophytic ovipositors),也就是说它们的雌成虫会用其成熟的产卵器将切开植物的茎叶或其他基物的表面,将卵塞入植物组织或其他基物之中。某些种类的雌成虫为了在水面以下的植物或基物上产卵,会短时潜入水中。

有些蜻蜓是在植物体外产卵的种类(exophytic ovipositors),它们的雌成虫直接将卵产于水体表面,有时也会产于池塘或溪流周边的潮湿泥土上。这些种类的蜻蜓雌成虫,它们从其腹部末端下方的生殖孔中直接排卵,有些种类在水上低空飞行,不时用腹末接触将卵排在水上,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蜻蜓点水”。有些种类是在低空飞行时在空中就将卵撒在水面。产于水表的卵沉入水底或水生植物的表面,在那里开始发育。有些种类的蜻蜓,每个雌成虫在水中可产下上千枚卵。

蜻蜓为什么很容易抓住(谈谈蜻蜓的生命周期)(4)

图3. “蜻蜓点水”。

蜻蜓雌成虫在产卵时,不能分辨水体表面与其他一些反光的物体表面,它们常常会将卵误产在玻璃或其他反光物体上。所以有人认为人造反光物体,如太阳能电池板、平板玻璃、汽车反光的表面等对蜻蜓物种的生存与繁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危害。

蜻蜓卵的孵化情况因种类的不同变化很大。在一些种中,卵可能在几天内孵化,而在有些种中,卵可能先要越冬,到来年春天才孵化。蜻蜓和豆娘的幼虫以卵中孵化后迅速蜕皮,成为真正的幼虫形态。刚从卵中孵化而出的幼虫叫前幼虫(prolarva)。如果前幼虫是从一个沉积在土壤上的卵中孵化出来的,它要先进入水中才会蜕皮变成真幼虫形态(true larval form)

二、幼虫期(Larval Stage)

蜻蜓为什么很容易抓住(谈谈蜻蜓的生命周期)(5)

图4. 蜻蜓的若虫。

蜻蜓目的幼虫又叫若虫(nymphs)稚虫(naiads),这是个不成熟的虫期。若虫阶段的形态与蜻蜓成虫的形态差异很大。所有蜻蜓和豆娘的若虫都是水生的,它们一直呆在水中生长直到成虫。水生的若虫是通过鳃在水中呼吸的。豆娘的鳃位于腹部的末端,而蜻蜓幼虫的鳃则位于其直肠内。蜻蜓若虫通过把水吸入它们的直肠来进行气体交换。当他们把水向后排出时,它们的身体会被水流反向向前推进。蜻蜓的稚虫就是这样通过身体的起伏来在水中游泳的。

与成虫一样,蜻蜓目的若虫也是肉食性动物。它们的捕食猎物的方法各不相同。有些种的若虫,它们要么在泥中挖洞,要么隐藏在水下植丛中,司机伏击过往的猎物。其他一些种的蜻蜓若虫能够主动对猎物发起攻击,它们会偷偷地逼近猎物然后捕杀,甚至会在水中快速游泳追捕猎物。蜻蜓目若虫的下唇宽大,它们可以在瞬间向前伸出,抓捕过往的蝌蚪、节肢动物或小鱼等猎物。

蜻蜓若虫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蜕皮次数为9到17次,但它们每一个龄期的长短和生长速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气候。在温暖的气候下,若虫生长迅速,幼虫期可能只需一个月。但在寒冷的地区,蜻蜓的幼虫期可能会长达数年。在蜻蜓若虫生长发育最后的几个龄期,它们的胸背开始发育形成幼嫩的小翅隐藏在翅芽(wing pads)下方。若虫越接近成虫期时,翼芽越丰满。当它进入最后一次蜕皮时,若虫就会抓住植物的茎或其他物体的表面,爬出水面羽化。有些若虫可爬到离水很远的地方羽化。

三、成虫期(Adult Stage)

蜻蜓为什么很容易抓住(谈谈蜻蜓的生命周期)(6)

图5. 羽化的蜻蜓和它蜕皮蜕下的蜕。

若虫爬离水面,攀附在植物或其他物体表面,它们的胸腔开始膨胀并使其外骨骼裂开。慢慢地,成虫就从蜕皮蜕下的皮【也称为蜕(exuvia)】中脱颖而出,并逐渐伸展开了翅膀,这一过程就叫做羽化。蜻蜓若虫羽化可能需要一个小时才能完成。初羽化的成虫身体柔嫩脆弱,体色淡白,飞行能力十有限。我们把这种初羽化的虫态叫做预成虫(teneral adult)。蜻蜓的预成虫极易受到捕食者的攻击,因为他们的身体柔软孱弱,也是很多捕食性天敌最喜欢的美味借物。在几天之内,羽化的蜻蜓或豆娘会完全展开其两对翅膀,体色也会加深,成为五颜六色的美丽而完全成熟的成虫。这时,它们已具备了强大飞行能力,完全性成熟的它们便开始在空中飞行,到处搜寻它们的配偶,以完成它们最后的然而也是最重要生物学史命——生殖下一代,并由下一代重新开始又一个生命周期。

蜻蜓为什么很容易抓住(谈谈蜻蜓的生命周期)(7)

图6.一种差翅亚目(Anisoptera)的蜻蜓。

蜻蜓为什么很容易抓住(谈谈蜻蜓的生命周期)(8)

图7. 蜓科(Aeschnidae)的蜻蜓(Darne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