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历来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很多文学作品也大量引用爱情的题材来反映人间百态。素有“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之称的法国作家莫泊桑也写了许多与爱情有关的小说,在他笔下有最沉重的《项链》,最悲凉的《一生》,他用不动声色的笔触描写了一个个女性悲剧的命运,情节看似简单,却发人深省。

对于从事多年医疗工作的我来说,就诊的也多是受感情困扰的女性,以单恋者居多,多表现为焦躁、自卑、甚至出现抑郁等精神障碍……。她们的痴情令人感动,却更让人心疼。今天的这部作品就是讲述一个女人单恋一生的故事。有女性朋友说这是莫泊桑最好的一部爱情小说,说法虽有失偏颇,却也说明了这个故事在女性群体中的普遍性和永久性。

心理学中的三把椅子(用心理学分析修软垫椅的女人)(1)

《修软垫椅的女人》是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主人公是一个靠着走街串巷修椅子脚垫为生的女人,她在11岁那年,看见镇上药店老板家的儿子舒凯,因丢了钱哭的伤心。她便把身上的钱都给了他。舒凯接过钱后停止了哭泣,她一时童心骤起,亲了舒凯一下迅即跑掉。从此,她在内心深处种下了“爱情”的种子。在随后的日子里,为了能拥抱和亲吻舒凯,她陆续将攒下来的钱都给了他。

长大后的舒凯结婚了,她失望至极跳湖自杀,却被人救起。此后的整整55年,她一直活在舒凯的幻影中直至生命的终点。弥留之际,她将自己一生的积蓄托医生全部转交给舒凯。而舒凯听见她爱自己时,一方面犹如受了侮辱般恼怒万分,一方面却又心安理得地收下了这笔钱。

对待爱情,女主专情而长情,不畏惧现实的压力,敢于面对自己的欲望,始终保持着善良的本性,读者不免被这种不求回报的爱情所打动,也被女主身上质朴的品质所折服。

但如果站在理性的角度,便会通过女主的情感历程和命运轨迹,发现在这个凄美的故事背后,隐藏着女主错误的爱情观

在本文我将用心理学方面的知识,通过女主成长中的三个阶段,分析女主是如何在错误的爱情观的诱导之下,一步步沦为乌托邦式爱情的祭品。同时,也结合本文,谈一谈在现实生活中,陷入爱情中的女性,如何才能避免文中女主的悲剧。

心理学中的三把椅子(用心理学分析修软垫椅的女人)(2)

非理性的激情:村民的排斥,父亲的缺位,使女主产生了“埃勒克特拉情结”

女主从小生活在一个穷苦的家庭,身上长满虱子,穿着又破又烂的衣服,常年和父母走街串巷以修旧椅子为生,他们的房子是流动的马车。

每当女主想和村里的小朋友玩时,父亲总会及时制止。相同村里的孩子们想和她玩,那些孩子的父母也会出面干涉。

这种态度鲜明的等级分化,作者在原文中是这样写的:

她的父亲就会怒气冲冲地喊她:“还不快回来,臭丫头!”

新朋友们的父母厉声吆喝他们的孩子:“还不赶快过来,淘气鬼!看你还跟穷要饭的说话!

女主的父母是常年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村里人人避之唯恐不及,他们便在内心筑起了一道围墙,将自己封闭在内,自觉地与村里人隔离。这种离群索居的生活,让他们变得沉默和寡淡,女主能感受到的来自父亲的疼爱,也仅仅是那一句怒吼她回来的话语。

女主从小被村民们当做另类,遭到村里孩子们的欺凌,得不到“失语”父母的疼爱,对于人格尚未发育健全的女主来说,这种童年不幸导致的心理创伤使她在成长的过程中容易形成无意识的人格扭曲,滋生偏执的情绪,陷入到极端的情感世界里。

心理学中的三把椅子(用心理学分析修软垫椅的女人)(3)

当女主看见公墓后面的舒凯一个人正哭的伤心时,处于本能的同情,她把自己的钱给了舒凯,并吻了他。

在女主的潜意识里,舒凯和她是两个世界的人,他就像那个世界里的王子,强大、尊贵、富有、体面,光芒万丈,而她就像个没有玻璃舞鞋的灰姑娘。但舒凯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打骂和驱赶她,反而愿意让她拥抱和亲吻。

她压抑多年的情感得到了表达和宣泄,也获得了从未有过的精神满足和自我认可。从此,她对未来有了一份憧憬和幻想,也陷入到对舒凯的爱慕之中。

精神分析学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

儿童在性器期将力比多(快感)的兴奋从自身部位转移到外界他人身上。这种时候,因父母可以为儿童提供生理和心理满足,男生会产生“俄狄浦斯情结”,即恋母情结;女生则会产生“埃勒克特拉情结”,即恋父情结。

在性器期的女主,父母终年失语,亲情淡漠,女主复杂的心理得不到疏导,由于长期的情感淤积,埃勒克特拉情结无法投向父亲,只能一直潜藏在体内。

在正常的家庭中,孩童的成长受到父母的引导和关爱后,孩子便会理智地抑制和克服“俄狄浦斯情结”和“埃勒克特拉情结”,最终发展成健全的人格。但文中的女主从小生活在冷漠封闭的环境里,在精神上从小就是个孤儿,在她的无意识里,一直渴望寻求父亲的庇护。

由于心理上父亲的缺失,她便会在潜意识中将第一个遇见的异性认定为父亲形象的替代。

舒凯承担了这一角色,弥补了她心理上的缺憾,她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种迷恋式的激情,这种情感被她简单地理解为了爱情,致使她陷入到对舒凯热切的爱情错觉里。

心理学中的三把椅子(用心理学分析修软垫椅的女人)(4)

偏执的讨好型人格:一厢情愿的爱情背后是自我的缺失与隐藏的自恋属性

女主将自己的生活目标放在了舒凯身上。频频向父母报假帐,拼命地攒钱,希望通过钱能获得舒凯的青睐。她原本可以和父母通过辛劳的工作,来改善家里贫穷的面貌,但她却将自己和父母付诸脑后,丝毫不考虑家庭的困境。

当她通过药房的玻璃窗看到穿着得体的舒凯时,更加令她心醉神迷,也将她炙热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她把自己的血汗钱,一次次地给了舒凯,也得到了舒凯一次次默许的拥抱和亲吻。

她心里只有他,除了他别的什么都不想;而他也多少有点焦急地等着她再来,一看到她就奔过来迎接她,使得小姑娘心花怒放。

女主用讨好舒凯的方式得到了“爱情”的回应,天真地以为舒凯也爱她。这种看似浓烈的爱,其实是她自导自演的一出爱情独角戏。这也说明,她已经失去了自我,在这一切的背后也呈现出了隐藏在她人格里的自恋属性

自体心理学派创始人科胡特认为:

“自恋涉及力比多(快感)对自我的投注。自恋的人没有办法通过与别人建立健康的两性关系而得到快感,他们是全神贯注于自身的情感所得。”

女主看似对舒凯念念不忘,其实只是陷入到了自我感动的自恋里却不自知。通过对舒凯一厢情愿的爱情,她得到了身心的满足,获得了爱情的快感和精神的愉悦

心理学中的三把椅子(用心理学分析修软垫椅的女人)(5)

错误的爱情观:乌托邦式的爱情无法与现实相融合,对舒凯的爱情只是理想化情感的寄托

父母去世后,正值青春年华的她,养了两条恶狗,拒绝了异性对她的爱慕,始终对舒凯一往情深。

多年以来,她混淆了金钱与爱情的关系,错把金钱吸引看作爱情,女主的非理性已经彻底麻痹了她的理智,蒙蔽了她的双眼。她原本可以过一世安稳的日子,找一个爱她的人,平安度过一生,可是她却放弃了安定的生活,封闭了自己的内心,致使幸福一次又一次地离她远去。

她为自己构建了一个“爱情乌托邦”,用它画地为牢,禁锢了自己的人生,也将自己的命运推进了人生的困境。这种错误的爱情观,让她用一生的幸福作为代价,最终只落的孤寂一世。

科胡特认为,当一个孩童失去一个理想化双亲时,恰到好处的内化便无法发生,孩童会依赖停留在与自体客体的转移关系上。当他们遭受挫折时,他们会将自身自恋转移到他人强者身上,来获得自我认同。

女主如科胡特理论所说,她无法得到父母缺位的内化,便把这种虚幻的理想化情感寄托到舒凯身上。

她就是为他辛劳的。为了攒些钱,好让他在她死后会想到她,哪怕只想到一次也好,她甚至常常忍饥挨饿。

舒凯对于她来说,一方面让她对未来的生活产生幻想,一方面成为了父爱缺失的情感寄托。因而在潜意识中,她已经把舒凯作为一个理想化的完美形象。乌托邦式的爱情是她获得精神能量和生活动力的来源,也是她获得力比多(快感)的客体,从那里她可以寻求到自我价值感,满足自我认同的心理。

心理学中的三把椅子(用心理学分析修软垫椅的女人)(6)

通过女主爱情的不幸和生活的悲剧,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

女主缺乏理性的行为,让自己的一生充满悲剧。她将理想化的情感寄托在舒凯身上,直至生命的终点,也未从爱情的虚幻中醒悟。反观在现实中,也有不少女性正陷入这种乌托邦式的爱情困境里,无法走出,因而这部作品也给现实中的我们带来了思考和启示。

①理性对待感情,不盲目被爱意渲染

女主11岁时,正是对未知世界和新鲜事物感到好奇和探索的年龄,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对于情感更是懵懵懂懂。女主遇见自带光环的舒凯,被内心的爱意渲染,陷入到爱情的陷阱。这种错误的爱情观,犹如一颗枝繁叶茂的树,看着喜人,根却是坏的,无论如何精心地去浇水,施肥,它也不可能开花结果。

在电影《怦然心动》里,小女孩朱莉在看见小男孩布莱斯的瞬间便“怦然心动”,从此开始了逐爱之旅,但小男孩却避之不及。后来小女孩反思自己的情感,理智地停止了追求,小男孩却发现了朱莉的美好,两人最终走到了一起。

文中的女主和朱莉一样都在情窦初开的年纪,一厢情愿地爱上了富家子弟,两人却走向了截然不同的命运轨迹。她们的区别便在于,对待爱情,一个盲目,一个理智。

因而,在我们感情成长的路上,需要不断地自省,才能认识真正的自我,就不会陷入爱情的漩涡。

心理学中的三把椅子(用心理学分析修软垫椅的女人)(7)

②培养自己的爱好,实现自我价值

舒凯去了外地上学,女主足足动了一年的脑筋,才让父母改变路线,就为了见一眼舒凯。

平日里,她一边修椅子,一边想舒凯。爱情已经成为她生活的全部,让她沉醉在忘我的境地,失去了人生的方向和目标。

哲学家罗素说,幸福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消除了对自我的关注。

在我们成长的路上,那些或美好或伤感的爱情,经过时间的沉淀,最终会成为人生的一种经历,使我们长大成熟。

在这个过程中,就要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如画画、写作、音乐、舞蹈……等等,坚持不懈,让它成为一种习惯,成为自我价值的体现。那么,在遇见感情困扰时,就可以将自己无法释怀的情感,转移到这些爱好上来,分散自我的关注点,就会避免陷入到感情的沼泽地。

心理学中的三把椅子(用心理学分析修软垫椅的女人)(8)

③自尊自重,欲要爱人必先自强

舒凯结婚后,女主依然通过去舒凯店里买药的方式,将钱送给舒凯,带着卑微的祈求希望对方在意,或看看自己,或和自己说一句话。

在读者看来,这种卑微已到了极致,成为一种执念占据着她的内心,让她失去了自我。这种执念也一点点地攫取着她的力量,控制着她的人生。

波伏娃认为爱是探索彼此的欲望,并使人们的生活更有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女性已经意识到自我价值在爱情和婚姻中的重要性。我们也有更多的条件去接触和了解外面的世界,有更多的渠道和机会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因而,我们更应该做一个独立自主,自尊自重的女性。欲要爱人必先自强,只有在势均力敌的情感里,才会感受到生活的快乐,而不是通过金钱或其他附加条件来获得爱情和婚姻

结语:

莫泊桑在《修软垫椅的女人》里,以客观冷静地文字将女主悲凉的一生和一个饱受感情折磨的女性形象真实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读来感人肺腑。

这部作品从发表距离现在已有百年,也有很多的评论和解析。在读者看来,如果停留在文章层面,人们只会为女主卑微的爱情感慨。但如果结合当前女性的婚恋观,则会带给我们诸多的思考和启示。

通过女主的心路历程,汲取她的悲剧成因,才能避免女性再成为乌托邦式爱情的祭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