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月子中心优势有哪些(差异化多元化将成月子中心立业之本)(1)

全面“二孩”政策推行第三年,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全面二孩”政策的实行效果继续显现:2017年,二孩数量上升至883万人。

王小姐很快也将为这个数据贡献自己一分力量:“二宝”预产期在3月份,“这个时间‘撞车’春节,有经验的月嫂工资已去到一万三四千元,春节还会涨价。”她最终选择花3.5万元去月子中心。

每到春节,都是月子中心最忙碌的时期,不过对于消费者和从业者来说,今年这种忙碌格外明显。

●南方日报记者 李劼

现状

“二孩”激活市场,月子中心快速扩张

“我们每年春节房间都会满员,”华美国际月子会所总监欧阳戈介绍,一般春节过后,月嫂回城,价格回落,又会大把空房出来,月子行业只在春节“虚假繁荣一把”,不过今年情况有些不一样。

“现在有一个困惑,就是客户太多,我们不够房间就只能拒绝了。”目前莉泽珠江新城店,入住率达120%—130%。在莉泽月子中心品牌总监梁鹂看来,这无疑是个“甜蜜的烦恼”,“刚开业时人不算多,不过从去年11月份开始满房一直到今年,人气一下子旺起来,不少都是生‘二孩’的妈妈。”

临近春节,相比月子市场,月嫂需求有些淡,“工资平均去到12000-15000元,春节期间还会涨价,两万多请一个月嫂,住家还得管吃喝,我自己坐月子还有吃喝花费呢?”算下成本,王小姐直摇头。

如此一比对,月嫂明显缺乏竞争力,市场正向月子中心转移。

月嫂逐渐缺乏竞争力的还有一个因素是,生过第一胎的妈妈很多感觉请月嫂不够专业。

在记者走访的十多家本地月子中心,也的确发现,“二孩”妈妈都是客户主力军,当然这也与“二孩”妈妈年龄偏大,自己精力有限、老人帮不上忙有关。

自2016年1月1日“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已经两年有余。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全面两孩”政策的实行效果继续显现:2017年全年,二孩数量上升至883万人,比2016年增加162万人;二孩占全部出生人口的比重达到51.2%,比2016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虽然我国出生人口数量和出生率两个指标同时出现了下降,但这两项数据仍是2000年以来的历史第二高值。

数据显示,在2017年,广州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出生数分别为23.5万人和17.1万人,其中“二孩”出生总量分别为13.4万人和10.1万人。

东莞、佛山、中山等城市去年的“二孩”率首次突破六成,意味着这些城市5名新生儿中就有3名是“二孩”,比例过半。有关专家表示,“二孩”政策激活了市民的生育意愿,也带动了母婴市场。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母婴健康护理业最早于上世纪80年代出现在台湾地区,发展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目前,月子中心行业在台湾已经相当成熟,香港、澳门地区以及国外华人聚集地区的专业母婴护理中心也层出不穷。

而由于受传统观念、经济水平及法律法规的影响,国内的产后康复一直是月嫂入户服务的形式。我国的第一家产后恢复中心于2003年在北京开业,上海和深圳的母婴护理机构在大概十年前起步。

广州最老牌月子中心仕馨月子在2009年成立,当时第一个客户是一个医院护士。对此,仕馨孕育护理中心股份公司董事长方邓兴印象很深,彼时,一般的消费者还没有去专业月子中心护理的意识。“刚开始,我们一直亏损,合伙人退出。直到2013年,大众的消费水平和健康意识大大提高,我们才缓过劲来”。

“二孩”政策放开,成为市场的一个突破口,中国保健协会发布的《中国保健服务产业发展蓝皮书》显示,坐月子已经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之一。

目前,全国产后护理机构突破4000家,广州地区已达200余家。

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的数据,2010年我国月子中心市场规模约10.2亿元,2014年规模约42亿元,2010-2014年我国月子中心的市场增速达到42.45%,过去几年保持较快的增长。未来按照25%的市场增速预计,至2019年我国月子中心的市场规模将达约150亿元。

问题

几家欢乐几家愁,多头管理亟待改善

“面对数据,我们不能也不敢盲目乐观”,华美国际月子会所总监欧阳戈说,不久前就听说番禺几家月子店关门。

前两年,广州大概只有40-50家月子会所,现在广州已经200多家。但同时也不断有门店倒闭,或是转手卖人。所以人们比喻这个行业眼下正是“一半火焰一半海水”。

“我们来算一笔账”,欧阳戈介绍,广州的月子市场转化率平均不到5%,2017年广州常住人口出生数为23.5万,按照4%的转换率,大概9400人会去月子中心。

而广州月子中心房源有多少呢?欧阳戈继续介绍,200多家月子中心,平均每家有20-30间房,算上体量最大的仕馨月子集团,广州地区总共大约有7000间房源。接下来还不断有新店开张,要追赶上9400人的需求并不难。但4%的转换率短时间难改变,市场很可能冲到供过于求的境地。

“工商局登记一个家政公司就能开门营业,租几间房、请几个月嫂或者护士对接产妇”。正是不少人抱着这样的误解,拿着一沓钱入行,结果发现理想现实不对等。

有上海媒体报道,当地每月新增4-5家月子中心,每月关门也是这个数,南京、上海数家月子会所已经几易其主。熬不到客户盈门就关门,作为新兴行业的月子中心也迎来不小的尴尬。

一直以来,由于产后母婴康复机构无需前置审批,只需在工商部门注册即可,准入和监管双缺失,服务质量良莠不齐,存在安全隐患。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去年,广州琶洲一家月子中心关门,因为一例宝宝肺炎事件;同是在海珠区,一家月子中心关门,因为一个患有先天心脏病的早产儿呛奶窒息死亡。

2012年上海宝某佳月子会所事件更是轰动一时。当时月子会所有4起新生儿感染轮状病毒,消费者与店家沟通不畅,一经媒体报道,当地政府下令不准再开月子会所,那一两年间,上海三分之一的月子会所都倒闭了。

上海事件发生不久,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产后母婴康复机构指南》开始试运行,2015年11月正式对外发布。

2017年9月1日起,处于“国家标准空白”的月子中心行业正式执行相关标准。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的GB/T33855-2017《母婴保健服务场所通用要求》,为推荐性执行标准。

不过,即使统一的国家级标准问世,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产后母婴康复机构管理委员会理事长、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院长徐丛剑曾向媒体坦言,由于缺乏强制性,它亦难发挥太多实质意义。

还有一个问题摆在大家面前,由于目前我们的月子中心提供包括母婴保健、餐饮、住宿在内的综合服务,涉及卫生行政、食药监、工商等多个部门。多部门监管、缺乏统一管理的结果,却是哪个部门都“不怎么管”。

不过,成熟的模式并非没有。

在月子会所的发源地台湾,“产后护理之家”便归属“卫福部”长期照护科管辖。为加强预防感染事件,感控部分则由疾控中心负责。

台湾的行业管理,有着一套严格的分级评鉴制度。从2002年起,台北成立了“产后护理之家”评鉴委员会;2011年开始,由原“卫生署”主导,对台湾所有“产后护理之家”进行评鉴。评鉴结果分为合格(优等、甲等、乙等)及不合格(丙等),评鉴合格者,由“卫生署”颁发证明文件,并作为补助或委办业务的优先对象。有效期内,“产后护理之家”由市、县卫生局不定期进行督导考核,3年有效期过后,须重新接受评鉴。

经卫生单位稽查,如“产后护理之家”不符合卫生管理法的规范,将会要求改善并随时复查。

前景

巨量市场待挖掘多元化将成主流

我国月子中心发展起步较晚,且价格较高,目前主要面向中高端消费群体。根据2011年发布的《中国保健服务产业发展蓝皮书》,有意向选择到专业的母婴护理机构“坐月子”者约占全部分娩孕妇的5%。2013年,根据公开资料,在一线城市,月子中心的转换率(渗透率)约5%-8%,其他区域只有不到3%的渗透率。多宝宝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邱隽熹介绍,在台湾地区,月子中心转换率在70%以上。这也意味着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的测算,以2014年的数据为例,一线城市的月子中心渗透率在6%-7%之间,人均消费5万元;二线城市及其他经济较发达的城市的月子中心渗透率在2%,人均消费4万元。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北京、上海和深圳转换率可达10%,某些消费力强劲的内地二线城市如武汉已达到10%-20%,广州目前仍只有5%左右。

对于行业今后发展,采访中不少业者表示,台湾给我们以参照,但肯定大陆市场会发展更好。

就目前,市场从月嫂向月子中心转移就释放出一些信号。

有研究报告提出,随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新生儿父母健康意识的提升,对产后母婴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月子中心“一条龙”式的母婴服务受到新一代产妇的欢迎:一方面,月子中心以专业的护理迎合了新一代产妇的需求。随着新生儿父母年龄的上移和文化层次的提高,新一代家庭更加重视产褥期保健,相信科学坐月子,并且对健康的要求已经从物质供应、生理呵护等基本需求转向心理调节、美容塑形和育儿文化教育,而这些恰恰是月子中心所能提供的服务内容。另一方面,月子中心提供“一条龙”式的服务,能让产妇及其家人在月子期间更省心。随着消费者对这一新兴服务的认可,将会有更多新妈妈选择到月子中心坐月子。

广东省妇幼保健协会副会长、仕馨孕育护理中心股份公司董事长方邓兴很乐观,“月子中心将会往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未来3-5年之后,有可能成为中国月子文化的主流——代替传统的在家坐月子”。到那时候,月子中心会成为一个普惠型消费,更多人选择去专业机构坐月子,价格比在家里坐月子更低。

多宝宝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邱隽熹还谈到,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大,差异性定位、模式多元化将成为月子中心的立业之本。

目前月子中心主要以硬件资源差异性为主,如酒店型,园区(海景)别墅型,医疗型,家庭看户型等。而在服务创新及流程体系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如月子中心的品牌和月子房定位,养护服务建设,康复保健的差异性等方面。围绕妈妈们的需求,邱隽熹设想出一栋综合型母婴大楼,集产检、产康、医美、月子会所于一体。“我们也看到一些月子中心正在向医美、产康方向发力,申请医疗牌照者在增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