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期末考试以后,高考志愿填报之前都是家长们关心孩子选择什么专业的“旺季”。很多统计数据会公布相关专业的就业率,并且给出给专业打上类似“红牌”、“黄牌”、“绿牌”这样的标签,这也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专业分类方式。

最强劝退专业(却被令人心动的offer啪啪打脸)(1)

图片来源网络

百度百科上的“红牌专业”是指: 红牌专业主要指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且薪资较低的高失业风险型专业。

最强劝退专业(却被令人心动的offer啪啪打脸)(2)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截图

法学专业是红牌专业,但为什么《令人心动的offer》两季中那么多名校毕业的学生都是学习法学专业的?为什么很多高收入家庭的家长还会让自己的孩子选择这样的领域和方向呢?这些家长是没有看到相关数据么?还是因为这些家庭有资源、人脉、背景?

老王觉得都不是,是因为她们看到了两个本质。一个是红牌专业的本质,另一个是中国人才结构的本质。

·红牌专业的本质

就像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一样,行业无分好坏,专业并无贵贱。红牌专业其实是因为薪资收入水平达不到预期所导致的,更准确地说是毕业3-5年的薪资收入预期达不到预期所导致。我前几天的那篇文章《这三句话值得每一个打算跨专业考研的人深思》中的学生,就是因为看不到毕业薪酬的希望所以要换专业,但她本科是学习211学校全国排名前十的专业。

不论是家长、学生自己、社会舆论都关心什么专业毕业以后可以挣多少钱,毕业以后什么时候可以年薪百万、有房、有车。但很少有人去看毕业生要付出多少努力取得这样的成绩。

老王认为,毕业生前三年,工资收入水平不高其实很正常。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需要在人情世故、职场技能、个人发展规划各方面进行打磨和锤炼,更需要将书本上的内容和实际工作技能进行融会贯通,处于打基础的阶段。

这就像开采石油一样,正在钻井开发,就想马上出油变现?天底下除了买中奖以外没有这样的好事儿。

·中国人才结构的本质

有一次听考研名师张雪峰老师的直播,他的一句话老王深以为意,“中国不缺医生,缺的是顶尖医生。”国内的人才供给结构也是如此,金字塔型的人才结构模式从来没有发生过改变。底层人才永远供大于求,中上层的人才永远是供小于求。

那些家长让孩子进入所谓的“红牌”专业就是因为他们知道,只要孩子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知识结构,摆脱底层人力竞争,就可以进入到一片蓝海之中。

丁辉应该是《令人心动的offer2》中最励志的代表人物之一了。跨专业3个月考研进入了五院四系,获得了来到君合律师事务所的机会。

丁辉当时考研为什么要选择华东政法大学?这所学校是业内的五院四系之一,又地处上海,进入了华政就有了翻盘的跳板,华政将自己和那些二三流法学院毕业的学生拉开了层次。

老王觉得因为很多人相信选择大于努力,所以拒绝所谓的“红牌”专业,但老王觉得可以学习,因为勤奋大于选择。

知名博主“遇见小米”曾经写过一篇关于她的律师朋友的文章,里面提到这个朋友是二本法学院本科毕业的学生,毕业以后在律所实习,拿着很低的薪资,通过了律师从业资格考试以后离开了原来的律所,来到了上海。在这里做了3年的经济相关合同法方向的律师,积累的人脉资源,现在是一名独立律师。

很多人都认为选择一条对的路,走一条捷径才是成功的开始。但其实聪明人都在下笨功夫拼勤奋,愚蠢的人只想走捷径。

刚刚提及的女律师,没有人脉、背景,一个人来上海打拼,靠的就是自己的勤奋。把所有人都唱衰的专业玩儿的风生水起。

“红牌”专业真的不能学么?不,心动的offer中早就给出了答案,只要你够优秀,实习薪资每月2万元。只要你够优秀,哪儿来什么“红牌”专业?所谓的“红牌”只是你不肯吃苦罢了。

愿所有的家长和孩子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愿所有的孩子未来不再迷茫。我是铭志老王,做有温度的生涯规划,铭知生涯专注于亲子关系、生涯规划,关注我,助你快人一步,决胜千里。喜欢我的文字欢迎关注、点赞、收藏、转发,更欢迎私信互动交流。

最强劝退专业(却被令人心动的offer啪啪打脸)(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