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时代纪实 每一次和时代对谈(1)

文/ 鱼为

用孙悟空的话来形容80后,那真是步步有难,处处该灾,从出生到入学,人生境况就几多反转,大学毕业以为只要《奋斗》就能收获美好人生,谁知只能《蜗居》藏身,历遍职场心酸,不得已而《裸婚》,成为无数男女最后的选择,《大丈夫》则又让爱情的选择呈现另一种游离,好容易熬到当了《小爸妈》,却也着实见证了《小儿难养》的一路艰辛,更经历了《虎妈猫爸》的家庭教育的践行与反思,这次面对《二胎时代》尽管将人群扩散至90后,但他们的困境并不轻松,工作、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时代同样留给他们太多不可捉摸的负担。

在为数不多执行计划生育的国家,单独二胎政策更像是多留一个活口的安慰奖,但这一政策依然给许多渴求二胎的家庭带来巨大影响,“二胎”也像一把双刃剑,摆放在正在承受着巨大生活成本的家庭中。电视剧也以两组物质能力有着悬殊差距的家庭为样本,向电视机前的广大观众展示“二胎时代”中将要遭遇的种种生存问题。

其实电视剧并不针对二胎政策的开放,更多的是聚焦在民众面对二胎的生活与心态变迁,金灿灿以及闺蜜杜鹃两人的二胎之路,一方面写尽周遭人群的反应,也完成了自我的成熟成长的艰苦蜕变。所以剧中的故事也尽量近距离贴合现实家庭与社会,让两人经过家庭矛盾和职场危机,逐渐成长起来。

到21集的时候,其实剧作的重心开始转移,杜鹃在儿子“废物”的爆击之下,赶走了保姆戴姐,同时也将故事的视角从生育二胎到对亲子教育上的过渡——从“我生了他,我花钱给他请最好的保姆,给他买国外的奶粉,最好的玩具,最好的衣服,给他上最好的学校最好的老师……我做错什么了?”的心塞质问,到“他最喜欢的卡通人物是谁,他在学校最讨厌的科目是哪一科,他吃什么东西会过敏,他最近最喜欢的新玩具是什么?”的无奈反问,终于将观众的视线带回“教育”的终极命题上,不管生一个还是两个,这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钱可以买很多东西,但是买不了你对儿子的爱。

这应该就是每一次国产剧和观众,和时代对谈的结果:因为你想要得到,结果反而失去更多。“二胎时代”其实也是一个选择题的时代,想要多子多福,又想要安逸生活,想要自由无拘,又想要更多福利保障,对不起,政策不允许,生活也不允许。这也是电视剧在如此巨大的社会话题中,依然保持着小市民势力眼嚼舌根等肤浅小毛病的原因——百姓不深刻,反思也便过于浮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