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过的伤痛都是人生最大的悲伤(我们都曾受过伤)(1)

这是樊登读书去年讲解的一本书了,今天翻来重新听了,引发了些许的思绪!当第一次听到原生家庭及童年创伤时,深深地被触动为此,相逢恨晚的见解啊,于是将自己所有的不幸都归结于原生家庭。情不自禁地去回忆那些记得的、听来的关于自己的事迹,哭过、幽怨过,也与父母探讨过,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于他人早就消散在记忆的长河中了,唯有我自以为地凭借一个概念,不断地沉溺于伤痛中,就此以为抓取住就可以有得道升天的救赎,殊不知统统成了自己固步自封的借口,成为自己不愿面对未来的理由,舔舐伤口愈发的上瘾。

“我们都曾受过伤,却有了更好的人生”的英文名字是“Supernormal”,直译就是超级正常人。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都很喜欢,成为超级正常人,这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努力做到的事,而不是很轻易地将所有的不幸都归结于童年。据调查显示,有75%的人都遭遇过童年创伤,但是放眼望去,如今很多人都可以活得很好,这75%的人大都活成了Supernormal。没有十全十美的养育,正如温尼科特提出来的足够好的妈妈,更通俗地表达为:60分的妈妈,只要做到及格就是足够好的妈妈。如此,后天有着足够的成长空间与探索的余地。大部分的伤痛都是无意识造成的,即使是那些带有恶意的伤害,林立种种的伤害都需要勇气和决心去跨越和自我疗愈,毕竟仅有一次的人生只有自己能负责!

受过的伤痛都是人生最大的悲伤(我们都曾受过伤)(2)

书中有句话很好“成功往往不是来自于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点,而是能够认识到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点。”是的,认识到这份正确是多么的珍贵,我们所拥有的也许不够完美,但是足够的来自不易,值得感念,生命的色彩需要在未来的人生里去展现,而不是困守在过往的伤痛中!在短暂而脆弱的幼儿时期总会遇到种种的困难,但并不能成为往后“失败”的借口,于是很多的影视剧,那些穷凶恶极的人总有个不幸的童年,一再的强化、一再的渲染,所有的问题归因于童年时的遭遇,因此忽略了长大后的我们始终是有力量和选择的,很难,但可以跳出!钝感力,就是经历了种种挫折后的耐受力,也是促发内心变得强大的因素之一!

任何的所谓“创伤”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之分,而是来自于对它的理解与接纳,书中举了很多类似的例子。比如,一直遭受姐姐暴虐的杰西,即使向母亲哭诉也改变不了如此的境遇,因为姐姐也会将拳脚伸向母亲,身心都受到了严重的伤害。得益之处是,从小杰西就习惯了看姐姐的脸色,观察入微,只要走进家门就能辨别姐姐的心情,因此形成了她敏感细腻的性格,长大后的杰西成了商业顾问,将察言观色很好地应用在职业中!

受过的伤痛都是人生最大的悲伤(我们都曾受过伤)(3)

书中还有伊丽莎白的故事,她有个控制不了自己行为和情绪的哥哥,于是从小父母将注意力都放在了并不健全的哥哥身上,伊丽莎白成了透明般存在,哪个孩子不想得到父母的关注和认可呢?而伊丽莎白只能活在如此的阴影之中。有一次学校举行活动,伊丽莎白在台上表演,父母带着哥哥一起来参加,期间哥哥又一次失控了,于是出了洋相,伊丽莎白忿恨地质问父母,在自己如此重要的时刻难道就不能将哥哥留在家中吗?为什么就不能多一些关注和爱护给到自己呢?父母说出了“你比他幸运”,随后父母和伊丽莎白进行了一次膝足长谈。

往后父母仍然是时刻关注着哥哥,伊丽莎白依然被忽略着,但是她明白了,一个人能控制自己是多么的重要,于是她将控制自己做到极致,凡事有条有理。长大后的她选择从事与此性格有关的类似秘书等工作,收获另一种的成效。当父母决定要第三个孩子时,伊丽莎白觉得不可思议,自己被如此的忽略,为何还要个孩子再来忍受如此的忽略呢?父母直言,自己终将会离开,不忍将照顾哥哥的重任全部交给她,希望有另一个孩子来分担。也许自私,也许伟大,但是作为父母总以自己的方式来爱着孩子,如果不沟通,孩子强加的自我理解又是另一番的解读,甚至延长至创伤。

受过的伤痛都是人生最大的悲伤(我们都曾受过伤)(4)

父母爱我们的方式千奇百怪、形式种种,也许揍了我们一顿,背后潜藏的是担忧和紧张;也许强行将我们所爱的东西分给其他小朋友,潜藏的是他的面子或懦弱,不要忘了父母也是普通人;也许我们哭了没有来哄,潜藏着他的生活压力和情绪,遭老板责骂了、缺钱了;也许偏心其他的孩子,只因他没有我们幸运,正如书中类似的比喻,当两个孩子必须要送走一个时,选择被放弃的往往是更乖、更聪明的,缘由就是他还会有人要!没有父母是刻意惩罚或者虐待孩子的,他们在自己的见识和能力之中,给予以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或控制、或忽略,都只是爱的不同方式!

最近在看“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也是一本疗愈童年创伤的书,过于偏颇地将许多的创伤都集中于蛤蟆先生身上,当然这也是为了写作的需要,但是感同身受部分就少了很多,因为现实生活中缺陷并没有如此集中的人。其实这些有着不一样经历的人,反而更有可能创造出不一样的成绩,“幸福课”的老师泰勒,正是因为他性格中的内向、敏感,以及有些抑郁的情绪,才更加探索内在,弘扬积极心理学的认知;弗洛伊德本身有着恋母情结,于是研究精神分析学说成了他生命里开出绚烂的花;张爱玲的不幸童年,反而滋生了她的敏感、细腻,和才华结合写出惊艳的文字!

受过的伤痛都是人生最大的悲伤(我们都曾受过伤)(5)

当然硬币是有两面的,并不是鼓吹创伤一定能成为人生的徽章,而是当创伤无可避免地发生后,我们势必要以有利于己的方向发展,以期拥有更好的人生,成为supernormal。过去的已然过去,借用“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的理论,要放下原因论,看到自己持有的目的论,不要将过去当成自己不幸的原因,其实是自己在为当下不幸寻找目的,先有不幸的预设心理,才用那些过去的创伤来“诠释”这一不幸!有些许的绕,但是展开了另一思路,值得细品!

早已听倦了原生家庭的创伤,也明白自己始终背负着这些创伤匍匐前进,但是也深刻地明白只有自己才能解救自己,如果内心没有真的改变的松动,再好的知识与点拨都是枉然。也正如所言,裂缝,才是光可以照进的地方。不要害怕,我们其实很强大,潜意识始终懂得保护自己,只需要勇气和信心,向着光前进,看到积极的意义,终会收获不一样的自己。是的,在自我探索这条路上,行走的很慢很慢,犹如蜗牛般爬行,但是始终在前进,我相信自己一定会在属于我的舞台上旋转、跳跃,舞出人生的精彩!

请相信,我们长大了,虽然都曾受过伤,仍然可以拥有更好的人生,带着伤痛旋转跳跃!

受过的伤痛都是人生最大的悲伤(我们都曾受过伤)(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