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逆袭之路(第二十九章筚路蓝缕)(1)

齐桓公继位之初,为了给帮助自己争位立下头功的鲍叔牙一个面子,原谅了曾经射过自己一箭的管仲。并在鲍叔牙的大力推荐下,和管仲就齐国的未来进行了深入、广泛的交流。

管仲所提出的治国策略是新颖而突破传统的,肯定令齐桓公感到非常震撼。

但是这些新思想、新政策、新理念,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从来没有任何经书典籍,提到过民富国强、刺激消费、以经济战争的方式去实现和平称霸的理念。

其他的不说了,就你那个把全国近30%的国人从地里解放出来,专门去从事工商业的想法,也是打破了当时从古至今的经济理念的,俺们可是以农为本的农业社会耶。

齐桓公虽然年轻胆大,从小开始接受管理国家的教育,有思想、有文化,但是新鲜事物总是很难让人接受的。我觉得齐桓公听了管仲的新思想还是很感兴趣的,愿意委任他为国家总理。但是传统思维的惯性,让他还不敢马上执行管仲的新政。

就在他任命了管仲以后的第二年,也就是乾时之战的第二年。齐桓公依然执行的是军事称霸的路线,在这年春天他向鲁国继续进攻。既然鲁国已经被打的元气大伤,那就应该乘你病要你命,迅速以军事手段压服鲁国,这才是古往今来政治军事斗争的正道嘛。

这一战就是中学课本上的著名课文《长勺之战》,鲁军在此战中任命了著名的曹刿先生为总参谋长,一扫去年的晦气,大败齐军。这哥们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创造了二个成语“肉食者鄙”和“一鼓作气”。

这家伙原来可能是个没有封地的普通国人,看不上天天吃肉,吃的肥头猪脑的大贵族们,说他们这些肉食者太笨,出的主意不行。却不知道托了哪个肉食者的关系和鲁庄公见了一面,提了些意见,受到认可,当上了总参谋长。

在长勺之战中,曹刿和鲁庄公同坐一辆战车指挥鲁军迎战齐军。二军对阵,齐军首先擂鼓挑战。鲁庄公也想跟着擂鼓进军,曹刿说:“稍等”,于是鲁军悄然无声。

齐军一看鲁军这不合规矩啊,按道理双方不管谁先擂鼓挑战,对方都应该擂鼓回应,然后双方的士兵踩着鼓点前进,接触后开始互相厮杀。

齐桓公一看自己擂了一通鼓后,对方不响应,以为鲁军还没准备好,按照作战礼仪,我们齐军得有风度,不能进攻,赶紧停止击鼓,叫士兵们停下脚步。

士兵们都很奇怪,这和平时训练的不一样啊,都在心里犯嘀咕,左顾右盼的想搞清楚咋回事。

然后齐军第二次擂鼓挑战,曹刿继续说“稍等”,鲁军又没反应。齐军阵列中一些心急的士兵已经又走出几步了,一看不对,好像大多数人都没动,又缩了回来。

这回连齐桓公也急了,就算你们鲁军的头头上厕所去了,这会儿也该回来了吧。下令第三次擂鼓,鲁军还是纹丝不动,齐军士兵们糊涂了,这是干嘛呀,今天还打不打了?

就在齐军士兵们犹豫的时候,鲁军的鼓声响了,鲁军士兵没糊涂,按照平时训练的战法,踩着鼓点大踏步的冲了上来。

从来没遇到过这种情况的齐军彻底懵圈了,这鲁军咋不按照老规矩来啊,连忙再击鼓迎战,不过被中军鼓声搞得晕头转向的齐军士兵此时已经没了斗志,被鲁军趁机击溃。

鲁庄公这下扬眉吐气了,兴奋的下令全军追击,曹刿又说话了“别急”。下车仔细查看齐军败退时留下的车辙印子,又站到自己战车的车轼上望了望齐军的旗帜,然后说“可以追击了”,于是鲁军追击,大败齐军。

事后,感到很惊奇的鲁庄公兴奋的拉着曹刿,连声问:“这是咋回事啊”?

曹刿故作高深的说:“作战全凭勇气。第一通鼓振奋勇气,第二通鼓勇气就少了一些,第三通鼓勇气就没有了。他们的勇气没有了,而我们的勇气刚刚振奋,所以战胜了他们。大国的情况难于捉摸,还恐怕有埋伏。我细看他们的车辙已经乱了,远望他们的旗子已经倒下,所以才追逐他们。”

曹刿没说实话,这其实又是一次打破诸侯国传统作战模式的经典战例。春秋兼并战争开始以来,谁更有胆量打破以前的传统,谁就更有机会占得先机。老规矩打破的越来越多,战争越来越像是正常的战争了。相信齐军下次再出去打仗,也不会管什么对方的反应了,擂了鼓就上,还管啥作战礼仪啊。

凭这次的出色表现,曹刿得到了鲁庄公的奖赏,终于得偿所愿的当上了他原来看不上的肥头猪脑的“肉食者”大贵族,也开始天天吃肉了。

长勺之战后不久,齐桓公不服气,非要打出个你死我活来不可。夏天又纠结宋国再次侵入鲁国,在一个叫郎的地方与鲁军对峙。

这次鲁军又打出了新花样,他们集中优势兵力首先突击了阵容不整的宋军,将之击溃,然后移军面向齐军布阵。齐桓公一看,再一次为之气夺,不敢与士气正盛的鲁军决战,收兵回国了。

经过这一年内春夏二次对鲁战役的失败,原本占尽优势的齐国,又和鲁国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齐桓公旧思想的军事争霸路线,眼看着就快打成了一锅温吞水了。

齐桓公看到鲁军的表现,也应该逐渐明白了,以武力压服鲁国,迅速称霸中原的战略已经不可能实现,是时候考虑管仲的新政了。正在这时,南方的楚国也来帮他下定实施新政的决心了。

就在长勺之战同一年的秋天,势力范围在湖北江汉平原的楚国越过大别山,在莘地大败中原南部的蔡国,俘虏了蔡国国君献舞。蔡国,姬姓,侯爵,这是周朝的传统诸侯,天子同宗。楚国侵略的脚步越来越近,他的势力已经开始进入到河南中原的南部地区。

现在隆重介绍一下未来中国南北争霸的南方主角――楚国。

楚国,子爵,芈姓,熊氏。通过百分之九十以上情节都是瞎编的电视剧《芈月传》,俺们老百姓认识了“芈”这个以前从没见过的字,也大概了解了一点楚国的历史。

楚国的先祖可以追溯到远古的黄帝、炎帝时期,据说是黄帝的部下祝融(管火种的官)的后代。比周王朝的姬姓的历史还要长。楚国的祖先是几千年前,祝融后裔八姓之一的芈姓里,不知是第几分支的熊氏部落首领。

后来熊氏部落改名为楚部落,是生活在河南省中原地区南部的一个原始小部落。商、周王室都把它当做外人少数民族,它也没有参加当时那场商周之间的战争。但是当时的部落首领鬻(读玉)熊是个博学多识的人,据说给周武王当过老师。

周朝建立后封了当时的楚部落首领熊绎为子爵,公侯伯子男,倒数第二等。接受了封爵和封地的熊绎,老老实实的带着人民迁徙到了位于湖北西部的封地――荆山附近建立了楚国,其实也是个杂牌军方国。

有一次周朝天子召集天下诸侯到镐京开大会,楚子熊绎也去了,不想受到了周天子的侮辱怠慢,被派去守篝火,这是仆人干的活。

受到侮辱的熊绎回国后立志发奋图强,老子不鸟你周天子了,老子要自己干,从此再也不去朝觐周王了。带领着臣民们在荆山里开始了“筚(读必)路蓝缕,以启山林”创业历程。

这个成语成为艰苦创业者最喜欢的成语之一,出自楚国的这次开荒运动。意思是推着简陋的小木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在山林里艰苦劳作。

经过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楚国一步步强大起来,引起了周王朝的警惕。第四代天子周昭王,率军讨伐楚国,要教训教训不听话的小弟,结果被打的屁滚尿流,昭王在回国的途中渡过汉水时,翻船溺亡。从此周楚二国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敌。

发展到周厉王的爹周夷王时代,由于当时周王室诸王子为了争夺王位搞得国家很乱。这时的楚国国君熊渠,正好又灭了周边的几个部落国家,基本统一了南襄盆地,一时膨胀起来,就自称楚王,连升五级和周夷王拉平了档次。而且自己当王还不过瘾,又封了三个儿子做王。一家二代人,同门四国王,风光无限啊。

不久后周厉王登基,这哥们壮志凌云、心狠手辣,大搞特务统治、经济改革,要恢复周王权威。在他堵着国人的嘴,进行改革的三年里,成绩应该还是不错的。周国政府的中央财政在垄断山林之利的新形势下,迅速增涨,国力恢复,军备充足,实力大增。

熊渠一看气氛不对,害怕了,又把王爵取消了,还是当楚子吧。低调、低调,是谓“不可慕虚名而处实祸”是也。

楚国低头干实事儿,闷声发大财。王是不能再当了,继续吞并周边小国壮大自身,静待机会是正经。

周宣王时代,双方的冲突继续进行。周宣王是个超级战争贩子,向东西南北四面出击。向南讨伐楚国虽然获胜,但也无法彻底打败楚国,于是在湖北江汉平原上分封了很多姬姓诸侯,用来牵制楚国,限制它的发展。

好景不长,此后的几十年里,宣王中兴的回光返照很快结束了。周幽王在西方犬戎的进攻下丢了性命,周平王被迫东迁。西周时代结束、东周时代开始。

公元前707年,东迁后越来越像现在联合国的周王朝政府,再次遭受重大打击。在与郑国之间爆发的繻葛之战中,被曾经的小弟郑国击败。

周王的天子权威就此跌入谷底,周王国终于正式挂牌成立了春秋版的联合国。从此除了开联合国大会作为名誉会长出来露个脸以外,连会议的组织、主持工作都轮不到他了,那是中原诸侯霸主的事儿,周王成了一个大会吉祥物。

这时的楚国领导人叫熊通,他抓住机会,于三年后的公元前704年,率军逼迫“江汉诸姬”中最大的随国,为自己向联合国秘书长周桓王同志要求更高的爵位。周桓王倒驴不倒架,没答应。

于是熊通以此为借口入侵随国,降伏随国后,逼迫这个周王朝的南方总督率领江汉诸姬向自己称臣,拥立自己为楚王,史称楚武王,自此楚国称霸南襄和江汉平原,成为当时中国大地上最强大的国家。从这时候起的中国有了二个王庭,一个周王的,一个楚王的。

楚武王在位五十一年,一直活到齐桓公登基前几年才死。

他创造了二个非常著名的政策,是带领楚国崛起的重要君主。一个政策是:设立县治,新征服的土地不再分封给立功的楚国贵族,而是收归国有,由国君直辖。这是后世郡县制度代替封建制度,走向中央集权的起源。

第二个政策是:覆军杀将。一看就明白了,楚国的军队不准战败,战败就处死指挥官。这是一只由亡命之徒组成的军队。楚军指挥官多由最高行政长官令尹担任,据有关统计,因战败自杀或被处死的楚国令尹,占担任过这个官职的人员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楚国总理真是个高危职业啊。

到了长勺之战这一年,楚国的国君是武王之子楚文王。早就想向中原动手楚国,由于中原诸侯之间的不和,得到了一个侵入中原南部蔡国的机会,这又是一个香艳的故事。

当时的蔡国国君――哀侯姬献舞同志娶了个夫人是陈国公主,他的邻居息国国君也娶的是陈国公主,二家是连襟。

息国国君夫人叫息妫(读归),在历史上大大的有名,人称桃花夫人。桃花夫人,大概是说她面如桃花吧,我也没见过,大家自己想象。

这又是一个在一颦一笑之间,动辄倾城倾国的绝代佳人,她的故事从这次引起楚、蔡、息三国之间的争端开始。在这个柔弱美人梨花带雨般的愁容背后,总是牵连着无数国家无数生灵的命运。

这一年息妫可能是回家省亲,回息国的途中经过蔡国。蔡哀侯得知小姨子来了,早就听说过她的艳名,很想亲眼看看,就把她请到宫中见了一面。

蔡哀侯一见小姨子,顿时色欲熏心、把持不住,《左传》上只说了二个字“弗宾”(没把她当客人对待),到底怎么个“弗宾”法,大家继续自己想象吧。

被欺负了的息夫人回国向丈夫哭诉委屈,息侯一听就火了,但是息国太弱,没能力出兵讨伐蔡国。

蔡国在中原郑、宋、鲁、齐等强国面前是个微不足道的弱国,息国比他还弱,真是弱到没底线了。息侯国力弱,盛怒之下脑子也不太清醒,他想了个馊主意,跑去向楚文王说:“在下假装对您不尊敬,请您假装出兵攻打教训我国,然后在下向蔡国求援,您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转而攻打蔡国了。”

楚文王正中下怀,依计行事,于是就有了前面楚军在莘地大败蔡军,俘虏蔡哀侯献舞的一幕,中原诸侯为之大震。

南方传闻了几百年的洪水猛兽――楚人,终于还是来了。而此时的中原地区还是乱成一锅粥,只有齐国大约在这一时期开始实施变法了,其他各国依然在忙着窝里斗。

楚人来了就来了吧,自己的事情还没搞定呢,想管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齐国是中原最后的希望,如果没他,大家全得歇菜。

留给齐桓公的时间不多了,从现在开始到楚国大举进攻中原,还有二十年时间。在这二十年里,齐桓公必须完成称霸中原的事业、完成联合中原诸侯一致对外的统战工作。

齐桓公终于认清形势,发布改革政令的具体时间不好考证了。应该是在长勺战败之后没多久的事情,二年后齐国和鲁国签订了和平条约,双方正式停战,这应该是齐桓公转向和平称霸政策的一个信号。可能就是在这之后没多久,齐国发动了对鲁国的经济战。

但是齐国要想称霸,除了立即施行新政,经济强国苦练内功以外,还需要对外迅速建立自己的威信,打不赢鲁国,就得在其他国际事务上有所建树才行。

机会说来就来,在郎之战中,被齐国拉来壮声势的宋国,一不小心成了鲁国重点攻击的对象,阵型还没布好,就被打了个稀里哗啦。宋国国君宋闵公犯了和齐桓公一样不服气的错误。长勺之战和郎之战的下一年,宋军再次单独侵入鲁国向鲁军挑战。

可惜的是,不知道宋军是平时训练不到位,还是指挥官素质太差,居然再次因为阵型不整,被鲁军趁机击败。不过这也是宋军的老毛病了,以后的《史记》版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也喜欢阵后而战,不喜欢、不习惯在自己或敌军没有布好阵势的状态下作战。

这种一厢情愿的战术思想,在当时越来越激烈的春秋兼并战争中,显得古板而过时,按照这种打法打,失败是应当应分的。

人家鲁庄公就没这么死板,二年之内被敌人打到家门口好几次了,有击败敌人的机会,就应该抓住就上。俺们要的是结果,过程不重要,什么作战礼仪、骑士精神、君子风度,还管你那些?打不赢国家都没了,赖皮就赖皮,你奈我何。

这次战役不算什么大事,宋国虽然败了也没伤筋动骨。按常理大家应该歇口气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休息休息以后再说。

但是一位叫南宫长万的宋军大将,在战斗中被鲁庄公用一支叫金仆姑的箭射中,受伤被俘。这个小插曲改变了后来的剧情发展。

古人就是讲究,私人的专用弓箭都有名字。金仆姑,在历史上也大大的有名,很多著名诗人用它做代指箭矢的典故。比较有名的是辛弃疾的一首《鹧鸪天》词,内有一句“燕兵夜娖(读辍,整理的意思)银胡簶(读路,用银装饰的箭袋),汉箭朝飞金仆姑。”

后来南宫长万被家里人出钱赎了回去,情商不高的宋闵公见了他以后,说了句不该说的话:“始吾敬子,今子,鲁囚也。吾弗敬子矣”。

“我原来很敬重你,现在你当过鲁国的囚徒了,我不再敬重你啦”。

就这一句话要了宋闵公的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