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人类历史以来,什么样的社会是最理想的社会?什么样的社会最为全人类所向往?我们这个星球上各个国家的人们一代又一代地探索着,一直都没有找到圆满的答案。其实,在中国两千多年前的儒家经典书籍《礼记》中,我们的先哲早已描述过人类社会的美好蓝图,这就是文章《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的作者是西汉时期的礼学家戴圣。此文阐明了孔子及儒家思想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古人追求的“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模式。

孙中山的演讲社会主义(古人心中的理想社会)(1)

礼记书籍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直译: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选拔贤惠和有才能的人(主持大事),做事讲究信用,为人崇尚和睦。人们不能单单奉养自己的亲人,不能只顾养育自己的孩子,必须使得全体人员老人颐养天年,壮年人都能够发挥作用,幼童能够很好地成长,要使得鳏居男人、寡居妇女、失去父母之人,无人养老之人,以及残疾人,都能有人供养。男人有职务,女人有归宿。对于财货不能嫌弃而丢于地上,也不能私自藏匿起来;人们都愿意为公事而竭尽全力,而不是只为自己谋取私利。所以奸邪之谋略就不会出现,盗窃为贼及造反害人的现象没人干 了,所以就可以外出不必关门,这就是大同社会。

孙中山的演讲社会主义(古人心中的理想社会)(2)

赏析:

此篇文章选自《礼记·礼运》。《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很好地理解和消化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戴圣一生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将战国到汉初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人所记的各种有关礼仪等论著,编撰成书。此文在阐明“大同”社会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前景。这里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安居乐业,且各尽所能,寄托着儒家崇高的社会理想。

戴圣所描写的这种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其实也就是以马克思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所为之奋斗的共产主义社会。在西汉这么早期的时候,就有人把它完整地描述出来,还真没见过呢。

历朝历代的有识之士,其实都是寄托着这种美好的愿望的。但是,仅仅只有愿望是不成的。必须有落实这种愿望的实际行动和纲领及策略。中国共产党就是落实这种愿望的革命政党典范,我们中华民族能有今天的好日子,也是遵循了这个理想,不过中国共产党是执行力很强的政党,正领导着全体人民朝着真正的“大道为公”的方向继续努力着。

孙中山的演讲社会主义(古人心中的理想社会)(3)

孙中山天下为公

看了这篇文章,不由得想起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孙中山显然受了这篇文章的深刻影响。1924年,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提出:“真正的三民主义,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孙中山的革命口号就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虽然孙中山的革命失败了,但他追求的这种理想却永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