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旗籍”来衡量政治身份是清代特有的一个现象,所谓的“旗籍”指的就是所在的八旗。八旗分满洲、蒙古、汉军,其地位由高到低,可以这么说,一个官员无论官职多大,权力有多显赫,如果旗籍很低,那同样也要矮人一头。

清朝二十四旗兵力(被抬入上三旗有多难)(1)

因此,当朝大学士、军机大臣碰上了自己的旗主,就和奴才一般。比如嘉、道时期军机大臣、大学士松筠,因为旗籍很低,他的旗主尽管家道中落,但家中办丧时松筠不得不去打杂帮忙,以尽奴才的本分。

不过,旗籍不高也是可以改变的,清代统治者就实行了“抬旗”政策奖励那些功勋卓著的大臣。但要想获得抬旗这一至高荣誉,不是皇帝最亲信的大臣是很难企及的。别说是大臣,就是皇帝的妃子要想获得抬旗难度也很大。

清代八旗有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上三旗为镶黄旗、正黄旗和正白旗,上三旗中把镶黄旗置首旗的地位,是与早期皇帝曾亲掌此旗大有关联。下五旗依地位高下分别为正红旗、镶白旗、镶红旗、正蓝旗和镶蓝旗。上三旗归属皇帝直辖,地位尊贵,与下五旗有明显的区别。

清朝二十四旗兵力(被抬入上三旗有多难)(2)

虽在旗籍上有上下之分,但选秀女入宫时却不分彼此,一同选择,同时验看。因此,被选中的女子身份也就不一样,有高有低。从现有的档案分析,清帝后妃中的旗籍有一个变化的过程,主要是身份最高的皇后,由下五旗抬入上三旗。清人笔记《养吉斋丛录》记载:“皇太后、皇后丹阐(母家),在下五旗者,皆抬旗。”

顺治以前,典章制度尚未完备,后妃身份的变化不大,因而,没有出现过抬旗的现象。最早实现抬旗的皇后是顺治帝的妃子佟佳氏,也就是皇三子玄烨的生母。因为她的父亲佟图赖隶属汉军旗,康熙帝继位后,为了抬高生母的地位,于康熙十六年将佟佳氏抬入满洲镶黄旗,为八旗中的首旗。

清朝二十四旗兵力(被抬入上三旗有多难)(3)

这种抬旗的皇后还有不少,比如乾隆帝的孝仪式皇后,她本为汉军旗,为正黄旗包衣,由于她的儿子即颙琰后来当了皇帝,便被抬入满洲镶黄旗。慈禧太后也是如此,其父惠征本为镶蓝旗,同治帝载淳即位后,慈禧被封为皇太后,也就理所当然地被抬入了镶黄旗。

还有一种情况需要指出,那就是皇后本来就出生在上三旗中,如果是这样的话就不需要抬旗了。也就说,不管皇后是正黄旗或是正白旗旗籍,都不会抬入镶黄旗。比如顺治帝的孝献皇后出生于满洲正白旗、康熙帝的孝诚皇后为满洲正黄旗、雍正帝生母乌雅氏为满洲正黄旗、雍正帝孝敬皇后为满洲正黄旗、乾隆帝那拉皇后为满洲正黄旗、嘉庆帝孝淑皇后为满洲正白旗等,她们都没有抬旗。

清朝二十四旗兵力(被抬入上三旗有多难)(4)

后妃抬旗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针对满洲,蒙古贵族之女由于和满洲的高贵血统不同,一般是不会抬旗的,比如清初诸后都没有给予抬旗。但也有特例,比如恭亲王奕䜣的生母孝静臣皇后,虽为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却也被抬入了满洲正黄旗,同治帝皇后阿鲁特氏入宫后,也由蒙古抬入满洲镶黄旗。

满洲八旗出身的皇后抬旗这在康熙以后形成定制,但对于一些地位较高的妃子也会格外开恩,给予抬旗。皇贵妃作为仅次于皇后的后宫主位,在后宫中有着特殊而敏感的地位。按照制度,皇贵妃在后宫中只有一位,如果皇后不在或皇后死去,要由皇贵妃代行皇后职权,管理六宫事务。

不过,为了解除皇后的心理压力,皇贵妃之位往往是虚位不设。史料记载,清宫中的皇贵妃大多数都是上三旗人,如康熙帝、雍正帝的皇贵妃都是满洲镶黄旗人。

清朝二十四旗兵力(被抬入上三旗有多难)(5)

明确记载抬旗的只有乾隆帝的两位皇贵妃,即慧贤皇贵妃和淑嘉皇贵妃。前者隶属包衣,后被抬入满洲镶黄旗;后者隶属内务府汉军旗,后抬入正黄旗,并赐金佳氏。至于皇贵妃以下,那就没有这种待遇了,史料中也没有记载有抬旗的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