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尽善尽美”出自于《论语·八佾》,它的意思是指极其完善、极其美好,可以用来形容事物完美到没有一丝缺点“尽善尽美”的近义词有“十全十美”、“无懈可击”、“完美无缺”等等相比之下,“尽善尽美”更重在“程度”上,一般很少在口语中使用,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描写艺术之美的四字成语?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描写艺术之美的四字成语(成语尽善尽美最初和什么艺术有关)

描写艺术之美的四字成语

成语“尽善尽美”出自于《论语·八佾》,它的意思是指极其完善、极其美好,可以用来形容事物完美到没有一丝缺点。“尽善尽美”的近义词有“十全十美”、“无懈可击”、“完美无缺”等等。相比之下,“尽善尽美”更重在“程度”上,一般很少在口语中使用。

关于“尽善尽美”的成语发生在春秋时期,主人公是至圣先师孔夫子。众所周知,孔子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他的中年时期,鲁国内部发生了动乱,民不聊生。为了躲避动乱,孔子带着几名弟子来到了齐国。齐国的君主非常尊敬孔子,把他奉为上宾盛情款待,还邀请他欣赏齐国乐人演奏的音乐。

蚂蚁庄园课堂答题:成语“尽善尽美”最初和什么艺术有关?

选项:A、音乐,B、美术。

在一次宴会上,齐国再次安排乐人为孔子演奏音乐,一首名为“韶”的音律,令他把肉的味道都忘记了,嘴里还不停地说着:“真想不到啊,音乐感人之深竟能达到这样的地步。”

这时候就有人问孔子这首韶乐和武乐比哪个比较好?于是就有了《论语·八佾》中的对话,孔子说《论语·八佾》中的对话,孔子说《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又说《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因此成语“尽善尽美”最初说的是孔子评价韶乐,极其完善,极其美好。

相传《韶》是上尧舜时期创作的音乐,它的主要内容说的是舜受尧禅让,然后以文德治天下,最终开创的太平盛世。而《武》相传是周武王时期创作的音乐,主要是歌颂周代先祖们的功德。《韶》的乐曲优雅、宏大,舞蹈壮美、动人,《武》的乐曲壮阔、豪放,舞蹈遒劲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