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好人我才不想当啊小说书评区(每个人心底都有座坟墓)(1)

好书推荐

《红与黑》作者:[法] 司汤达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适宜人群:所有热爱文学的读者

烂好人我才不想当啊小说书评区(每个人心底都有座坟墓)(2)

书籍简介

《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作品讲述主人公于连是小业主的儿子,凭着聪明才智,在当地市长家当家庭教师时与市长夫人勾搭成奸,事情败露后逃离市长家,进了神学院。经神学院院长举荐,到巴黎给极端保王党中坚人物拉莫尔侯爵当私人秘书,很快得到侯爵的赏识和重用。与此同时,于连又与侯爵的女儿有了私情。最后在教会的策划下,市长夫人被逼写了一封告密信揭发他,使他的飞黄腾达毁于一旦。他在气愤之下,开枪击伤市长夫人,被判处死刑,上了断头台。

作者简介

司汤达(1783年-1842年)是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一生并不长,不到六十年,而且他在文学上起步很晚,三十几岁才开始发表作品。然而,他却给人类留下了巨大的精神遗产,包括数部长篇,数十个短篇或故事,数百万字的文论、随笔和散文,游记。他以准确的人物心理分析和凝练的笔法而闻名。他被认为是最重要和最早的现实主义的实践者之一。最有名的作品是《红与黑》(1830)和《巴马修道院》(1839)。

经典语录

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座坟墓,是用来埋葬所爱的人们。高贵的出身剥夺了性格的力量,而没有性格的力量就不会被判处死刑!只有我自己才知道我能做什么,而在别人眼里我充其量只是个也许。

衣零书评

烂好人我才不想当啊小说书评区(每个人心底都有座坟墓)(3)

陨落的流星

读完了《红与黑》,我已经想不起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是几年前,只是惊讶于我的脑海中竟然没有一点故事情节,唯一清晰记住的是我大学舍友非常犀利的一句话。她说,她不喜欢于连,因为于连是一个靠女人向上攀爬的男人。就是这句话,误导了我十几年,让我从心底延伸出对于连的一种深深的偏见。

那么,于连究竟有没有借助女人向上层社会攀爬呢?光从于连的两次爱情来看,似乎他的荣耀和光芒真的和德·瑞纳夫人和马蒂尔德有关,但是这种关联却不是必然的,不是于连为了虚荣去刻意讨好和接近两个深爱的女人,当然,他更没有为了自己的锦绣前程卑鄙的利用自己的爱情。

虽然两次出乎意料的爱情都深深地满足了他的虚荣心,尤其是当骄傲的马蒂尔德主动投入他的怀抱的时候,他心里充满了对上流社会贵族子弟的报复和轻蔑,但是于连并没有因此而得意忘形,更没有损害马蒂尔德的名誉。尽管马蒂尔德三番五次的折磨他,他还是痛苦地眷恋着她,甚至为了她想放弃自己的生命。

于连第一个爱上的女人是德·瑞纳夫人,那个比他足足大的十多岁的女人,让他这个从小缺失母爱的孩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德·瑞纳夫人的爱情就像一个温泉一样,温热而又清澈的泉水滋润着于连自卑敏感的心灵。就算最后他因为冲动和愤怒用枪打伤了德·瑞纳夫人,但当抱着必死决心的他得知夫人并没有死掉的时候,他是欣喜和感激的。在那一刻,他才意识到,他真正爱的人是德·瑞纳夫人,他也明白,这个世界上,只有这个女人是把整颗心和整个生命都给他的,也只有这个女人会为了他放弃自己的一切,尽全力照顾好他未出生的孩子。

虽然马蒂尔德一直到于连死后,依然对他爱不释手,甚至当他的头颅被砍下来之后,马蒂尔德依然忍不住去亲吻他的额头。但于连是非常了解马蒂尔德的,他深知这位骄傲的公主不会为了他坚守终生。尽管马蒂尔德为了于连不惜放弃自己荣华富贵的生活和众星捧月的光环。

于连知道,马蒂尔德沉迷的不过是她心中的英雄形象,当她一旦意识到于连并不是英雄,只是一个普通木匠的儿子的时候,她的骄傲和自尊便让她产生了深深的愧疚感和厌恶感。也正是她随着情绪不停地变化,让于连的自尊心受到了深深的伤害。

马蒂尔德越是不理于连,于连便越是痛苦不堪,他以为这种痛苦源于他对马蒂尔德深深的爱恋,实际上这只是于连征服欲无法实现和自我形象无法提升的苦恼。他把这种痛苦当成了爱情,为了夺回马蒂尔德的心,不惜使用手段去给另一位寡妇夫人抄写情书,当他的做法终于赢回了马蒂尔德的时候,让他真正兴奋的也不是马蒂尔德的爱情,而是伴随这种爱情随即而来的大好前程。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闪光的未来,正当他沉浸在幸福的海洋中时,德·瑞纳夫人迫不得已的一封信彻底改变了于连的命运。

德·瑞纳夫人是个对宗教十分虔诚的女人,她的痛苦源于一边对于连无法自拔的爱情,一边对道德深深的忏悔和愧疚。她爱于连越深,便越觉得自己有罪。为了救赎自己,她盲目的听从了那些虚伪的神父的安排,写下了那封违背心愿的信,最终改变了她们三个人的命运。

小说的最后,德·瑞纳夫人终于冲破了道德束缚,勇敢的踏进监狱,陪伴于连度过了最后的时光,让于连在临死前终于明白了幸福的真正含义。可是,这样的顿悟来的太晚了,他才23岁,就为了实现自己的英雄梦,倔强的走上了断头台。

如果说德·瑞纳夫人的爱情是一泓温泉,那么马蒂尔德的爱情就是炽热的火焰,它来的那么猛烈和热情,但也熄灭的如此迅速和彻底。而这把爱情的火焰完全是马蒂尔德心中幻想的影子,她摇摆于理想和现实之间,在于连是独特英雄和木匠儿子之间左右徘徊,连她自己都分不清楚,她对于连的爱情究竟源于真心还是冲动。

我之所以认为于连并不是一个借助女人上升的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不论是德·瑞纳夫人还是马蒂尔德,都不是于连主动去接近和讨好她们,从而赢得她们的芳心。在这两份感情里,于连最初都是被动的,甚至骄傲的自尊心让他谨慎的对待这两个女人的感情。而一旦他得知她们对他的感情是出于真情实意,于连的虚荣心便开始膨胀,他两次都把这种感情当成是一种证明自己的手段,这也是源于于连根深蒂固的自卑和敏感。

在小说里,还有一个人物也是我十分钟喜欢的形象,那就是于连的好朋友富凯,这个年轻人跟于连一点都不一样,他没有于连身上那种梦幻的英雄情节,他热情,真诚,务实,勤劳,善良,可以说是于连在这个世界上最踏实的依靠,最信赖的伙伴,他带给于连的爱是于连一直缺失的手足的爱。

他发家致富的时候没有忘记于连,邀请于连和他一起经营木材生意。当于连在神学院受同窗冷落和陷害的时候,他以于连父亲的名义给神学院捐款,为于连解难。当于连被关进监狱被判死刑的时候,他不惜铤而走险,想卖掉自己的木材厂,帮助于连越狱。这个原本和于连格格不入的年轻人,却时时陪伴在于连身边。这也是因为富凯和于连身上共有的特质,善良,真诚,勇敢,纯粹,他们不虚伪,不贪婪,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

书中还有两个重要的人物,其实他俩才是真正改变于连命运,帮助于连向上攀爬的人,这两个人就是谢朗神甫和彼拉尔神甫。也正是这两位正直、清廉的神甫,于连的生活才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给予于连的那种爱是于连从小到大缺失的父亲的爱。

其实,于连是幸运的,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他遇到了许多真正爱他的人。虽然他从小没有得到来至家庭的温暖,也正因如此,让于连变成了一个孤僻,敏感,多疑,自卑的人。但是每一个出现在他生命里真正爱他的人,都让他的内心变得一点一点充实和柔软起来。虽然于连就像一颗流星,短暂的耀眼之后,陨落在漆黑的夜空中,但是他身上散发的光芒却让人久久难忘。若干年后,人们依然会记得那个英勇无畏走上断头台的年轻人,他为了自己的爱情,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自己的荣誉勇敢的放弃了自己的生命,他的故事也必定会流传千古,让越来越多的读者为他的光芒惊叹。

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