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赵祯,不简单,这个皇帝真不简单。他没有表现出宋太祖赵匡胤那样的雄才大略,也没有后世子孙如宋徽宗赵佶那样多才多艺,但是,大家注意到他的庙号没?仁宗。一个“仁”字,这可是多大的荣誉啊!“仁”是我国儒家道德规范的最高准备,是孔子的思想核心。历史上被冠以“仁宗”称号的皇帝只有7位,除了本期主人公赵祯外,还有蜀汉王朝的刘阿斗,西辽王朝的一位,西夏王朝的一位,元朝一位和明朝仁宗朱高炽,清朝仁宗嘉庆帝。只是,说真的啊,仁字用在其他六位皇帝身上远不如用在赵祯身上合适。你看,刘阿斗,不说了,正史上对他没好评价,西辽西夏是小王朝,不提了。元朝仁宗倒是不错,可惜只当了10年皇帝就驾崩了。明朝仁宗统治时间更短,不满一年,准确地说是十个月。清朝仁宗嘉庆帝,唉,说是仁,其实更有几分力不从心。
刘阿斗:嘻嘻,我的庙号也是“仁宗”呢。
而我们的宋仁宗赵祯,首先是当政时间长,42年,大家看历史上四百多位帝王中,统治时间超过40年的绝不超过15人。而且宋仁宗的42年,天下太平,物阜民丰,何止是盛世,历史上留下了的是“仁宗盛治”这一说,虽然没有“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名气大,但无论正史野史,反正我听到关于说仁宗赵祯不好的很少,反而野史上对他有这么一句评价“百无一用,只会做官家”。什么意思呢,说他什么都不会,就会做皇帝,貌似一句贬义的话,实际上这是多大的肯定啊。雄才大略的乾隆帝曾说,朕这一生只崇拜三个皇帝,第一是我皇爷爷康熙,第二个是唐太宗,第三个就是宋仁宗。
宋仁宗:谬赞了谬赞了……
宋仁宗赵祯出生在公元1010年,关于他出生时的故事,上期节目我们讲宋真宗时已经说了,不是什么狸猫换太子,只是刘皇后借腹生子而已。赵祯从小就在刘皇后的严格教育下长大,13岁那年,赵祯登基,刘皇后升格为刘太后,她尽力辅佐赵祯,赵祯也对她孝顺有加。只是,赵祯一直不知道自己生母李妃的事。李妃郁郁而终后,刘太后下令将李妃以皇后之礼安葬,这算是难能可贵的一点补偿吧。
赵祯亲政后,说真的啊,他真的是老好人一个,脾气超好,或者说压根他可能没有脾气。都说唐太宗善于纳谏,他跟魏征,君臣俩简直成了古代大臣与帝王之间劝谏纳谏的典范,是个有为的君主都想在自己的臣子中扒一扒找一找,某某人就是上天赐给朕的魏征啊。
相比之下,其实宋仁宗赵祯在纳谏这方面绝不比唐太宗差。唐太宗纳谏也得论个时候,魏征就曾说他在贞观初年对劝谏是悦而从之,贞观中期是勉强受谏,但渐恶直言了,到了贞观后期,唐太宗动不动就对进谏者“面加穷诘”。就连他的大舅哥长孙无忌后来都以陛下无失来搪塞唐太宗。而我们的赵祯呢,对待劝谏是四十年如一日,从一而终。而且,他的脾气实在是好,也许大臣们是拿住他这一点,常常表现出敢在他面前放肆。比如包拯,那可是有名的大嗓门,动不动就黑着大脸滔滔不绝,常常将吐沫星子溅到仁宗脸上。仁宗呢,虽然郁闷,但就是不发作,他脸往一旁一转,我眼不见你心不烦,估计心里是在想,“你包拯也是饱读诗书的名臣了,你的礼仪呢,你的教养呢,你的……”
“哎,皇上你擦脸干什么,臣说什么你听见了没有?”
“啊?哦,听了听了,包爱卿说的极是,就按你说的明天办吧。”
“皇上,臣说的是现在就去办。”
包拯:我黑我健康,谁白谁肾虚。
你要问他俩在说啥事,其实也没什么啦,尤其是对于皇帝而言,更是小事一桩。当时三司使,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吧,那可是肥缺,三司使主官张尧佐是仁宗的岳父,包拯认为张尧佐能力平庸,根本不能胜任三司使这个副宰相职位。仁宗一想,得,又来了,唉,算了,跟你包拯较什么劲,“那就让张尧佐去当个节度使吧?包爱卿您没事就可以跪安啦。”
“节度使?我朝太祖太宗皇帝都当过节度使,张尧佐能配此位?”
“朕堂堂一国之君,任命个节度使咋啦?况且圣旨以下,君无戏言!”
“不行,皇上,现在就改还来得及。来来来,臣包拯帮您研磨吧。”
可怜的张尧佐,国丈啊,最后到底没当上。仁宗回到后宫找到张尧佐的女儿张贵妃,无奈地两手一摊,“唉,你爹要当节度使,可你咋不想想那块包黑炭还当着御史呢。”
大家可不要认为仁宗这简直就是软弱嘛,他也有心狠的时候,只不过他的心狠可是用在正途上的。某一天,仁宗下朝后回到寝宫休息,突然觉得头皮有点痒,于是就叫伺候梳头的女官过来帮他梳梳头。这个女官一直很受宠,她看到仁宗的袖子里有封奏折,开口问道,“什么事啊,皇上还一直带着奏折。”
“哦,有个大臣上书,说最近雨下的多,可能是因为宫中阴气太重所致,劝谏朕裁剪宫女侍从的人数。”
这个女官听后很不以为意,“什么什么呀,老天下雨下得多,关宫中何事。再说了,那些大官家里养的歌妓舞女比宫里的还多呢。皇上,您准备纳他所言吗?”
“当然了,大臣的劝谏怎能不听。”
“那,就从臣妾开始吧裁撤吧。”
其实,这个女官压根不想出宫,她只是仗着受宠,有点矫情罢了。仁宗听后没有说话,当即起身,叫掌管宫女侍从名册的太监过来,“传旨,从这个女官开始,往下的30个宫女今日全部离宫。”说完,头也不回就走了。
皇后后来问他,“这个女官不是一直挺招你喜欢的吗?干嘛赶走她。”仁宗不高兴地说道,“她居然敢劝我不纳谏,这样的人留不得在身边。”
宋仁宗:贱人就是矫情!
说起问他的这个皇后,也就是郭皇后,唉,后来竟被仁宗给废了。大家别嫌仁宗心狠,换做是其他皇帝估计要大开杀戒。
当年,仁宗长大要结婚时,刘太后特意选了几个非常不错的女子让仁宗自己挑。仁宗嘴上说,太后替儿臣做主就好。其实呢,他两眼珠子一直在左瞟瞟右瞄瞄,他看中了一个张姓女子,怎么看怎么觉得美丽端庄大方得体,反正就是喜欢。但太后可不知道仁宗的心思,她说,“既然皇帝让哀家选,哀家看平卢军节度使郭崇的孙女就不错,皇帝以为如何?”
仁宗当然只能说好了,于是,立郭氏为皇后,也就是郭皇后。要说郭皇后这个人吧,其实还是很不错的,但就是脾气有点大,而且有点好吃醋,她心理是清楚的,仁宗不是那么喜欢她,“可我是皇后,一国之母,难道还比不过那些狐狸精吗?”
刘太后在世的时候,仁宗通常让着皇后,等刘太后一死,仁宗渐渐甚至不想去看她了。某天,一个比较受宠的小妃子跟仁宗说,“皇后太霸道,经常欺负咱们,皇上要给咱做主啊。”
仁宗平静地说,“皇后吧,脾气是有点大,但人还是很不错,以后别这么说了啊。后宫要和睦,不得生事端,听到没?”
仁宗与小妃子的对话正巧被前来请安的郭皇后听到了,郭皇后顿时火冒三丈,“哀家身为皇后,母仪天下,你一个美人竟敢如此在背后嚼哀家舌根。”郭皇后上前就是一巴掌。仁宗看在眼里,赶紧劝架,“皇后要注意身份,皇后要注意……”话没说完,郭皇后这一巴掌竟然打在仁宗的脖子上,而且,由于出手太重,仁宗的脖子上立时显现出四条指甲划过留下的血痕。
“放肆!大胆!”仁宗脾气再好,恐怕这时候也没面子啊,但他还是忍住了,摸了摸脖子,哼了一声,走了。
仁宗被打后,最高兴的要数他身边的一些看皇后不顺眼的小妃子们,“皇上,就是平常百姓家也得讲究个举案齐眉,做妻子的怎能这样对待丈夫?何况皇上贵为天子,一国之君,传扬出去,如何得了?”仁宗也是越想越气,从小到大,只有朕打人,谁敢打朕,她皇后进宫9年,没给朕生下一男半女倒罢了,却不知道去维护宫内和睦,竟然如此失了体统,遍观古今,有这样的吗?废了她!
仁宗要废后的消息一传开,范仲淹的那帮大臣坐不住了,立即进宫要见皇上。这回仁宗聪明了,“朕知道朕讲不过你们,你们都是饱读诗书,诗书上怎么说,夫为妻纲,你们咋就不知道站在朕这一边。干脆,不准你们进宫,来人呐,去,把宫门给朕锁紧了。等等,朕再想想,拟道圣旨给他们,带头的范仲淹贬出京,其他和事的大臣罚俸半年!”
废后的事就这样的定了下来,估计这应该是仁宗这辈子发的最大的火了。刚刚提到的范仲淹,大家熟悉吧,仁宗朝的宰相,后来主持庆历新政,可惜只经历一年四个月就失败了。失败之后的他再次被贬出京,受朋友之托,写下了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经典名句的《岳阳楼记》。
范仲淹: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仁宗一朝,文化璀璨,文臣多,贤相多。大家都知道我国文坛史上有著名的唐宋八大家,分别是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宋朝的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还有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宋朝的这六大家全部生活在仁宗朝。除此之外,还有王曾、晏殊、鲁宗道、司马光,还有前面刚提到的范仲淹、包拯,还有庞籍、富弼、沈括、米芾、黄庭坚、张载、程颐、程颢、柳永、张尧佐、周敦颐、王德用等等等等,排名不分先后,没提到的还有很多。他们当中有的做官,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仁宗一朝,只有争当名传千古的诤臣名相,没有一个奸臣乱党。有的专攻诗文,特别是宋词,经这些大家们的拧词锤炼,可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随便拉出他们一个都可以成为光耀千古的文坛领袖。你看那柳永,打着“奉旨填词”的招牌,任情出没秦楼楚馆,除了在宽厚的仁宗一朝,其他哪朝皇帝能忍受得了。再有沈括,一本《梦溪笔谈》记载了多少科技工艺,四大发明中有三个,也就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在仁宗一朝被大规模推广使用,并转化为生产力。自商鞅变法开始的重农抑商经济政策被几乎所有的封建王朝奉为国策,只有宋朝是农商皆重。仁宗时,农业税与商业税的比例在国家税收比例中为三比七,美国学者费正清在评价这时的经济时曾说,事实上从宋仁宗时期开始,农业的经济价值已日益变得无足轻重了。正是因为商业的繁荣才刺激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交子:我比美刀值钱!
思想上,有程颐程颢两兄弟,他们开创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奠定了现代中华国学文化雄厚的基础。军事上,仁宗打赢了对西夏的战争,迫使西夏称臣,同时任用一代名将狄青,剿灭了来势汹汹的侬智高叛乱。清朝有本小说曾这样写宋仁宗时代,宋朝全盛之时,仁宗天子御极之世。这一代君王,恭己无为,宽仁明圣,四海雍熙,八荒平静,士农乐业,文武忠良。真个是,圣明有道唐虞世,日月无私天地春。
公元1063年,称帝42年,54岁的宋仁宗赵祯病逝。消息出来,大宋朝野莫不哭号,举国哀痛。甚至连辽国皇帝听闻噩耗后,竟然冲下御座,抓住宋朝使者大哭,“四十二年不识兵革啊,我要给他建一个衣冠冢,以托哀思。”宋之后的元朝宰相脱脱主持编纂的《宋史》漏洞百出,但在评仁宗时,用的语句是“天性仁孝宽裕”。
其实在很多史学家眼中,仁宗一朝也是有很多弊政的,比如,过于宽仁,政治文弱,党争兴起,冗官冗兵冗费,土地兼并日益严重,阶级矛盾激化等等等。仁宗面对这些问题既过于保守,有时又急于改革。他亲政的三十年间,两府大臣换了四十几个,虽说没什么乱臣贼子,但谁上台各用各的办法,朝廷政令常常朝令夕改,使得下面的人无从适应,到最后,弊政越积越多,问题越来越大。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王夫之就认为他“夫天子无定志,事难成也”。平心而论,这种评价也很有道理。
最后,我用《水浒传》开篇的一段文字,一段提及宋仁宗赵祯的文字做本篇的结尾。
太祖自庚申年间受禅,开基即位,在位一十七年,天下太平,传位与御弟太宗。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二年,传位与真宗皇帝。真宗又传位与仁宗。这仁宗皇帝,乃是上界赤脚大仙。降生之时,昼夜啼哭不止,朝廷出给皇榜,召人医治。感动天庭,差遣太白金星下界,化作一老叟,前来揭了皇榜,自言能止太子啼哭。看榜官员引至殿下,朝见真宗。天子圣旨,教进内苑看视太子。那老叟直至宫中,抱着太子,耳边低低说了八个字,太子便不啼哭。那老叟不言姓名,只见化一阵清风而去。耳边道八个甚字?道是“文有文曲,武有武曲”。端的是玉帝差遣紫微宫中两座星辰下来,辅佐这朝天子。文曲星乃是南衙开封府主龙图阁大学时包拯,武曲星乃是征西夏国大元帅狄青。这两个贤臣,出来辅佐这朝皇帝,在位四十二年,改了九个年号。自天圣元年葵亥登基,至天圣九年,那时天下太平,五谷丰登,万民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九年谓之一登。自明道元年至皇佑三年,这九年亦是丰富,谓之二登。自皇佑四年至嘉佑二年,这九年田禾大熟,谓之三登。一连三九二十七年,号为三登之世。祥云迷凤阁,瑞气罩龙楼。含烟御柳拂旌旗,带露宫花迎剑戟。天香影里,玉簪朱履聚丹墀(迟);仙乐声中,绣袄锦衣扶御驾。珍珠帘卷,黄金殿上现金舆,凤羽扇开,白玉阶前停宝辇。隐隐净鞭三下响,层层文武两半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