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9年,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在这70年里,中国体育健儿披荆斩棘、星夜兼程,无数次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无论“乒乓外交”还是“女排精神”,体育早已是新中国的象征之一。
在这个新春佳节,我们回溯历史,寻找那些中国体育典型的人和事。他们是中国体育的改革者、创新者、坚守者、求索者。
他们和新中国体育共同成长,他们的经历也是中国建设体育强国的的宝贵财富。
今天为大家带来——中国第一枚奥运金牌获得者,许海峰的运动人生。
1984年7月29日,许海峰(右)实现了中国在奥运史上“零”的突破。 本文图均为 新华社 资料图(除署名外)
国家射击训练基地的中央广场上,有一座引人注目的雕塑——那是一把枪,一把特殊的射击手枪。雕塑的原型,就是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创造历史的那支枪,它为中国夺得有史以来第一枚奥运金牌。
35年前,这支枪出现在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的射击赛场,握在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手中。
当最后一发子弹射出之后,许海峰站在那个不到2平方米的靶位上,用手中这支中国制造的比赛用枪,在奥林匹克百年历史上书写下辉煌的一笔。
彪炳历史的战绩使他和他的枪,都具有不可复制的历史性。中国的奥运冠军越来越多,但许海峰,永远都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许海峰(右)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冠后接受祝贺。
1984年,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老百姓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和平凡生活中,兢兢业业地奋斗着,憧憬着更好的明天。人们最享受的娱乐生活,就是刚刚开始现场直播的春节联欢晚会。
1984年农历鼠年的春晚,穿中山装、戴金丝眼镜的香港歌星张明敏第一次出现在内地舞台上,他凭一曲《我的中国心》唱红大江南北,唱到街知巷闻。
而就在1983年年底,刚接受系统训练一年的许海峰从安徽来到北京,正式成为国家射击队的一员。国家队队服胸前的“中国”二字,赋予了他不同寻常的历史使命。
在那个年代,中国太需要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时代呼唤英雄,更造就英雄。而许海峰,就是那无数有着滚烫“中国心”的其中一个。
许海峰站上领奖台。
从安徽供销社到国家射击队
在接受射击训练之前,许海峰一直在安徽和县供销社工作,主要业务是卖化肥。
化肥中的氨气对眼睛的刺激特别大,长时间的刺激会导致眼睛经常发炎,时间久了,许海峰的视力下降得特别快。到被国家队选中时,许海峰的视力只有0.5。
1984年4月,27岁的许海峰,在不经意间迎来了人生的华丽转弯。当时,队内选拔名列第一的王义夫已锁定一个奥运名额。另一个名额就要从许海峰和第三名中选出。
有人提出因为许海峰比赛经验少、训练时间短,所以应该派出排在第三位的老将更稳健。经过协商,队内决定再给两人一次考验,分别出国比赛。许海峰来到了在洛杉矶举办的奥运热身赛,结果获得冠军,也因此获得奥运资格。
带着自信,许海峰终于踏上了奥运会赛场。尽管是国家队的新兵,但是他在少年时代是邻居们熟知的弹弓大王,传说一个晚上他能够打200多只麻雀。
“我是在1983年11月调进国家队的,当时集训六个队员,我知道我的基础最差,因为我练的时间最短,我当时想能在国家队这个高水平的地方把我的水平和成绩提高就达到目的了。所以以一个非常平和的心态参加训练。”
青年时代的许海峰最大的愿望是当兵,只可惜后来因为超龄四个月没能成功。一气之下,许海峰用积攒下来的几十块钱买了一支当时看来绝对是奢侈品的气枪。后来,和县体委射击队的教练听说县里曾有个“弹弓王”,气枪打得也很有准头,就把他招到射击队参加训练。
这时候,距离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还有五年。
“实际上在开始搞射击的时候,我都不知道有奥运会。一是自己比较喜欢,二是我当时想,如果打好了,省队能调我去省里面,逐渐就可以离开供销社这个行业了。但没想到很快就调省队了,我想既然进了省队就要在全国比赛拿名次,在全国比赛取得好成绩,就被国家队调走了。”
抱着这样朴素的心情,许海峰来到了洛杉矶。
1996年5月3日,许海峰在旧金山参加奥运火炬传递。
比赛前一晚,睡得比谁都香
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后,首次参加夏季奥运会。中国代表团重回奥运大家庭,举世瞩目。
开幕式那天,许海峰没有出现在入场的队伍当中。不是27岁的许海峰不爱热闹,而是他想让自己保持最大限度的平静。即便是这样,比赛中还是发生了一件让许海峰后怕的事情。
“还怪了,比赛的头天晚上,一般人都紧张得睡不着,我那天睡得特别好,躺下就睡着了。第二天一大早就起来了,因为我们的驻地离赛场非常远,87公里,要坐1个小时15分钟的车。到了场地以后,我就把枪全部都擦一遍,把子弹都给擦了。”
“后来我们再来总结的话,其实子弹不该擦,因为子弹擦了以后反而对精度有影响,那时候不懂,因为我用的子弹是1975年产的子弹,弹头都已经氧化发白了,所以我就拿油布给擦了。”
许海峰和萨马兰奇握手。
1984年7月29日,洛杉矶郊外的普拉多射击场。拿着擦得锃亮的子弹,许海峰开始了自己第一次奥运征程。打了不到30发,许海峰停了下来。
“当时我跑到射击场的外面,坐在台阶上,坐了将近半个小时。一般人沉不住气,不可能说这么重大的比赛跑到外面坐半个小时,可我就在外面坐了半个小时,等心情调节好了我再进来打。”
许海峰慢条斯理的打法在射击队内都是很有名的,当时比赛快结束的时候,赛场上只有他一个人还在进行着比赛。
“当时感觉成绩还是不错的,可以察觉到身后的观众和记者的目光全聚集在自己身上,因此有些分神。但是射击比赛最忌讳的就是精神不集中,所以我马上休息调整了一下。”
当许海峰打完最后一枪时,赛场上的记录板首先显示他的成绩为569环。但是几分钟后,组委会才最终宣布,他以566环获得了奥运会冠军,中国人的首枚奥运金牌。
2003年2月28日,许海峰获得2002年度最佳教练奖。
组委会措手不及,颁奖仪式推迟半小时
这一结果,不仅许海峰自己意外,就连组委会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当时比完赛之后,等了很长时间,差不多快30分钟了,这时候天空中出现一架直升飞机,在附近降落。后来一辆摩托车送来了一个包裹,最后颁奖仪式才举行。”
“事后,美国射击协会专门到中国射击队道歉,我们才知道,因为组委会没有想到,在第一天的第一个项目,会有来自同一国家的两个选手获得奖牌,因此事先准备的一面中国国旗就不够用了,只能临时去调。”许海峰回忆道。
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先生闻讯赶来。在为许海峰颁奖时,他说:“今天是中国体育史上伟大的一天,我为能亲自把这一块金牌授给中国运动员而感到荣幸。”
2014年10月3日,中国现代五项代表队副领队许海峰在仁川亚运会男子现代五项比赛场边。
金牌手枪全部捐献给国家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第一次在奥运赛场奏响,当五星红旗第一次飘扬在最高的位置,现场所有华人都喜极而泣。只有许海峰依旧保持着一贯的沉稳,在他的脸上只能看到一丝微笑。
回国后不久,那把功勋手枪就进了中国革命博物馆,金牌也一起捐了出去。多年后回忆起那个经典时刻,许海峰还是表示,“当时金牌在我手里拿了两个多月我就捐出去了,后来许多人说我是傻帽。但是我觉得,那枚金牌不是我一个人的,而是国家给的,所以我应该捐出去。”
当年,国家对奥运冠军的奖励是8000元奖金。而作为中国奥运冠军第一人,对许海峰的嘉奖,也只是比其他冠军多了1000元奖金而已。
成为中国的第一位奥运会冠军,许海峰一直说这是他的运气,而且随着运动生涯的结束,他不再留恋那段光辉岁月。
“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特殊的人生经历让许海峰为自己提出了特殊的人生追求,“‘奥运第一金’确实改变了我的命运,既然一个机遇改变了我的人生,我就必须要抓住机遇在其他方面也要做好。”
“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展示的许海峰1984年奥运会金牌 东方IC 资料图
“要么不做,做就一定要做好”
1995年许海峰宣布封枪,并开始执教生涯。
1996年,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在前五天射击队颗粒无收的情况下,许海峰的得意门生李对红在夺得女子运动手枪冠军,获得了一枚来之不易的金牌。
四年之后的悉尼,作为许海峰的另一位得意弟子,陶璐娜为中国代表团取得“开门红”,收获女子气手枪金牌,并在运动手枪中还收获一枚银牌。“金牌教练”的称谓也就是在那时与许海峰联系在了一起。
以许海峰故事为原型的连环画。
从国家射击队女子手枪主教练、中国射击队副总教练、中国射击队总教练,许海峰肩上的责任也越来越重。虽然被誉为“梦之队”,可是除了奥运会和大赛外,射击队却鲜有人关注:赞助不多,教练和运动员待遇也不高。
有其他协会邀请许海峰去海外执教,虽然待遇要优厚得多,但都被他婉拒了。
2004年,是许海峰在国家射击队的第21个年头。那年11月,拿着国家体育总局的一纸调令,许海峰来到了偏僻的老山西街。和荣誉傍身的射击队不同,来到成绩并不突出的自剑中心,意味着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对许海峰来说,自行车、击剑、现代五项曾经是无比陌生的字眼。他从那个生活里只有射击、习惯了和队员们一起训练和生活的总教头,变成了按时下班,批阅文件、参加会议的副主任。
总局没有给他任何硬性的成绩要求,可他心里,依然有股狠劲。从运动员到教练,他口中老是挂着一句话——“做什么要么不做,做就一定要做好”。
许海峰已经退休。
仅仅一年,他就交出了答卷——2005年的波兰现代五项世锦赛上,钱震华收获了中国运动员的第一枚现代五项世界冠军。
2008年北京奥运会,仲满实现突破,拿到了中国击剑的首枚男子奥运金牌。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许海峰分管的项目,又拿到了两枚奥运金牌……
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许海峰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这时,61岁的许海峰已退休,离开了他奉献近40年的工作岗位。
奥运首金能被人们铭记,令年过花甲的许海峰非常感动。“建国以来,中国体育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也获得了国人的肯定,这是几代体育人努力奉献的成绩,也是全体中国体育人的荣誉。”许海峰质朴的发言,与当年无异。
“我现在已经退休,但作为一名党和国家培养出来的名人,我要发挥余热,我也有能力、有时间、有意愿为国家、为社会、为大众,为体育事业继续发挥自己的能量。我会继续投身社会公益活动,为中国体育以及中国的改革开放继续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