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金刚经第21品小故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金刚经第21品小故事
原文:第九品 一相无相分“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释义:第九分 一切贤圣心相寂灭“须菩提,你怎么想呢?初果须陀洹会生起这样的念头:我已经证得了须陀洹果。他会这样想吗?”
须菩提说:“不会的,世尊。为什么呢?因为须陀洹虽然是初入圣流的意思,而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圣人境界可以进入。相反,正因为他的心已经不会迷入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境界,所以叫做初果须陀洹。”
“须菩提,你怎么想呢?二果斯陀含会生起这样的念头:我已经证得了斯陀含果。他会这样想吗?”
须菩提说:“不会的,世尊。为什么呢?因为斯陀含虽然是一往来的意思,也就是命终先升天一次,再回到人间就能够证得阿罗汉果。而实际上,他的心并没有往来之相,所以叫做二果斯陀含。”
“须菩提,你怎么想呢?三果阿那含会生起这样的念头:我已经证得了阿那含果。他会这样想吗?”
须菩提说:“不会的,世尊。为什么呢?因为阿那含虽然是不来的意思,也就是命终升到天上,于天界证得阿罗汉果,不再回到人间。而实际上,他的心犹如虚空,根本就没有不来之相,所以叫做三果阿那含。”
“须菩提,你怎么想呢?四果阿罗汉会生起这样的念头:我已经证得了阿罗汉道。他会这样想吗?”
须菩提说:“不会的,世尊。为什么呢?因为根本就没有一个实有的法叫做阿罗汉。世尊,倘若阿罗汉会起这样的念头:我已经证得了阿罗汉道。他就已经执着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命相,怎么能够称为阿罗汉呢!”
“世尊,您称赞我得到了远离分别的无诤三昧,在所有的人当中是最了不起的,是第一离欲大阿罗汉。世尊,我却丝毫没有这样的念头:我是离欲大阿罗汉。世尊,倘若我会起这样的念头:我已经证得了阿罗汉道果。世尊就不会称赞说:须菩提是了不起的寂静行者。正因为须菩提根本就没有造作的身心行为,所以如来称赞须菩提,是了不起的寂静行者。”
“信、解、行、证”是成佛的必经过程,这段主要对证果做了描述。这等于佛在前面放了个目标,修行怎么样了?达到什么程度了?对照一下自然明了。
按佛所说的,修行是个漫长的过程。从发愿修行开始,最快也得轮回三生才能成就阿罗汉,更别说真菩萨和佛了。
修行的路坎坎坷坷、反反复复。对于一个初入修行者来说,首先要“断惑”,也就是“去烦恼”。有人觉得修行一段时期了,做到了无烦恼了,其实有的时候这是一种假象。原因是这些人生活在固有的环境中,基本没什么变化,也具有一定的生活智慧,所谓的麻烦事来了以后能够轻松化解,表现出来就是没什么烦恼。这并不是修行的结果,只是世间法运用的比较熟练而已。
“烦恼即菩提”,真正的修行人到了一个阶段,智慧积累到了一定层面,就会练成“无相神功”,烦恼是绕着修行人走的,也就是身边都是善缘,自然便无烦恼。
重点来了。佛若问到:“你修行的如何了?”你信心满满地回答:“按您说的,达到差不多斯陀含的境界了吧。”佛微微一笑,道:“回去重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