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徐贵祥一直强调一个观点:军事文学写“好”我们的敌人很重要。我以为这是别具眼光的深察洞见,尤其是针对国内的军事影视创作症结更显迫切。

我们许多已成为笑柄的“抗日神剧”中,“手撕”鬼子、裤裆掏雷、包子炸敌、化骨绵掌、太极神功花样无穷……这种对敌人极为肤浅甚至低幼的漫画式描写,成为对苦难历史的“暴力拆迁”,呈现为阿Q式意淫的战争游戏。这样的创作手段,不但是对历史真实的抹杀,更是对英勇牺牲的先烈们的第二次埋葬。

没有能力就没有价值观吗(敌人也有价值观)(1)

连美国好莱坞大片在塑造敌人形象上也同样存在巨大偏见。编导在大力宣扬“美式军人”是“正义化身”的同时,却鲜有对其他民族、其他群体公正全面的平等表现。越战题材片中,北越军人无一不是极权专制下凶残冷漠、草菅人命的化身,从《猎鹿人》到《野战排》,美军的“敌人”都是对内镇压人民、对外穷兵黩武的刽子手形象;在《黑鹰坠落》中持枪的索马里人简直就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杀人机器。“美式英雄”的敌人永远是没有思想、没有爱憎的行尸走肉,是一群道具、符号,是应该被消灭的“暴政工具”。这一点,看过韩国人的《太极旗飘扬》、《欢迎来到东莫村》等影片,相比韩国导演超然于意识形态之外的公正反思,对战争中人性与爱的真挚讴歌,好莱坞战争片描写敌方形象的不足不言自明。

没有能力就没有价值观吗(敌人也有价值观)(2)

对敌方描写比较成功的是1996年上映的美国电影《勇闯夺命岛》。主人公法兰·汉默将军闯入夺命岛,控制一帮人质,利用化学导弹威胁勒索美国政府,一场惊天悲剧即将发生。观众之所以强烈关注甚至同情反派人物的命运,是因为清楚地知道反派背后的价值观——汉默将军要为多年来海外秘密行动中牺牲的士兵向美国政府讨回公道,为国捐躯者必须得到荣誉,家属必须得到应有的抚恤。

没有能力就没有价值观吗(敌人也有价值观)(3)

在此过程中。汉默将军及其同伙在军人伦理、同袍情义、金钱诱惑之中互相搏斗挣扎,剧情扣人心弦,情感步步升华,最终令人对汉默将军这位被逼上梁山的悲剧人物禁不住洒下掬同情之泪,也促使观众去反思一个国家究竟该如何对待自己的英雄。

没有能力就没有价值观吗(敌人也有价值观)(4)

而完全相反的是,许多国产军事影视中的反派只像是杀人的疯狗,谈不上任何人性色彩更不要说什么价值观。难怪在中国抗战神剧中扮演“鬼子专业户”的一位日本演员抱怨,日本兵当年再无耻,也不会在大街上众目睽睽下强奸女人,请不要让我再这样演好吗?

如果反派人物的作恶没有对人物自身的命运产生任何效用,正邪双方的较量拼杀没有任何人文意义的追问与思考,双方都只是为了杀人而杀人,那不管正反派人物无疑都是纸片一样苍白单薄的角色,风一吹就倒,更别谈什么说服观众了。★

作者简介:王龙,著名作家,文史学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创作出版长篇历史纪实文学《天朝向左,世界向右》、《国运拐点》、《远去的身影》、《山河命数》,以及长篇军事题材报告文学《刺刀书写的谎言——侵华战争中的日本“笔部队”真相》、《迟到的勋章》《雪线上的西藏》(合著)等多部作品,个人作品在英国、日本、泰国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译介出版多种版本,多次参与撰写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大型文献纪录片。曾获冰心散文奖、四川文学奖、在场主义散文奖、华语青年作家奖非虚构大奖等。其中《天朝向左,世界向右》《迟到的勋章》等作品被列为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项目,近年在《人民文学》《十月》《天涯》《南方周末》等报刊杂志发表作品一百余万字,《新华文摘》《读者》《作家文摘》等刊物多次选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