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郑春

宣统二年(1910年)10月,庚戌年,秋冬之际,一场急性传染病从满洲里迅速蔓延。

最早的病例从傅家甸开始。傅家甸是一个2.4万人的小城,居民有很多是闯关东的山东猎户,靠捕获旱獭、贩卖皮毛为生。病人高烧、咳嗽、咳血,然后死亡,几天内皮肤变紫。疫病传染性强,致死率高,所过之处,有的人家满门尽死。路旁和旷野都横躺着尸体,无人收敛。

(傅家甸爆发传染病)(1)

哈尔滨傅家甸防疫撮影

疫情袭来,民众逃离。入冬的东北大地陷入恐惧、残酷、荒凉的气氛之中。当时的快捷通道正好有东西线东清铁路(满洲里至长春)、南北线(长春至大连)南满铁路和连接关内外的京奉铁路(北京至奉天)互联互通。民众沿铁路线上下车,将疫情迅速扩散到东三省和山东,"死亡人数达6万多。" ①

防疫抗疫

因为东北当时处于俄国和日本的势力范围,防疫工作由主管外交事务的外务部负责。

12月,外务部右丞(大致相当于享受副部级待遇的官职)施肇基举荐刚刚从海外回来不久的医学博士伍连德主持东北鼠疫防治重任。施肇基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硕士,了解急性传染病的防治需要专业人士来做,稍有迟疑局面将难以控制。

圣诞节前,伍连德赶到满洲里,经过亲自解剖尸体和化验,伍连德确认这次疫病是鼠疫。伍连德科学应对,提出有效的防控建议,经施肇基报告朝廷后,被清政府采纳为国家措施。

(傅家甸爆发传染病)(2)

伍连德,中国著名医学家、公共卫生学家,是中国检疫与防疫事业的先驱

一是国家总动员。宣统皇帝连发谕旨,要求严密防范,力争将疫情控制在关外。北洋、外务部、民政部、邮传部、东三省及关内各省形成联动机制。

二是卫生消杀,改变卫生习惯,注重清洁,加强消毒。

三是疫情监测,奉天、直隶设验疫所,京城由防疫局负责,加强疫情检查和治疗。

四是断绝交通,阻断疫情传播。

在国家层面上,紧急动员起来,多项措施防控疫情。很快,疫情得到控制。

铁路应对

疫情给铁路冲击很大。伍连德防控疫情的一条重要措施就是交通隔离,物理阻断疫情传播。

铁路在晚清是新兴的经济部门,也是朝阳产业,在晚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和经济份额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正常情况下,各衙门、各地方都要为铁路让路。这一次,主管铁路的盛宣怀很顾大局。

(傅家甸爆发传染病)(3)

盛宣怀,斗倒胡雪岩的晚清商人,洋务派人士

疫情查验方面,水陆交通工具查验由邮传部设卡负责,抽调外国医生随车查验。如有病人,立即送往就近医院隔离诊治。

交通阻断方面,连通关内外水路有天津港至大连、营口航运,陆路有京奉铁路。水路航运仅邮传部有两艘跨海客轮,说停就停。入冬以后港口封冻,水路也自然关闭。京奉铁路停止运行。其他道路设卡查验,禁止通行。铁路沿线发现疫情即行关闭车站,只允许货物上下,确保物资运输通畅。

总体上看,查验、消杀、隔离、治疗比较有效。

顺便说明,晚清防疫经费实行属地自理原则,也就是朝廷只要求事情怎么干,钱的问题自行解决,中央政府没有专门防疫经费支持地方。

东北地区防治的各项经费,包括封路、检疫、消杀、善后、收敛无人认领的尸体,提供棺木等等都得自己想办法。为此,东三省总督锡良在宣统三年二月初十,专门上奏皇帝请求邮传部给予防控疫情经费支持,却被邮传部叫穷拒绝。②

(傅家甸爆发传染病)(4)

火车站检疫人员

恢复运行

疫情当前,列强的铁路竞争并未消停。京奉铁路停运,东清铁路、南满铁路却仍在正常运营。

京奉铁路因为"沿途税厘过重",被南满铁路低价抢去不少市场。南满铁路延伸到大连以后,与京奉铁路形成犄角竞争形势,"故南满日益扩张,即京奉稍形减色。"京奉铁路的停运,正好给了南满铁路一个绝好的发展机遇。③

此情此景,可以想见,负责铁路的大臣盛宣怀有多焦虑。

宣统三年(1911年)大年初一开始,肆虐东北的鼠疫疫情出现拐点。二月初七,邮传部大臣盛宣怀急忙向皇帝上了一道奏折,请求有条件恢复京奉铁路运行。

奏折里面,盛宣怀为"国计民生"痛陈京奉铁路停运造成的损失:

铁路收入损失"逾百万";提还洋债本利"益苦不支";国家税收、民众商业损失;

盛宣怀请求朝廷批准京奉铁路恢复运行。为了防疫、复产两不误,盛宣怀报告:

邮传部与外务部、民政部、奉天直隶两省等大臣就铁路复工反复商量并意见一致,京奉沿线尚有疫情的滦州、昌黎、北戴河三处车站暂不开通,沈阳、营口、山海关设所验疫放行,列车配备医生保障。

宣统皇帝批示:知道了,钦此。④

随即,停运两月的京奉铁路恢复运行。

(傅家甸爆发传染病)(5)

铁路收支

京奉铁路起源于光绪三年(1877年)我国最早的铁路——唐胥铁路,之后逐步东西延展。光绪二十三年,改名关内外铁路。光绪三十三年更名为京奉铁路。

京奉铁路的主要借款是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230万英镑借款,四十五年期,年利率五厘。宣统元年(1909年度),京奉铁路还本付息为银圆188.8万元。

全国各条铁路的年经营情况,也就是公司年报,邮传部都要向朝廷报告。由于各路借款数额、经营状况不尽相同,清政府往往采取以路养路的政策,也就是盈利的铁路线利润用于弥补其他铁路线的建设或运行。

晚清各级政府都缺钱,在财政安排上寅吃卯粮、挪用专款、坐收坐支、巧取豪夺各种做法比比皆是。京奉铁路一直是盈利大户,根据邮传部的奏折专报,京奉铁路的年收入1909年为银圆1137万元,利润560万元。

每年利润的分成主要有:

一是北洋军费,占京奉利润的二成。这个规矩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二月由时任北洋大臣袁世凯奏准,年年按月划拨。每年划拨总数不等,1908年约60万元。

二是邮传部办公经费。这个经费完全坐收坐支。邮传部总管铁路轮船邮政电信,早期办公费专靠京奉铁路利润上缴。光绪三十二年九月邮传部成立到三十三年六月底,京奉铁路就直接转账了足银四十万两出头。从收支账单可看到,邮传部官员工作条件几近奢靡。⑤

三是京张铁路的建设资金。还是袁世凯,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时任督办关内外铁路(京奉铁路前身)大臣,提出用余利建设京张铁路,每年拨款100万两,连拨四年,保障建设资金。从京奉铁路开支明细看,1907年、1908年实拨京张都是185万多元。⑥

(傅家甸爆发传染病)(6)

袁世凯

四是一些杂项,比如民政部办公经费7万元左右(1909年后改由津榆铁路利润划拨),北洋下属各局股款利息1.5万余元,上交通关税近1.5万元,支付道清铁路借款利息约22万元等等。

细扒损失

东北鼠疫是中国第一次以现代科学理念进行的防疫抗疫行动,检验检疫、交通隔离、卫生消杀、社会管理都投入巨大,除了各级政府的支出外,东北"又向各国银行借二百万两。直隶亦借大清、交通两银行三十万两。上海部拨银十五万两"。⑦

铁路部门因为封路停运,造成的损失有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主要有:

经营影响。南满铁路乘势抢占运输市场,奉天、吉林客货源被南满铁路收入囊中。特别是两省出海运量,基本依赖南满铁路和大连港出口,京奉铁路不能与之抗衡。同时,铁路停运正值春节前后,出关入关通道改走海运,利空铁路。

(傅家甸爆发传染病)(7)

间接损失。国家层面的税费减少,百姓的生计损失,外国列强势力的进一步强大等等。

直接亏损。宣统二年十二月(1911年1月)起,京奉铁路停运造成当月收支相抵亏损16万元,停运总共减少收入200万元。因无法继续支付北洋经费,邮传部奏请朝廷同意,终止了这项专款支出。⑧

直接减收的经济账,可以与上年度京奉铁路560万元的利润比较,减收200万元,相当于年利润的35.7%。

参考书目:

①张大庆《中国近代疾病社会史(1912——1937)》25页,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

②《议复东督奏请协助检疫所经费折》,《邮传部奏议类编、续编》文海出版社 2047页

③《陈明京奉铁路上年营业收支大数折》,《邮传部奏议类编、续编》文海出版社2005页

④《奉直地方验疫完备、派医随车查验,拟即次第开车折》,《邮传部奏议类编、续编》文海出版社2043页

⑤《奏销自开部日起至三十三年十二月止收支经费银数折》,《邮传部奏议类编、续编》文海出版社295页

⑥《袁世凯全集》第13卷436页 河南大学出版社2013

⑦余新忠《清代卫生防疫机制及其近代演变》264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⑧《恳准将京奉铁路应拨北洋二成余利暂行停解片》,《邮传部奏议类编、续编》文海出版社2069页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