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内容是个人综合了多个版本的核心观点加以阐述,本着尊重原文为基础去解读。
以简明清晰的逻辑分析,系统性地概括书中的知识关联,不过度推理及过度化书中内容的态度去阐述书中知识。
如有不当之处,还请读者们多多指正。
上文品读了“《道德经》: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老子提出,一个得道者的身心修养,就如同回到赤子的状态。
即一个人把无为大道修炼到最高程度后,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进入到“无我”的赤子状态。
老子把得道之人比喻成了赤子,这是因为赤子无我、无为、无欲,不会伤害任何事物,因此也不会招致来自外物的伤害。
本章也是强调“物极必反”的道理,还是告诉人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限度,一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朝着它相反的方向转化,事物强壮到极点就必然会走向衰亡。
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掌握一个度,要适可而止,不然就会走向反面。
所以,老子总是不断强调,要放下过度的贪欲,但并不是放弃,而且以“无为”的心态去行世事。
虽然比较理想化,但也不是完全做不到,但是需要有相当强的毅力,真想得到“道德”的境界,需要长期的坚持。
继续第五十六章“是谓玄同”: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塞其兑,闭其门;
挫其锐,解其纷;
和其光,同其尘;
是谓玄同。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
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故为天下贵。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真正的智者不会多言,多言者基本不是智者。
塞其兑,闭其门;
塞住其欲望之口,关闭其欲望之门;
挫其锐,解其纷;
削弱其锋芒,消解其纷争;
和其光,同其尘;
收敛光芒,混同于尘世之中。
是谓玄同。
玄同:玄妙同齐,指“道”。
这就是所谓的“大德”。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达到这个境界后,不分亲,不分疏;
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
不分利,不分害;
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不分贵,不分贱。
故为天下贵。
贵:尊贵,被尊重。
所以为天下人所尊崇。
个人理解,以上四句为同一点理解,前五句是行动,后四句是结果。
当做到前面的行为,结果就不会对世事产生区分,没有所有的亲疏、高下、远近、利弊之分,视万物同等,合于大道,所以得到天下人的尊贵。
本章中,老子说明真正有道德的人,能达到“玄同”之境界。
理想的人格形态是“挫锐”“解纷”“和光”“同尘”,从而而达到“玄同”的最高境界。
“玄同”的境界就是消除自我的固蔽,化除一切封闭隔阂,超越于世俗狭隘的人伦关系之局限,以开阔的心胸与无所偏的心境去对待人事物。
就是:淡泊寡欲,低调谦卑,无欲不争,和光同尘,与万物浑然一体;而且不分亲疏远近,不分高低贵贱,没有利害关系,这样的人已经超凡脱俗。
因其符合大道,所以为天下人所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