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曾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教育是百年大计,对教育的爱不仅是对青年的爱,更是对国家和民族的大爱。在鲁迅先生五十六年的短暂一生中,就有十八年是在三尺讲台上度过的。

教书并不是鲁迅职业生涯的首选,他决定弃医从文后,在日本从事了两年文艺译著工作,与二弟周作人合译《域外小说集》,生活颇为艰难,以校对书稿补贴生活。鲁迅归国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当教师。虽然这是谋划来的一份饭碗,但鲁迅做得也很认真。

鲁迅先生死前还在工作(鲁迅回国后的第一份工作)(1)

1909年春,许寿裳因为公费申请出了问题,无奈取消了去欧洲留学的计划。当时恰好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新建,校长邀请他做教务长,他便接受了。回国前,许寿裳向向鲁迅辞行。

鲁迅说:“你回国也好,我这里恐怕不久也要回去了,因为起孟(周作人)马上要结婚,生活费用从此增多。如果我不去谋事做,起孟恐怕也不能支持下去。你如果在师范学校立住脚以后,便帮我谋划一份饭碗。”

鲁迅先生死前还在工作(鲁迅回国后的第一份工作)(2)

作为家中长子,鲁迅承担着家庭的经济重担,不得不回国谋生。鲁迅后来在《自传》中也说过:“终于,因为我的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

1909年夏,鲁迅便接受许寿裳的邀请,回国到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任教了。因为鲁迅曾在日本仙台医专学习,便负责教生理卫生和化学,同时还兼任日籍教员的翻译。在这一年多的教学工作中,有人劝他“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他却说“当一天和尚,钟要认真地撞。”

鲁迅先生死前还在工作(鲁迅回国后的第一份工作)(3)

初登讲台,鲁迅就遇到了难题。生理课难免要涉及到生殖系统,但性教育在当时的中国还是讳莫如深的。不过,鲁迅觉得难的,并不是该不该讲,而是该怎么讲。课前,鲁迅给学生们提了一个条件:讲课的时候不许笑。因为他纯粹是以科学角度在讲,态度较为严肃,如果有人笑了,就破坏了课堂气氛。

鲁迅讲得很自然,很大方,但为了避免尴尬,他的讲义巧妙地引用了古语,并以文字符号作图:以“也”字表示女性生殖器,用“了”字表示男性生殖器,还用繁写的绞丝旁(缺下面两点)表示精子。

鲁迅先生死前还在工作(鲁迅回国后的第一份工作)(4)

一堂课下来,学生们听得都很认真,课堂纪律从头到尾也很好,没有出现鲁迅担心的情况。下课后,学生们广泛传播鲁迅先生的生理课。其他班级的学生听了也很感兴趣,纷纷来借鲁迅先生的讲义看。鲁迅对学生们说:“恐防你们看不懂的,要末,你们就拿去。”

鲁迅先生的讲义写得很认真,当时学校并没有相关的教材,鲁迅就自己写了长达11万字的《生理学讲义》。这是我国近代最早的生理卫生学讲义之一,内容主要包括生理学、解剖学和卫生保健的知识。其中还附有鲁迅自绘的插图72幅,附表5个,末附14项实验。

鲁迅先生死前还在工作(鲁迅回国后的第一份工作)(5)

除了打破封建礼教的禁忌,大胆开展性教育,鲁迅还讲解尸体解剖的知识,打破学生们的恐惧和迷信。他说人去世后并不会变成鬼,身体会慢慢变凉,器官会慢慢停止运动。为了消除学生们的顾虑,鲁迅还现身说法:“我曾经解剖过不少尸体,有老年的,壮年的,男的,女的。最初也曾感到不安,后来就不觉得什么了。”

鲁迅还建议学校同意学生们上户外课,去采集植物标本,增长实践知识。1910年3月1日至29日,鲁迅与学生共外出采集标本十二次,地点遍及杭州郊外的山山水水。满载归来后,便忙着做整理、压平、张贴、标名,乐此不疲。

鲁迅先生死前还在工作(鲁迅回国后的第一份工作)(6)

在化学课上,有一次鲁迅讲到硫酸,怕学生们不知道硫酸的厉害而不小心受伤,就多次强调硫酸的腐蚀性很强,皮肤一旦沾到就会被烧伤。结果,做实验的时候,却有学生故意用棉签蘸了硫酸在同学的后颈上点了一下。被烧伤的学生用手按住后颈,连声叫痛。鲁迅赶紧过去给他抹药止痛,同时严厉批评了那个搞恶作剧的学生。

鲁迅先生教书是流过血的。还是在化学课上,鲁迅把烧瓶中的氢气和实验仪器拿进教室时,才发现没有带火柴。他去拿火柴时嘱咐学生千万不要动烧瓶,免得混入空气发生爆炸。

鲁迅先生死前还在工作(鲁迅回国后的第一份工作)(7)

可是,当鲁迅拿着火柴回到教室一点火,氢气瓶竟然爆炸了,碎片把他的手划得鲜血淋漓。鲁迅赶紧看前排的学生有没有受伤,才发现坐在前面的学生早已转移到后面去了。显然,这是个别调皮学生的“恶作剧”。

捉弄老师自然是大逆不道,有辱师道尊严的行为,但这件事也从侧面反映出了鲁迅对学生“绝无傲态,和蔼若朋友然”,才招来了过头的玩笑。“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鲁迅甘做草肥和泥土,为青年学生的成长呕心沥血,正源于其人生追求和对教书育人的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