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号周刊#

抗战家书电影(露天电影爱满家书)(1)

2022年5月22日

亲爱的女儿,上午好!

孩子,坐在家里就可以看电影,而且有那么多电影可供选择,这是妈妈童年做梦都想不到的,那时候能看一场电影就跟过节一样欢喜,那份欢喜冒着五颜六色的泡泡,能持续好几天。

妈妈小时候,看电影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在本村看,一个是到附近的三里五村看。

抗战家书电影(露天电影爱满家书)(2)

在本村,一到两个月才能看到一次电影。一个公社有三四十个村子,但只有一个放映组,一圈转下来就得个把月。这一场刚结束,全村老小就扬起脖子盼下一场了,尤其是小孩子,电影里藏着他们喜爱的英雄,藏着他们全部的快乐。

特别是放映组快到转过来的时候,大家更有些迫不及待了,天天伸长脖子瞅向放映组来惯常走的那条小路。那时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在哪个村放完就由这村负责用三套马车拉着两个放映员和放电影用的装备送到下一个村,所以往往惊喜会从天而降,最先看见的大人会把这份惊喜告诉自己的孩子,孩子传播速度快,奔走相告,大吆小喝,很快喜讯传遍每一家,传遍田间地头,大人的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孩子们用蹦跳、栽跟斗等动作来抒发着自己的喜悦。

那时候,妈妈或者在家里喂猪,或者在地里挖苦菜,无论在干什么,听到这个消息心里都会乐开花,立马眼前就变了一个世界,平时烦人的猪叫声变得那样动听,挖苦菜的动作明显加快,快到地里的苦菜嗖嗖往篮子里跑,很快便完成任务。平时沉甸甸的装满苦菜的篮子变得轻飘飘,脚下生风,走得又快又急,很快便到家了,扔下篮子晚饭都顾不上吃就冲向大街,那里已经是一个盛满欢乐的小天地,几个壮青年帮着放映员栽杆子、挂荧幕布,孩子们上蹿下跳,欢腾不已,老太太、老爷爷们都摆好了小板凳,耐心地等待着。

抗战家书电影(露天电影爱满家书)(3)

放映员,在村人的眼里有极高的地位,会放电影不亚于掌握了高科技,就是了不起,还给人们带来优秀的影片,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单调的劳作生活,所以对他们有说不出的好感。

朴实厚道的劳动人把这种好感与喜悦都表现在热情的招待上,放映员在村里轮流派饭,轮到谁家都是一种荣幸,那时只有春节才能闻到香香的油烟味,但必须要给放映员吃一顿香喷喷的炸油饼,招待不好,全村都人都会生气,都会觉得丢脸。有时候,放映员被村民们的热情所感动,就会多加几个“夹片”(安排在正式影片前的科教片或小小纪录片),无论什么,大家都喜欢看,多放几个就等于延长了那条欢乐的河在人们眼里、心里流淌的时间。孩子们因此还编出一段顺口溜:“吃顿油饼儿,多个夹片。”逗得放映员哭笑不得。

抗战家书电影(露天电影爱满家书)(4)

那天晚上,平时有忙不完活的家庭主妇们手脚也变得利落起来,早早收拾完,提溜着小板凳出来看电影,可以说是全村出动,谁不出来,在别人看来都觉得有神经病。所以这等于全村聚会,各有各有的交流群,各有各的交流话题,老头老太太们谈论各自身体状况、儿女是否孝顺……女人们谈论家禽家畜的生长状况、彼此欣赏对方身上的衣裳……男人们蹲在地上抽着烟,谈论着今年的庄稼与收成,或交流着三里五村的小新闻……孩子们主要是喊叫、嬉笑、打闹、追逐,此时的大人们格外宽容,由着他们去闹。

抗战家书电影(露天电影爱满家书)(5)

无论多么热闹与无序,但只要电影一开始,顿时全场鸦雀无声,连小孩子们都乖巧地坐在了父母的身边,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荧幕。善良的人们是极容易动情,影片中的人物牵动着他们的每一根神经,他们为影片中的白毛女、江姐、红军等好人大笑、叹息、抹眼泪,也为影片中的胡汉山、小日本等坏人愤怒、咒骂、跺脚。当或优美或雄壮的片尾曲响起,孩子们早已经在父母的怀里进入了梦乡。大人们还久久沉浸在故事中,直到荧幕上一片漆黑,才舍得起身,往往是父亲抱着孩子,母亲拿着板凳,打着手电,往家走去。闹闹哄哄的一村人自然分流,从街中心分别流向东南西北小巷,一霎时,大街上空空荡荡,只有两个放映员在忙碌着收拾东西。

抗战家书电影(露天电影爱满家书)(6)

去别村看电影也格外有趣,这往往是年轻人和孩子们最喜欢做的事,大人们白天忙累了,实在没有精力跑路和熬夜了。

去别村看电影,好像重心不在看电影上,还有比看电影更有趣更让人喜欢的事。

一是打听哪村要放电影很新奇。那时交通不方便,更没有电话手机,都是碰巧打听到的,或是有亲戚捎话的,第一个得到消息的人便迅速将消息传播出去,大家便相约一起去看,一顿的远路跋涉,终于看到灯火通明的电影场,那景那人群就像海市蜃楼般灿烂壮观。有时候也会“扑空”。走在最前头的人先进村,发现黑灯瞎火,根本就没有放电影,立马返回来,后边的人看见前面的人回来了马上折返,庆幸少走不少路;也有的搞恶作剧,故意在邻村口等着,等着后面的人全部进村,才告诉他们这个坏消息,一大伙人垂头丧气地往回走,不由得埋怨起传假消息的人。

二是借机可以串亲戚。听说那村有电影,如果那村又有亲戚,姊妹几个便晚上早早出发,先到亲戚家串个门。妈妈记得最清楚的是最喜欢到二里地以外的贾德堡看电影,妈妈和你四姨、五舅相跟着,总是先到我们舅奶奶(你姥爷的舅妈)家串门,老人很好客,对我们很亲热,如果是夏天,她家院里有一口废弃不用的大铁锅,里面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我舅奶奶就去院里采两把各种颜色的花,给妈妈和四姨各一把,我们喜欢得不得了,一直到看完电影带回家插在一个罐头瓶里,能开好几天。如果是冬天,舅奶奶就会把炕烧得热热的,让我们坐在热炕上暖暖身子,便与我们拉家常,至今想起来都很温暖。从舅奶奶家出来,我们就去二伯(妈妈舅奶奶的二儿子,你姥爷的表弟)家,他家有几个表姊妹,跟我们年龄都差不多,好久不见,都非常想念。再则他家门口就是放电影的,一举两得,既能看电影,又能跟他们玩,实在是太开心了。

抗战家书电影(露天电影爱满家书)(7)

三是开阔视野的好机会。一场电影,可能有附近五六个村的年轻人,也是一个交友的好机会,有亲戚的,互相介绍,彼此认识,大家都很谈得来,往往电影的情节模糊,而新认识的朋友却印象深刻。

四是走夜路的感觉很好玩。三个一群,五个一伙,里里拉拉,拉满一路,一边说笑,一边嗖嗖往前走。周围一片漆黑,只是前后隐隐约约传来低微的说话声,既神秘又刺激,每个人都走得飞快,心里很矛盾,既盼望赶快到家,又希望这种神秘感再保持长一些。最害怕的是要路过一片坟地,大家都不敢说话了,屏住气快速走,周围一片沉寂,只听见沙沙的脚步声。有时候,有的孩子恶作剧发出怪叫声,便有人喊:“有鬼!”大家便一窝蜂地拼着命的往前跑,落在后面的孩子竟大声哭起来。跑回家,心还“咚咚”直跳。如果是冬天,母亲早已给温好了被窝,浑身冰凉,一下子钻进热乎乎的被窝,幸福便铺天盖地的席卷而来,至今都怀念不已。

抗战家书电影(露天电影爱满家书)(8)

孩子,露天电影,是爸妈那一代人充满快乐的记忆,它给大家带来的幸福感,可能你体会不到。但坐在家里沙发上、吃着小零食、看着喜欢的电影,这种幸福感是实实在在的,妈妈希望你知福、惜福,更要学会造福,造福于他人,造福于国家,造福于社会。

抗战家书电影(露天电影爱满家书)(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