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知道东北话都是在春晚上赵本山开始的,本山老师的作品,不但给人带来了欢笑。也间接的推广了东北话。是历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语言类的重磅节目,他小品里很多台词甚至成为当年流行语。

最简单东北话方言(奇妙的东北方言知识)(1)

本山大叔卡通形象

还有生活中经常出现有意思的案例,说大学寝室六名同学,来自五湖四海,经过四年学习,生活的朝夕相处。其中一位东北同学,成功将其他所有同学口音带偏,全部室友的口语发音直接东北化。

东北方言其实也是分很多区域各不相同,但大多数词汇是相通的,因为相当一部分时间我国东北地区有很多满族人居住,经过多年的交流融合,很多满语也融入到汉族生活的沟通中来,这就是东北话的一部分是来源于满语的词汇的原因,

比如:有个歌手雪村有一首歌叫《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有句歌词唱的是“俺们那嘎儿都是东北人”,这其中的“嘎儿”,是“嘎搭”的儿化音,“这嘎儿”“那嘎儿”就是“这里”“那里”的意思。它源于满语的“嘎栅”,是“村庄”的意思。后来讹传成“嘎搭”,这嘎搭、那嘎搭,就是“这里”“那里”。

最简单东北话方言(奇妙的东北方言知识)(2)

歌手雪村

不过,如今在我们这“嘎搭”的起源就在内蒙古自治区那“嘎搭”。在行政规划上内蒙古自治区下设盟、旗、苏木、葛察,其中这个葛察,在蒙语“葛察”和满语的“嘎搭”是同音同意,就是“村庄”的意思。

最简单东北话方言(奇妙的东北方言知识)(3)

如:东北话说“某人办事喇忽”,就是满语“马虎”的意思。

如:东北的地名“兴安岭”一词是古锡伯语“夏恩阿林”,即“白山”的意思。

如:在黑龙江的一个城市牡丹江,满语称“牡丹乌拉”,是“弯曲的江”的意思。

如:张广才岭,来源于古满语“遮根才良”是“吉祥如意山岭”的意思。

如:黑龙江省的一条河流松花江,是从古满语“松嘎里乌拉’音转化而来的,“松嘎里”是“天上”“乌拉”是“江”的意思

如:“嘎拉哈”,就是野兽或家畜的矩骨,是过去东北女孩的一种玩具。如果有人说“要你嘎拉哈使唤?”那可绝不是善意

最简单东北话方言(奇妙的东北方言知识)(4)

最简单东北话方言(奇妙的东北方言知识)(5)

嘎拉哈玩具

如:“哈拉巴”是指动物的肩胛骨。从前的小男孩喜欢用猪哈拉巴当玩具。

还有很多日常的口语也很多,这些话语短语都是生活中逐步产生的,我们可以理解为有的是象声词、拟态词、很多带有数字。有的就说不清了,很多的方言形容词,已经找不到他的出处,但是就是在普遍使用。

最简单东北话方言(奇妙的东北方言知识)(6)

满族传统四合院

如有的是东北人说:“你别[bie]跟我'嘚瑟’!”意思就是别向我挑衅,说:“那小子好嘚瑟”,就是好卖弄的意思。

如:形容喝醉酒、脑子不清,叫“五迷三道”

形容气急败坏,叫“气得五拉嚎疯”;

形容办事不稳重,叫“毛愣三光”

形容语言表达能力强,叫“嘎巴溜脆”;相反的,叫“吭哧瘪肚”;

形容衣着整齐、潇洒大方,叫“溜光水滑”;相反的,叫“水裆尿裤”;

形容身材矮小,叫“地出溜子”;身材矮胖叫“地缸子”;

形容专业不精或职务不高不低,叫“二八裉[kèn]子”;形容听话不认真,叫“听三不听四”形容爱说谎,叫“一屁儿仨谎儿”;

形容物体内部有凸起,叫“支棱八撬”。

形容不明事理,叫“四六不懂”;

形容心不在焉,叫“二溜八蛋”;

其他的拟态词更多,形容忙得团团转,叫“滴溜乱转”; 形容办事雷厉风行,叫 “其哧喀嚓”;形容冻得难受的样子,叫“冻得丝丝哈哈的”。

最简单东北话方言(奇妙的东北方言知识)(7)

尿性-形容爷们,男子汉,办事有够狠魄力。

山炮-不是好形容词,说一个人办事傻傻的,意指这个人是傻子。或者像傻子。

扒拉-意指用手或者工具挪开物体,经常有人说你别(四声)扒拉我,就是别用手碰我。

人的身体部位:跛楞盖:膝盖。 催碰(po):膀胱。 ber(二声)喽:脑门

关于动物方言:蚂令:蜻蜓。 黄皮子:黄鼠狼。老鹞子:鹞鹰,东北泛指各种鹰。

当然这些方言,单凭看字面意思是看不出其中的味道,需要匹配相应的东北口音念出来才可以领会其中的玄妙。东北方言的形成离不开各民族语言文化的相互融合,离不开东北地区居民的的认知动因,很多的方言带有很多隐喻和转隐喻的思维,在沟通使用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很多方言的字面意义并不是真正意义,字面的组合用发音及使用环境产生实际意义,这也是蕴涵了东北地区人民对语言文字的认知加工。

很多特定的情形下,用一句恰当的东北话读出来的话,不但很清晰地表达完了意思,经过语音并且匹配动作更是给人带来了想象之外的画面感。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也许这就是方言离不开生活,生活即是方言的来源的意义。这些生活的纹理,也许是文化的优美褶皱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