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句式文言文倒装句(文言文句式之主谓倒装句)(1)

主谓倒装句

在现代汉语中,谓语一般在主语之后,而古汉语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句子中,就把谓语提到主语前面,构成主谓倒装句。

[通法点拨]

句子形式

典例

判定技法

翻译技法

谓语+

主语

①渺渺兮(谓语)+予怀(主语)。(《赤壁赋》)

②甚矣(谓语),+汝之不惠(主语)!(《愚公移山》)

先找出句子主干,后据此划分句子成分,明确句子的主语和谓语。

依照主语

类 型

典 例

省略主语

承前省略

沛公军霸上,(沛公)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蒙后省略

(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省略谓语

承前省略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蒙后省略

因跪请秦王(击缶)。秦王不肯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省略宾语

句子宾语省略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鸿门宴》)

介宾短语宾语省略

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

省略介词

介词“于”省略

列坐(于)其次(《兰亭集序》)

介词“以”省略

陈胜、吴广皆(以)次当行(《陈涉世家》)

介词“自”省略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自)日边来(《望天门山》)

“使”“令”类动词后省略兼语

使(之)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通法点拨]

判定技法

1.瞻前顾后看语境。本句未出现陈述对象,其前句或后句有陈述对象,要考虑是否为省略句。如经分析,本句与其前句或后句的陈述对象一致,则可判定为省略句。

2.在句子中某处补上“之”“于”“以”(一般在介词后补上代词“之”,在动词后补上介词“于”“以”)等词,而意义不变的句子,可判定为省略句,如:有碑仆(于)道,补上了介词“于”而意义未变,故确定其为省略句。

翻译技法

先补出省略成分,再进行灵活翻译。补出的主语、谓语、宾语部分的中心词要直译;补出的介词要根据语境准确理解其意义和用法:有实义的直译,无实义的要在翻译中显示其组句达意的语法功能。

[即时体验]

7.下列各句中,没有省略现象的一项是(  )

A.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B.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C.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说》)

D.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解析:选C A项,“撞”后省略宾语“之”,“之”代指“玉斗”;B项,“使”后省略兼语“之”,“之”代指“蔺相如”;D项,“为”后省略介词的宾语“之”,“之”代指“赵王”。

8.翻译下面语段中画线部分并指明其中特殊句式的特点。

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少好学,博涉书记,擅于文辞。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并州刺史高干,袁绍甥也。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统过干,干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统谓干曰:“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干雅自多,不纳其言,统遂去之。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统性俶傥,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常以为凡游帝王者,欲以立身扬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灭,优游偃仰,可以自娱,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

(选自《汉书·仲长统传》)

(1)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

句式特点:                                 

译文:                                                                          

(2)统过干,干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

句式特点:                                

译文:                                  

(3)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

句式特点:                                 

译文:                                   

参考答案:(1)(句式特点)该句省略了主语“仲长统”,“游学”后省略介词“于”以及省略了“与(之)交友者多异之”的“之”。

(译文)仲长统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附近游历学习,和他交往的人都认为他与众不同。

(2)(句式特点)句中“干善待遇(之),(高干)访(之)以当时之事”省略了宾语、主语及动词宾语。

(译文)仲长统拜访高干,高干善待了他,向他询问当时的时势。

(3)(句式特点)“每州郡命召(之),(仲长统)辄称疾不就”省略了宾语及主语。

(译文)每次州郡下令征召他,他总是称病不去。

参考译文:

仲长统字公理,是山阳高平人。年少时爱好学习,广博涉猎书记,擅长言辞。20多岁时,(仲长统)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附近游历学习,和他交往的人都认为他与众不同。并州刺史高干是袁绍的外甥,向来喜欢名士,招揽四方游士,四方游士多归附于他。仲长统拜访高干,高干善待了他,向他询问当时的时势。长统对高干说:“你有做大事的志向却没有做大事的才干,喜欢招揽士人却不善于选择人才,这就是您要十分戒备的事情。”高干向来自视很高,没有采纳他说的话,于是仲长统离开了高干。没过多久,高干凭借并州叛乱,最终落得失败的结局。并州、冀州的士人因此都认为仲长统奇异。仲长统生性洒脱,敢于直言,不拘小节,不大说话,与常人不同,因此当时有人称他为“狂生”。每次州郡下令征召他,他总是称病不去。常常认为凡是追求帝王业绩,想以此来立身扬名的人,他们的名声不可能长久存在,人的一生容易消亡,悠然自得于世俗沉浮,可以自娱,想选择清静空旷的地方居住来使自己感到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