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鲁迅化”的推进,加之当代文人大咖的看法,鲁迅也慢慢变成了“过去式”。前些年中小学教育推行语文课本应该“去鲁迅化”,原因就是鲁迅太古老了,他的作品深奥难懂,思想阴森森如入古道,与当代社会教育脱节,所以鲁迅的文章就纷纷从语文课本里下架了。难道鲁迅真的没用了?

王朔的自由是绝对的孤独(大家慢慢淡忘鲁迅)(1)

就连被文学界誉为鲁迅精神继承人的当代作家余华也支持“去鲁迅化”。甚至早在这之前,就有人称鲁迅从来没有写过长篇小说,算不得文学家。面对种种质疑,我们真的不需要鲁迅了吗?

作家余华在青年时期作过一篇文章:《鲁迅是我这辈子唯一讨厌过的作家》。

文坛大佬王朔也说过:大家慢慢淡忘鲁迅,精神就自由了,我们才能进步。

今天的作家们看待鲁迅,本身是后辈学生展望前辈大师的,随着后人对鲁迅的解读,曾经叱咤文坛的鲁迅,其“毛病”也被多次吐槽。王朔先前曾含蓄地说过:“(鲁迅)也有笔到不了的地方,认识多么犀利也别想包打天下。”

王朔的自由是绝对的孤独(大家慢慢淡忘鲁迅)(2)

王朔我们都知道,成为作家以前,也经历过起起落落,从当兵到写作,从写作到药店业务员再到下海经商,不成功再去写作,不知道写了多少年,慢慢出落成人们口中的“当代鲁迅”。尽管言辞犀利如鲁,也常常看不惯世事,但他仍然提醒我们应该慢慢忘记鲁迅。

​无地彷徨,振臂呐喊,横眉冷对千夫指是鲁迅对黑暗腐朽的封建时代宣战的姿态、俯首甘为孺子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是鲁迅的爱戴同胞的善心良举、埋头苦干为民请命是鲁迅拯救国人的真实写照。

鲁迅被誉为是我国新文学的奠基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但在这些称谓之下也有不少被人诟病的地方,首当其冲的就是他的婚姻、其次是兄弟失和、高薪职位,逮人就批等等。

王朔的自由是绝对的孤独(大家慢慢淡忘鲁迅)(3)

其实越是有担当者,越是被人研究得透彻。导致人们看鲁迅身上的光环,就像看到了大树参天时,树皮也变得斑驳。这不正应了那句话“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吗?反观日韩;

鲁迅在日本读者之间的地位完全不差日本本土最杰出的作家,在日本,他们甚至把鲁迅的作品翻译成盲文,供所有人群学习。韩国学者曾感叹道,鲁迅是东亚地区圈地最广的作家,他和卡夫卡是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

然而在国内,鲁迅被认为是过时的,应该被遗忘的。人们说他血淋淋,思想陈旧,文字里都是“吃人”,甚至连九年义务教育都要“去鲁迅化”。

王朔的自由是绝对的孤独(大家慢慢淡忘鲁迅)(4)

当然提出“去鲁迅化”这只是一部分人的意见,所以找出了鲁迅身上所有能找到的毛病。其实他们的初衷只不过是让当代的青少年在学业上负担有所减轻,让九年义务教育更轻松愉快。这个无可厚非,不过鲁迅的作品中适合孩子们学习的还是不少的,所以“去鲁迅化”最终在几辈人的不舍下,并没有完全实施下去。

而一部分贬低鲁迅没有写过长篇的人,确实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在那个水深火热的年代,先生是没有太多时间专注文学艺术的,他手中的笔只希望能像匕首一样,快速迅疾地刺进敌人的心窝,一面同害人的半封建半殖民地作彻底的斗争,一面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古文学(传统文学)的钩沉上。

在别人喝咖啡的时候,他还在竭力挤着自己为数不多的海绵里的“水”。所以短暂的五十年岁月里,鲁迅只留下了《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这些篇幅不长的作品。

王朔的自由是绝对的孤独(大家慢慢淡忘鲁迅)(5)

足够了,这些文章足以叫人警醒,连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都说过;“愿意用自己所有作品换鲁迅一个短篇,如果能写出像《阿Q正传》那样在中国文学史地位的文章,他宁愿所有的作品都不要了。”

所以鲁迅作品的文学价值依然很高,余华所支持的“去鲁迅化”也是他感同身受的事,余华从小就背诵鲁迅,但都是囫囵吞枣,不解其意。余华支持“去鲁迅化”不过是要孩子们懂事以后再去读鲁迅,这样就能更充分了解先生的思想和书的真实意思及反映的社会价值。

那么作家王朔要大家忘记鲁迅,然后才能进步,是什么用意呢?

王朔有一个外号,也是读者们共同的看法-“痞子文学”。所以王朔其文也有一定“痞气”,这个和莫言还不太一样;

王朔的自由是绝对的孤独(大家慢慢淡忘鲁迅)(6)

莫言憨厚的外表下,文章却接近疯狂、天马行空、主人公各个都是地痞英雄造型,像《红高粱》里的余占鳌、《丰乳肥臀》里的司马库、《天堂蒜薹之歌》的高马等等。

而王朔的“痞”个性不仅在作品里表现得淋漓尽致,即便是日常言行上也有点“霸气侧漏”。所以见到他批判文坛,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凡是被他批判的人,那就只好“面对疾风吧!”别说身边的文人他不放过,就连鲁迅他也有话说。

不过王朔说让我们慢慢淡忘鲁迅,并不是鲁迅没有惦记的价值,也并没有不尊重鲁迅。那王朔到底是什么用意呢?

王朔的自由是绝对的孤独(大家慢慢淡忘鲁迅)(7)

其实王朔说淡忘鲁迅是指;我们要忘记鲁迅,才能进步。不是单纯的要我们忘却先贤,而是要忘记鲁迅给中国文坛带来的成就,这样我们才能放下包袱,才能重新发力,当代的文坛才能被盘活。

参考资料;

2015-08-29 余华:《鲁迅是我这辈子唯一讨厌过的作家》

2016-10-19 莫言:《谈到鲁迅,只能用天才来形容》

2011-01-29 刘继明:《“去鲁迅化”与中国的思想文化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