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和教育学相关的人物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教育学中有众多“父亲”们,比如: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之父、课程理论之父等等。那这么多的“父亲”又有许多理论,我们到底该如何更好的记住这些理论和人物呢?用人物的生平事迹来记这些理论,会有更好的效果。今天就来了解几个有关教育学的人物。。

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是因为他写了一部著作《大教学论》。但是他为什么能有这么大的成就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他的生平。

夸美纽斯是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为什么被称为教育学之父)(1)

夸美纽斯出生于1592年的捷克,卒于1670年的荷兰(客死他乡)。夸美纽斯一生过得十分凄苦。1604年,在他12岁那年他先是失去了父母,接着又失去了姐姐,只剩一人,成为孤儿,寄宿在他人家中,所以也就无学可上。在无学可上期间,他知道了这种痛苦、无奈之感,直到1608年受兄弟会的资助才能继续入学。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所以夸美纽斯一生中成就巨大。夸美纽斯提出很多理论,在教师招聘考试中,主要有泛智教育、首次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并为其奠定理论基础、提出百科全书式的教学内容以及提出一系列的教学原则,比如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直观性原则等,对我们现在的教学活动依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康德在教师招聘考试中一般来说考得次数并不多,主要是考他的一个作为,他是首次在大学中讲授教育学这门课程的人。教育学本身一门比较枯燥的理论知识,康德本人也是一个比较枯燥、死板的人。康德的生活极其规律、极其简单,他终身未娶,并不是不想娶妻,而是因为阴差阳错,机会被别人抢走了。他有一次有娶妻的冲动,但是被别人捷足先登了;当自己遇到另一位喜欢的女子,因为自己犹豫要不要求婚,那位女子也离开,所以终身未娶。所以有更多自己的时间,他把自己的时间都规划的十分清楚,每天的需要做什么、做多长时间,都有严格的要求。比如康德每天都有一个固定的散步时间是每天下午3点半,所以人们在判断时间除了听教堂钟声以外,还以康德出现时间来判断,除了有一次因为看卢梭的《爱弥儿》,看入迷了,太想一口气把它读完,就没有去进行散步。所以康德这个人把自己的时间安排的明明白白的,也许是促使他成为著名的学者的原因之一吧。

教育学涉及到的人物很多,在这里就先让大家了解这两位教育家的生平事迹,其他的人物趣事我们下次再来一起共享。想要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泰安中公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