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求是网

2013年,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召开划时代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系统设计、全面推进改革,这是从我国的社会存在出发,正确认识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作出的重大历史性决策。那么,全面深化改革与历史唯物主义之间具体有哪些关系,是如何阐释的。笔记君做了梳理,一起来学习。

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这篇重要文章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武器,着重从学习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的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等三个方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科学阐述和深入分析,强调要推动全党学习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好认识国情,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定什么立场(全面深化改革与历史唯物主义有何关系)(1)

学习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

说:

学习和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深入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基本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支配着整个社会发展进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它们的共同作用构成整个社会的矛盾运动。只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观察,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才能全面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

如何理解:

我们党为什么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深刻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是从我国现在的社会存在出发的,即从我国现在的社会物质条件的总和出发的,也就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要求出发的。”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依据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调整生产关系,不断依据经济基础的需要调整上层建筑。我们提出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适应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变化来推进社会发展。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破除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基础变革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激发和释放社会活力,不断提升国家治理效能。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要求,着眼于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定什么立场(全面深化改革与历史唯物主义有何关系)(2)

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

说:

学习和掌握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的观点,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

基本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产力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基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生产力发展是衡量社会发展的带有根本性的标准。这为我们分析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依据。

如何理解:

在这篇重要文章中,鲜明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这是深刻把握历史唯物主义规律得出的科学结论。

现阶段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面,重点是发展。“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们要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在这篇重要文章中坚定重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就决定了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经济建设仍然是全党的中心工作。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重大经济体制改革能够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以此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并不是单线式的简单决定和被决定的逻辑,而是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为此,特别强调,“对生产力标准必须全面准确理解,不能绝对化,不能撇开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来理解生产力标准”。这就深刻道出了改革何以必须“全面”的理论依据。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仅仅依靠单个领域、单个层次的改革难以奏效,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增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这样才能够通过不断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通过不断完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形成综合效应。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定什么立场(全面深化改革与历史唯物主义有何关系)(3)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说:

学习和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

基本原理:

如何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是社会历史观的重大问题。同历史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相对立,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第一次彻底解决了这个重大问题,提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进行的,生产力是起决定作用的,而劳动者在生产力中是起决定作用的,因而社会基本矛盾的决定作用要通过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活动来实现。

如何理解:

我们党在长期的奋斗中,既通过提出并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又从人民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这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本质上体现的就是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把人民史观创造性地运用于我国实践,鲜明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他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他反复强调,遇到关系复杂、难以权衡的利益问题,要认真想一想群众实际情况究竟怎样?群众到底在期待什么?群众利益如何保障?群众对我们的改革是否满意?“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 为了人民,是改革的逻辑起点,也是价值根基。“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始终站在人民立场把握和处理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作为衡量改革的重要标准,只要符合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人民利益,只要有利于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坚决地破、坚决地改,民生改革举措出台的密度、实施的力度、成就的高度,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同时,人民群众积极投身改革,创造精神和创造活力竞相迸发,亿万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磅礴伟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