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女子,风轻云淡

欢迎关注槐序,这里有最美古诗词

…..

白居易的狂放精神(诗魔白居易真正的)(1)

….

白居易,唐代诗人中,真正活明白的人。

他的思想,融合了儒、佛、道三家,各取其长。无为而治的同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最重要的,他懂得享受生活,可隐在朝野里修身养性。

比如在杭州任刺史时,有客来访,必拂酒坛,次开诗箧,后捧丝竹。

他酿酒技术高超,有诗:开坛泻罇中,玉液黄金脂;一酌发好客,再酌开愁眉;连延四五酌,酣畅入四肢;

除此,白居易还有绝色佳人相伴,樊素口、小蛮腰为千古美谈,一个善舞《霓裳曲》,一个爱唱《杨柳枝》,这让后世的苏东坡很是羡慕,所以苏东坡纳妾朝云,秦观又效仿苏东坡,纳妾朝华……

小蛮和樊素一直陪伴白居易到73岁才离开,中间还有一段凄美感人的故事(卖马放伎之典故)。

白居易的狂放精神(诗魔白居易真正的)(2)

所以白居易的生活,经常是一边品酒,一边操琴,一边吟诗,一边赏着清风明月,旁边伴着樊素和小蛮在翩翩起舞、婉转歌唱。

这样的生活,想想都很美。

还有一点必须得说的是,白居易有钱,他是唯一一个把工资写进诗里的人,这同样让苏东坡羡慕不已:

34岁时: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馀(工资一万六)

36岁时:月惭谏纸二百张,岁愧俸钱三十万(年薪30万)

38岁时:俸钱四五万,月可奉晨昏(月薪四万五),廪禄二百石,岁可盈仓囷(囤粮大户)

45岁时:岁廪数百石,月俸六七万……

而这些都建立在白居易通透的处世观上。中唐时期朝局复杂,宦官当权,藩镇割据,党争尤为严重,但是在元稹、刘禹锡、柳宗元、韩愈拼命做事的时候,白居易在做什么呢?

白居易的狂放精神(诗魔白居易真正的)(3)

他什么也没做,安于校书郎的小官,韬光养晦,经常和武元衡、裴度进行诗词唱和——武、裴二人都是将来的宰相。

公元805年,是中唐天翻地覆的一年,唐德宗驾崩后,太子李诵继位(唐顺宗),王叔文拜相后开始搞改革,而柳宗元和刘禹锡为集团首脑。

但是革新维持不到半年就夭折了,原因是宦官俱文珍发动了政变,唐顺宗内禅,太子李纯登基。之后,王叔文被处死,柳宗元和刘禹锡均被流放,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

一年内,皇位两度易主,宰相和一干大臣被处死、贬谪,元稹也在第二年春被获罪河南尉,只有白居易安然无恙。

因为,他的知交好友武元衡、裴度开始上线,尤其是武元衡,作为武则天的后人、太子李纯的老师,很快就把握了朝政,不久后登相。

于是,白居易从校书郎升集贤校理,授翰林学士,后擢左拾遗,稳步进入了政治核心。

白居易的狂放精神(诗魔白居易真正的)(4)

时间一晃来到了公元815年,这期间白居易依旧什么事也没干,老老实实做官,天天风花雪月,还顺道推动了新乐府文化运动,声名一度超过了李白、杜甫。

此时,二度被贬官的元稹回朝,偶遇了一起回京的刘禹锡和白居易,因为经历相似,元稹就赠了这二位一首诗。但是刺头刘禹锡游玄都观后,作诗讽刺当朝新贵,于是连累着元稹和柳宗元再次被贬。

柳宗元一去就再也没能回来,几年后病逝于柳州,刘禹锡也要13年后才回朝。

这一年,中唐还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那就是节度使李师道派刺客暗杀宰相武元衡和裴度,武元衡当场死亡,裴度受重伤,满朝皆惊。

此时,白居易站出来了,越级上书谏言严惩凶手,之后被政敌攻击,贬去了江州司马,5年整。

其他官员被贬,生活自然是很凄苦的,比如柳宗元、刘禹锡和元稹,甚至韩愈也捎带着被剥夺了绯鱼袋,降为太子右庶子。

白居易的狂放精神(诗魔白居易真正的)(5)

但是此时裴度升相了,所以白居易并不慌,不仅如此,他还在庐山香炉峰建了草堂,生活过得优哉游哉。

而出资为他建草堂的人,正是刘禹锡的堂哥刘十九,白居易晚年有诗《问刘十九》: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所以你是不是想问,此时白居易与刘禹锡还尚未相识,刘十九为何要资助白居易?

很简单,因为白居易和裴度交好,这也是后来裴度始终在保护刘禹锡的主要原因——朋友的朋友,是可以一起做朋友的。

在这一点上,刘禹锡是要比柳宗元和元稹聪明的,懂得良禽择木而栖。不过最聪明的人,一定是白居易,江州复官回来以后,白居易平步青云,余生再无波澜。

哪怕是在“牛李党争”那么严峻的形势下,他也可以活得游刃有余。

白居易的狂放精神(诗魔白居易真正的)(6)

道理很简单,满朝文武都是他的朋友,比如:宰相武元衡、宰相裴度、宰相元稹、宰相李绅、宰相韦处厚、宰相令狐楚等。

其中,元稹和裴度是政敌,令狐楚与裴度是政敌,元稹与令狐楚是死敌……

甚至宰相李宗闵和李德裕,也都与白居易有着非同一般的过从,而他们俩则是“牛党”和“李党”的首领,针尖对麦芒。

不仅如此,白居易还有很多“神操作”,比如公元828年,白居易获封刑部侍郎,但是他假病之由拒不赴任,宁可在洛阳当一个太子宾客,是个地地道道的闲职,什么权力都没有。

这说明白居易懂得激流勇退,早就看清了朝中的形势,不想再参与那些争斗。而这一年白居易才50出头啊,正是仕途的上升期。

70岁的时候,唐武宗打算启用白居易为相,但是白居易以“年事已高”为由,委婉地拒绝了。可他却借李德裕之口,推荐了自己的从弟白敏中,不久后白敏中封相。

到此,白居易的功业全部完成,可以踏踏实实安享晚年了。

白居易的狂放精神(诗魔白居易真正的)(7)

此时的白居易早就看透了人生,以刑部尚书致仕后,他把自己的积蓄全部都捐了出去,用于修缮洛阳龙门一带的水利。同时,他还决定卖掉自己心爱的白马,放樊素和小蛮归乡,但他的马被牵走时,反顾嘶鸣,惹得小蛮和樊素掉了眼泪,于是就又陪了白居易三年,直到白居易73岁才离开。

晚年,白居易和裴度、刘禹锡经常一起把酒言欢,不问世俗,活得逍遥又快活。

白居易长寿,活到75岁才安然离世,为此唐宣宗亲自作诗悼念,这在大唐是头一份: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唐宣宗这首诗,写尽了白居易的一生,白居易的诗虽然不是唐朝最好的,但是凭借《长恨歌》《琵琶行》足以笑傲江湖。

他的笔下还有很多名句,如:

“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妖艳色”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以及他15岁就写出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的狂放精神(诗魔白居易真正的)(8)

白居易还有一段跨越了25年痛彻心扉的爱情,为了等待初恋湘灵,他37岁才结婚,《长恨歌》中亦有他对湘灵的思念之情。

你看这样的大唐白乐天,一代“诗魔”,他不是“人间清醒”还能是什么呢!

一个人一生能拥有的,他全部都拥有了。

- END -

#群星8月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