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千年古都,安徽亳州中原要津,历史名城接豫省而邻鲁苏,襟黄河而带江淮涡河西流,积淀千古史;群山东峙,拱卫百万家樯橹如林,商贾辐辏银燕穿空,迎送云中客;铁龙过境,往来追梦人古今繁华地,人间帝王州,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求文采好点的高人?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求文采好点的高人(转发一下家乡才子写的)

求文采好点的高人

亳州赋

◎杨光

千年古都,安徽亳州。中原要津,历史名城。接豫省而邻鲁苏,襟黄河而带江淮。涡河西流,积淀千古史;群山东峙,拱卫百万家。樯橹如林,商贾辐辏。银燕穿空,迎送云中客;铁龙过境,往来追梦人。古今繁华地,人间帝王州。

古老亳州,帝王之都。汤居亳(1),三字亳州史;汤王陵,一座亳州城。魏武挥鞭,势成三国,只手旋转乾坤;魏文践祚,号为五都(2),鹰扬虎视孙刘。大元帝国,气吞欧亚;韩林儿都亳,与争高低。纵横江淮,铁血鏖战,大明三百年天下开启。三代帝王建都,八位帝王驻跸。楚灵王章华台(3),至今风景依稀。光武幸谯(4),立马垂惠,一代中兴明主,收拾山河万里。杨坚(5)北周兮,总管亳州。帝业而今安在?白龙王庙(6)荒丘。白云千载,空自悠悠。李渊(7)事隋兮,谯州刺史。撷取皇冠路上,留下铿锵足音。众说大唐,高歌低吟。高宗李治(8),封禅泰山。回銮拜谒老子,追尊皇帝玄元。銮舆六龙,翠华拂天。真宗(9)顺从民心,朝谒太清真源。教主道君皇帝,千里来谒老君。徽宗(10)画,幅幅国宝;瘦金体,字字千金。金哀宗(11),逼元兵,次亳州,避其锋。忍看靖康徽钦蒙尘,而今完颜于焉以终。感青山依旧兮,几度易主;古今沧桑兮,临风动情。

曹操故里,文化之都。史前文化,人类黎明。尉迟寺,中国原始第一村;古文明,拉开大幕从蒙城。道家文化,东方文明。治国老子之鱼(12),践霜庄周之马(13)。轴心时代(14),肇始亳城。陈抟老祖,卧石犹存(15)。远近轻重(16)策,一睡不知春。建安文化,史册彪炳。横槊赋诗才兼文武,对酒当歌尽享人生。幽燕老将(17),气韵沉雄。曹丕纵论七子(18),文坛佳话;曹植才高八斗(19),倾倒谢公。曹魏嵇康,竖起脊梁,竹林七贤之首,一曲广陵绝唱。代父从军,巾帼英雄。一曲《木兰诗》,最美女儿情。曹霸画马(20),九重真龙,玄宗含笑赐金,杜甫为赋丹青。想“汗滴土”,惜“盘中餐”,亳人宰相李绅,声动天下悯农。宋代文化,又一高峰。亳州人鲁宗道,时谓“鱼头参政”,丹心耿耿,铁骨铮铮。晏公祠,《蜩蛙赋》,侍从真宗谒老,公乃名相晏殊。状元宰相,宋庠亳州读书老;红杏尚书,宋祁亳州修《唐书》。富弼真宰相(21),亳州有政声。先忧后乐范仲淹,初仕亳州请复姓。亳州改变欧阳修,醉翁今已做仙翁。下车亳州,曾巩南丰,唐宋八大家,文章垂汗青。张耒晁补之,诗称奇才,苏门四学士,双仕亳城。剑胆诗魂,沙场点兵,稼轩幼随祖父,读亳州伴青灯。北宋十相(22),亳州摄篆,文人荟萃,璀璨群星。文化长河,历元明清。亳州文化之绵长兮,声起歌讴,文化四高峰,中华第一州。

山川如画,中药之都。春来涡堤花万树,三千绣女难织成。绿水无弦流琴韵,青山有草张画屏。雪花浪底,锦鳞碧波展游姿;绿叶丛中,百鸟枝头搭歌台。郁郁乎,四味亳药,放眼平畴花海;苍苍哉,千顷药田,连绵陆上画廊。药香飘来本草中国,果然神医华佗家乡。发明麻沸散,外科鼻祖;针灸妇幼科,精研岐黄。百岁不是梦,天天勤练五禽戏;抗疫在眼前,《青囊经》中觅良方。“中华药都”,亳州一张名片;“华佗再世”,守护苍生奖章。温家宝亲临,足迹犹在,心系民生;江泽民大书:华佗故里,药材之乡。

九酝古法,名酒之都。古井引来天上露,贡酒酿成人间春。古井一杯,心中一股热浪;贡酒两盏,脸上两朵桃花。醉乡一觉蝴蝶梦,漆园三杯逍遥游。黄花东篱,世间惟有陶令;青梅煮酒,天下谁是英雄。日诵李白《将进酒》,时羡陈王宴平乐(23)。泉香酒冽,同倾三雅(24)之杯;山清水秀,援笔七步之才。鹿车荷锸(25),不惜刘伶一醉;玉山倾倒(26),独爱嵇康之杯。酒至微醺味方好,花看半开时自长。飞花行令,引来满座红楼笑;举觞邀月,同饮花前太白杯。八大名酒,小酌八仙醉倒;九酝古井,一樽九州飘香。

中国文化之灿烂兮,亳州半壁。史前文化,老庄文化,建安文化,宋代文化,中药文化,高峰迭起。寻中华文明之源头,缵传统美德之鸿绪(27)。驰骋乎魏武大道,徜徉乎公园幽径,登临乎古刹名塔,熙攘乎花戏楼中。抚五弦之琴以歌《南风》(28),冀四节之谐而奏《调露》(29)。如风舞雩(30),如登春台(31)。乡乡鹏飞,村村蝶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喜今日,神州逐梦,古都焕彩;看明朝,九万里风鹏正举(32):文化亳州,药都亳州,美丽亳州!

(1)汤居亳:《史记·殷本纪》:“汤始居亳,从先王居,作《帝诰》。”《孟子·滕文公下》:“汤居亳,与葛为邻,葛伯放而不祀。”曹丕《皇览》:“涡北凤头村,丛莽中有成汤故垒。”

(2)五都:《三国志·魏书·文帝纪》黄初二年注引《魏略》:“改长安、谯、许昌、邺、洛阳为五都。”

(3)章华台:位亳州东南乾溪沟之侧,城父境内,楚灵王所建。

(4)光武幸谯:《后汉书·光武纪》建武四年:“七月丁亥,幸谯。遣捕虏将军马武、偏将军王霸围刘纡于垂惠。”垂惠,聚名,在今蒙城西北。

(5)杨坚:《隋书·文帝纪》:北周武帝建德(572-577)中,杨坚“寻转亳州总管”。

(6)白龙王庙:清同治十年《涡阳县志》卷一:“白龙王庙:在义门集。《隋书·王劭传》,建德六年,亳州大周村有黑白二龙战,白胜为隋有天下之兆。士人于此立庙祀之。”时杨坚为亳州总管,此庙当为杨坚而建。

(7)李渊:《旧唐书·高祖纪》:“文帝独孤皇后,即高祖从母也,由是特见亲爱,累转谯、陇、岐三州刺史。”

(8)高宗李治:《新唐书·高宗纪》:乾封元年(666)正月戊辰,禅于社首,以皇后为亚献。辛卯幸曲阜,祠孔子,赠太师。三月己未(二月二十二日,4月2日),如亳州,祠老子,追号太上玄元皇帝。

(9)宋真宗:《宋史·真宗纪》:大中祥符六年八月庚午,加号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七年(1014)春正月壬寅,车驾奉天书发京师。丙午,次奉元宫。判亳州丁谓献白鹿一,芝九万五千本。戊申,王旦上混元上德皇帝册宝。己酉(正月二十二,2月24日),朝谒太清宫。

(10)宋徽宗:《宋史·徽宗纪》:宣和七年(1126)十二月庚申,诏内禅,皇太子即皇帝位。尊帝为教主道君太上皇帝,居于龙德宫。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正月己巳(正月初三,1月27日),诣亳州太清宫,行恭谢礼。

(11)金哀宗:《金史·哀宗纪》:“(天兴二年六月)辛卯,上发归德,留元帅王壁守之。壬辰,次亳州。癸巳,以亳州节度使王进、同知节度使王宾征民丁运铁甲糗粮,留权参政张天纲董之,就迁有功将士。”王宾字德卿,亳州人。贞祐二年进士。在这次金哀宗次亳州时遇难。

(12)治国老子之鱼:《老子》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

(13)践霜庄周之马:《庄子·马蹄》:“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草饮水,翘足而陆(跳),此马之真性也。”接着写伯乐治马,剪马毛,戴笼头,打铁掌,鞭子打,马被整死了。庄子主张要顺应马的天性,不要人为限制。

(14)轴心时代:公元前600年至前300年,世界文明的觉醒时期,被雅斯贝尔斯称之为“轴心时代”,出现不少文化巨人,西方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东方中国有老子、孔子,印度有释迦牟尼。

(15)卧石犹存:同治十年《涡阳县志》卷一:“陈抟高卧处:在石弓山集内小山上,有陈抟卧迹。故土人至今称之。”

(16)远近轻重:北宋太平兴国初,陈抟奉旨入阙,谏以“远近轻重”,即远招贤士,近去佞臣,轻赋万民,重赏三军。太宗敬重之。

(17)幽燕老将:《升庵诗话》卷四:“敖陶孙器之评诗曰: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曹子建如三河少年,风流自赏。”

(18)曹丕纵论七子:建安七子,指汉末建安时期作家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和刘祯七人。因曹丕《典论·论文》曾以此七人并举,且予赞扬。

(19)才高八斗:宋无名氏《释常谈》卷中:“谢灵运常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20)曹霸画马:见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21)富弼真宰相:宋洪迈《容斋五笔》卷二:“嘉祐中,富韩公为宰相,欧阳公在翰林,包孝肃公为御史中丞,胡翼之侍讲在太学,皆极天下之望。一时士大夫相语曰:‘富公真宰相,欧阳永叔公真翰林学士,包老真中丞,胡公真先生。’遂有四真之目。”

(22)北宋十相:北宋有十位宰相,都曾在亳州做官。他们是王钦若、李迪、丁谓、张知白、晏殊、陈执中、宋庠、富弼、苏颂、张商英。文中只写了几位文人,其他都略过了。

(23)陈王宴平乐:曹植《名都篇》:“我归宴平乐,美酒斗十千。”《文选》李善注:“平乐,观名。”

(24)三雅:雅,酒爵。以盛酒之多少分伯雅、仲雅、季雅,为三爵。曹丕《典论》:“刘表有酒爵三,大曰伯雅,次曰仲雅,小曰季雅。伯雅容七升,仲雅六升,季雅五升。”

(25)鹿车荷锸:《晋书·刘伶传》:“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其遗形骸如此。”

(26)玉山倾倒: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山公(山涛)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后因以“玉山倾倒”形容醉酒、醉态。

(27)鸿绪:祖先的基业。多指帝王世传的大业,缵(zuǎn),继承。

(28)南风:古歌名。《礼记·乐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

(29)调露:乐曲名。《文选·任昉<奉答敕示七夕诗启>》:“宁足以继想《南风》,克谐《调露》。”李善注引宋均曰:“《调露》,调和致甘露也,使物茂长之乐。”刘良注:“四节不相违,谓之《调露》之乐。”

(30)如风舞雩:舞雩:求雨跳舞的雩坛。《论语·先进》:“浴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31)如登春台:春台:指春时登眺游玩的胜处。《老子》第二十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

(32)九万里风鹏正举:李清照《渔家傲》:“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亳州赋

◎李治亚

维我亳州,历史悠久,地当要冲,势雄涡河,乃商汤故里,曹魏旧郡。南有颍州,北接商丘。商贾往来,福集庆长。千年古道人不绝,万里山河路更新。

美哉亳州,涡水如带。两岸风景,尽收眼底。古塔跟前,登高远眺,四野空旷;花戏楼上,咿咿呀呀,轻声浅唱。建安风流,曹四孤堆前怅然,斯人已逝;商汤故里,看万里晴云袅袅,空凭吊爱民心迹!

丽哉陇南,物华天宝,古井贡酒,香飘万里,天下闻名;华佗国药,普度众生,受人追捧;铜关粉皮,味道清爽,惹人好评。牛肉馍赞不绝口,油炸桧风味十足。白芍香天下,核桃滚九州。

宏哉亳州,史册彪炳,远古文明,遗迹昭昭。神农生于此地,教化先民,文明之风,自兹日盛;商汤王都于此,睥睨天下;楚太子肇于城父,守土封疆;魏武帝伟略雄才,定鼎中原;韩林儿在此立足,几成大业。近代以还,革命火种燃遍亳州,刘邓运筹,雪枫帷幄。当是时,箪食壶浆迎亲人,送夫送子来参军。

伟哉亳州,文运恒昌,弦歌赓续,诗风泱泱。道德经天下久远,南华经源远流长。曹子建才高八斗,魏文帝心怀九州。曹霸画风谁人及,李绅悯农心最善。剪纸飞入千家万户,菊花醉人渊名把盏。民歌与民俗比翼,声韵与情致并茂。牛皮鼓敲出三曹风韵,梆子腔唱出中华情怀。

幸哉亳州,生逢盛世,日月重光,灾后新生。为改革前赴后继,舒壮志恐后争先。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千难万险,熔铸成亳州精神。风起云涌,建设大军战犹酣;姹紫嫣红,多种项目齐开花。春降及时雨,遍及古谯风。南部新区,一日千里;北部新城,再展宏图。一桥飞架,南北畅通;涡水如带,风光如画。春来草木萌生,秋来硕果累累。

亳州赋

◎李有鹏

吾乡亳州,古曰焦、谯,自高辛氏 之封值此疆,迄今已历四千余载。尝感其渊源之久,人物之盛,古迹之富,物产之丰,民俗之厚,异域殊方之所无也。地市之置,已寒暑十易,爰假良契,为赋以美之,其辞曰:

古都亳州,处房、心之分野,临华夏之中区,首宋、陈而尾吴楚,接商、颍而翼周、徐。枕黄而瞰淮,引涡而纳淝。陇海纬乎其侧,京九经乎其圻。

昔帝喾始迁乎此土,踵武继以成汤。老君弃俗,乘青牛而西去;庄生适志,化蝴蝶以徜徉。吴主奋烈,原资伍子;汉高得鹿,实赖子房。孟德却嫌,自焚《新书》;元化当恨,未传《青囊》。魏文摛《秋风》 之清藻,陈思赋《洛神》 之华章。许褚驰八纮之威勇,木兰遗千载之余芳。公垂工为乐府,声名竞于乐天;将军娴于丹青,艺伎肇启子昂。又永叔、元献、子固、文潜、无己、稼轩辈,或本亳籍,或宦于亳,或长于亳,莫不陶然自怡,甘老是乡。

道宫肃肃,曲巷幽邃,仲尼于焉问礼;天静崇丽,紫气氤氲,老君于斯延祭。故道萦回,玄关迭见,感魏武用兵之谲诡;观稼丘墟,馆舍鳞栉,嗟豪杰风流之永逝。嵇山峨峨,林翠溪清,时闻叔夜啸咏;涡水汤汤,烟青草碧,怎见图南游戏?彼牌额削耸,檐牙高襄者,花戏楼也。藻版画壁,载一段断桥奇缘;玉台金墀,演几番长生故事?彼南北遥应,揭然干云者,薛阁、万佛之塔也。历五朝而继出,弥千载而并峙。

州人仰华祖之溉泽,广辟药草之圃,咸工岐黄之术。其所艺也,有芍药、金菊、桑皮、花粉之俦,川芎、白芷、丹参、黄芩之属,盈畴蔽野,连畹接亩。方其散荣也,璨如贝锦,烂若明霞,芳泽四溢,敷茵无涯。当其获刈也,充庭实栋,贯道累车,积如丘阜,彭彭堪嗟。复有菁荠之产,苔干之贡,咸以此乡珍异,交遍鬻于迩遐。至若仙乡之名,醉乡之称,厥来有自,洵非虚夸。曩者魏武献九酝于汉皇,伯伦赍斛觞以游林下,今则古井播声于域内,高炉擅美于中夏。醪糟五谷,旧酾新醅。童子解饮,妇人衔杯。远客来访,未便轻回,必欲捧瓮承斗,酣畅隗颓。

州人谙摄生之道,明导养之术,人人竞习五禽之戏,争练晰扬之掌,豪眉耄耋,塞于途路。曰若亳之剪纸,花叶布芳,龙游凤翔,宜贴琐窗,复饰洞房,真幻莫辨,延誉四方。若高跷之俗,舞者勒巾裹袍,铅粉半匀,言笑晏晏,顾盼频频,如走平地,观者如云。又若鬼会之戏,阎罗森立,无常阴巡,号声雷动,销魄惊魂,骇怖之状,难以尽陈。

噫嘻亳州!长街四通,广衢八达。雕梁丽甍,遥见依约古韵;酒肆歌台,象验今岁繁华。涵古融今,锐气风发。千载犹新,诚待五洲宾客;百业方兴,以徕四海商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