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具有极好的稳定性,便于长期保存。这一观点已经被所有人熟知并接受。而在实际生活中,有些消费者会发现,自己家的黄金首饰,似乎表现不够"稳定",难道自己购买到的是问题金饰?

金饰品选购经验(你的金饰被误解了吗)(1)

【误解1】 金饰变黑 必定为假?

"我给婆婆买的足金手镯,戴着戴着,扣的地方竟然发黑了。这个镯子,会不会是假的啊?"带着这种忧虑与郁闷,耿女士给记者打来电话。

最终经过鉴定,其购买的这只足金手镯,主体材质黄金纯度达标,其配件纯度也在990‰以上,符合现行珠宝首饰相关国标GB 11887-2008的相关要求。

"在大家的认知中,觉得会发黑的一定不是金子,因为黄金是稳定性很好的一种贵金属。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就以你提到的足金手镯为例,用到了弹簧扣。而受工艺制约,这个弹簧扣中含有其他材质,在佩戴中,接触到汗液等之后,其中的其他材质发生了色彩与光泽的改变,从而从外观上让这个手镯的扣有了变化。这,并不意味着这只镯子不是足金,也不意味着扣不是足金的。"

金饰品选购经验(你的金饰被误解了吗)(2)

【误解2】 K金变色品质有瑕?

记者发现,K金首饰变色与过敏的问题更为常见。

国家注册珠宝玉石检测师赵海平解读说:要想了解为什么K金会变色与过敏,就需要了解K金的组成。通常,大家常见的K金,有金黄色、银白色与玫瑰金色三种。然而不管颜色如何,其主体含量都是黄金,比如22K金的首饰,其金含量不低于916‰。黄金的稳定性很好也是相对的,黄金纯度越高,其稳定性自然越好。而K金首饰,除去黄金,还含有多种材质,而多种金属的混合,增加了其物理属性的多变性,这种饰品在遇到高温、酸碱腐蚀等情况时,就会发生色泽的改变。

而谈到佩戴K金饰品会过敏这一问题,省质检中心丁广慧站长告诉记者,不经过鉴定,无法判定K金首饰是否达标。

金饰品选购经验(你的金饰被误解了吗)(3)

【建议】 检测有害物质比检测纯度更有意义

"当然,佩戴K金饰品会过敏,也有可能是首饰中含有铅、汞、镉、六价铬、砷等有害元素。"丁广慧提醒消费者说,"就现在的情况看,流向市场的黄金首饰,达标的还是绝大多数。现在,无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应该关注一下自己佩戴的首饰中,是否有害元素超标。"

他介绍说,一般来说,足金首饰中含有有害元素超标的概率要低一点,这主要是由于首饰中常见的铅、汞、镉、六价铬、砷等有害元素颜色多半是银白色的。相对来说,银白色的K金饰品与银饰中,含有有害元素的概率要大一点。而根据相关国标要求,珠宝首饰中铅、汞、镉、六价铬、砷等有害元素的含量都必须小于1‰。

"不过,大家也不必过分紧张,就现在的检测手段而言,通过专业的设备,首饰中铅、汞、镉、六价铬、砷等有害元素的含量超过万分之五便能轻松检测出。"丁广慧如是说。

金饰品选购经验(你的金饰被误解了吗)(4)

【争锋】

重视金饰工艺 远比重视纯度更迫切?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工艺越复杂的黄金首饰,似乎越容易出现各种"不够稳定"的表现?

谈到这个话题,周大生珠宝区域负责人蒋克有自己的观点。

在他看来:面对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珠宝市场,人们对于珠宝首饰的艺术性、设计感与流行度要求越来越高。这样的背景下,保纯度不应该是珠宝品牌的唯一要求,也不应该是消费者选购黄金饰品的唯一要求。毕竟,对于绝大部分人而言,购买黄金首饰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佩戴。站在佩戴的出发点,美观度与艺术性无疑是消费者选择黄金首饰的重要要求。

此外,他建议,对黄金保值这一要求看得比较重的消费者,应选择金条等更适合收藏与变现的黄金品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