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鼎立。曹魏首先了蜀汉,而灭蜀功臣邓艾却因谋反罪被杀。邓艾死后第二年,司马炎逼迫曹魏皇帝禅位,登基称帝,建立西晋。第九年,晋武帝司马炎发布诏书,为邓艾之罪平反。其实,邓艾得到平反,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几段历程。

邓艾是曹魏晚期的名将,早年怀才不遇,直到中年时遇到司马懿,迎来人生转折。此后邓艾受司马家器重,官运亨通。邓艾通晓军事,精通兵法,曾经击败蜀汉名将姜维,抵御东吴的侵犯,屡立战功。

公元263年8月,执掌曹魏国政的司马昭派邓艾率领3万多人、钟会率领10万多人、诸葛绪率领3万多人,三路伐蜀。邓艾率军开辟山路,悄悄绕道进入蜀汉腹地,直逼成都,迫使蜀汉皇帝刘禅投降。

邓艾灭蜀用了多少兵力(灭蜀名将邓艾以谋反罪被杀)(1)

邓艾在灭蜀之战中立了头功,骄傲自满。他自作主张,以皇帝的名义任命蜀汉君臣为魏国官员,甚至招揽他们中的一些人做了自己的属下。邓艾此举不过是安抚蜀汉群臣,然而他却没有请示曹魏皇帝和司马昭,便擅自做主。

邓艾向司马昭提议,想让刘禅留在蜀地,并备战讨伐东吴。司马昭让监军卫瓘告诉邓艾说:“做事之前,一定要先向我请示报告,不应该马上实施。”邓艾回信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了国家利益,我应该见机行事。如果等待朝廷命令,道路遥远,就会错失机会。”

伐蜀时,钟会率领10万多人,又兼并了诸葛绪的3万多人,在剑阁与蜀汉姜维僵持不下。钟会认为邓艾取巧抢了头功,为此非常怨恨和嫉妒邓艾,并且钟会意欲谋反,在蜀地自立为王,所以想除去邓艾。

邓艾灭蜀用了多少兵力(灭蜀名将邓艾以谋反罪被杀)(2)

​钟会和监军卫瓘合谋,联名上书给朝廷,诬陷邓艾有谋反的举动。本来司马昭就对邓艾自作主张,不听命令的举动有所猜疑,得到钟会,卫瓘等人的举报后,就当即下令逮捕邓艾父子,将他们关入囚车,押往京城受审。

公元264年,钟会兼并了邓艾的军队,独掌蜀地军事大权,于是在成都反叛了。钟会谎称奉太后遗令讨伐司马昭 ,但有些将士并不支持他。卫瓘鼓动将士们反叛钟会,在兵乱中,钟会被杀。

邓艾灭蜀用了多少兵力(灭蜀名将邓艾以谋反罪被杀)(3)

钟会已死,邓艾的部下便去追关押邓艾的囚车,想将邓艾迎回成都。卫瓘害怕邓艾回来复仇,于是派田续去追杀,杀掉了邓艾父子。然后,朝廷诛杀了邓艾的其余儿子,流放邓艾的妻子和孙子。

邓艾谋反一案,有些复杂。邓艾被卫瓘杀害,谋反之事,就少了关键的口供。司马昭若认为邓艾谋反了,那么应该至少诛灭邓艾三族,而不是流放邓艾的妻子和孙子。司马昭若认为邓艾没有谋反,那么就不应该诛杀邓艾所有的儿子。足见司马昭对邓艾谋反之事态度不明,模棱两可。

公元265年,司马炎逼迫曹魏皇帝禅位,登基称帝,建立西晋,是为晋武帝。新君登基,往往大赦天下。

邓艾灭蜀用了多少兵力(灭蜀名将邓艾以谋反罪被杀)(4)

司马炎下诏说:“征西将军邓艾,居功自傲,失去节操,应该处死。然而他接到诏书时,束手就擒,与那些为了求生而作乱的人,确实不同。如今大赦天下,他被流放的子孙可以回来,如果他没有子孙,可以为他选立后嗣,让他祭祀不绝。”诏书中司马炎认为邓艾有罪该死,但认罪态度好,可以减罪。

公元267年,议郎段灼上书为邓艾鸣冤,他说:“邓艾虽然擅自作主,以皇帝的名义任命官员,但也是为了安抚众人而便宜行事,不能以此定他谋反之罪。钟会嫉妒邓艾的威名,于是诬陷邓艾,以至于邓艾获罪。邓艾含冤而死,世人都为他惋惜。以前白起,伍子胥冤死,世人为此怜惜,为他们立下祠庙。如今天下人怜惜邓艾,也是如此。臣认为应该为邓艾平反,好好安葬,表彰他的功劳,封赏他的子孙,让世人学习他的忠义。”

邓艾灭蜀用了多少兵力(灭蜀名将邓艾以谋反罪被杀)(5)

议郎段灼敢这样说,说明当时的舆论环境有利于邓艾,无论民间还是朝廷中,有不少人同情邓艾,希望为邓艾平反。

公元273年,司马昭再次为邓艾下诏说:“邓艾有功劳,接受罪罚而不逃脱,而子孙沦为奴隶,朕常常同情他们。可任命他的嫡孙邓朗为郎中。”司马炎的这次诏书,算是为邓艾平反了。

参考史书:《三国志·魏书·王毋丘诸葛邓钟传第二十八》

流年檐下雨,浮世阶上苔。檐雨坠珠,转瞬流年千秋。阶苔行蚁,方寸浮世万象。我是作者檐雨阶苔,欢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