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百川

荀子,男,汉族,约公元前313年生,寿命约76岁。属相猴,星座约为双子座,河北邯郸人。荀子是李斯的老师,李斯为何焚灭其书,力荐“焚书坑儒”?

苏轼的《荀卿论》曰:“昔者常怪李斯事荀卿,既而焚灭其书,大变古先圣王之法,于其师之道,不啻若寇仇。

荀子的主要思想以及产生的背景(荀子是李斯的老师)(1)

过去常奇怪李斯师从于荀卿,后来又为何焚烧了老师荀卿的著作,完全改变了古代先圣先王的法度?尤其是对老师荀子的学说,不亚于是当贼寇来看待。

及今观荀卿之书,然后知李斯之所以事秦者皆出于荀卿,而不足怪也。

等到今天再学习荀子的书籍,然后才知道李斯之所以要到秦国做官,都是因为老师荀卿,这就不足为怪了。

荀卿者,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者也。其言愚人之所惊,小人之所喜也。

荀卿这个人,喜欢标新立异而毫不谦让,敢发高论而不顾一切。他的话,愚蠢的人听了为之震惊,品行不好的人听了为之欣喜。子思、孟子,世人都称他是贤人君子。

荀子的主要思想以及产生的背景(荀子是李斯的老师)(2)

而荀子却认为:“搞乱天下的人,就是子思、孟子。”天下的人,如此众多;天下的仁人义士,也如此众多。

只有荀卿说:“人性本恶。夏桀、殷纣王所做的一切,表现的就是人的本性。而尧、舜所做的一切,就是一种伪装。”

从这方面来看,料想荀子的为人必定刚愎自用,不知谦逊,赞扬自己太过分。而他的那位弟子高徒李斯,在这方面又特别严重。

现在看来,品行不好的人做一些坏事,都还是有所顾忌的,所以夏、商两朝虽然灭亡,桀、纣两君虽然残暴,但上古贤明君主的法度、礼乐、刑政,还不至于达到灭绝而不可查考的地步。

荀子的主要思想以及产生的背景(荀子是李斯的老师)(3)

这说明桀、纣还是有所保存而不敢全部废弃。而那个李斯,只有他骄矜傲慢不顾一切,焚烧了孔子的六经,诛杀了夏、商、周三代诸侯的后代,破坏了周公的井田制度。

这种胆大妄为的做法必定是有所依仗的。李斯见他的老师荀卿骂尽天下的贤人,就更认准了自己那种愚蠢的念头,认为古代先圣先王的那一套都不值得学习效法。

李斯不知道那是荀卿图一时痛快所发表的言论,而荀卿自己也不知道他的话会导致如此惨烈的灾难。

其父杀人报仇,其子必且行劫。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

荀子的主要思想以及产生的背景(荀子是李斯的老师)(4)

如果做父亲的杀人报仇,他的儿子必定会行凶打劫。荀卿阐明了王道,阐述了礼乐文明,而李斯却利用他的学说搞乱了天下,可见荀卿的高谈怪论对李斯还是起了激发作用的。

孔、孟之论,未尝异也,而天下卒无有及者。苟天下果无有及者,则尚安以求异为哉!

孔子、孟子的言论,没有标新立异,但天下始终没有人赶得上他们。如果天下真没有人赶得上他们,那么哪里用得着追求标新立异呢!

《史记·列传第十四》“荀卿,赵人。年五十始来游学於齐……李斯尝为弟子,已而相秦。

荀子的主要思想以及产生的背景(荀子是李斯的老师)(5)

荀子,名况,字卿。五十岁的时候,才到齐国来游说讲学。李斯是河南上蔡人,比荀子小39岁。李斯跟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学成之后,入秦为官得到秦始皇的赏识和重用,成为秦国丞相。

而荀卿最为老师。齐尚脩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焉。齐人或谗荀卿,荀卿乃适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

荀卿是齐国当时年最长,资历深的宗师。当时齐国仍在补充列大夫的缺额,荀卿曾先后三次以宗师的身分担任稷下学士的祭酒。后来,齐国有人毁谤荀卿,荀卿就到了楚国,春申君让他担任兰陵令。

春申君死后,荀卿被罢官,便在兰陵安了家。李斯曾是他的学生,后来在秦朝任丞相。荀卿憎恶乱世的黑暗政治,亡国昏乱的君主接连不断地出现。他们不通晓常理正道,却被装神弄鬼的巫祝所迷惑。

荀子的主要思想以及产生的背景(荀子是李斯的老师)(6)

信奉求神赐福去灾,庸俗鄙陋的儒生拘泥于琐碎礼节,再加上庄周等人狡猾多辩,败坏风俗,于是推究儒家、墨家、道家活动的成功和失败,编次著述了几万字的文章便辞世了。死后就葬在兰陵。

国学名篇《千字文》有言“旷远绵邈”,直译为国学流传深而广。荀子最著名的文章,即《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

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

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也。

荀子的主要思想以及产生的背景(荀子是李斯的老师)(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