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1987年大兴安岭大火(1987年大兴安岭特大火灾)(1)

自古水火皆无情,战战兢兢到天明。近期澳大利亚的山火肆虐了几个月,电视画面上的烈火和浓烟遮天蔽日,很多人和动物流离失所,火过之处留下焦黑的死亡颜色。

我国也发生过很多次火灾,古时帝王建立火神庙求佑太平,现代社会的消防体系逐渐完善,但是提及历史上的一些火灾,仍然让人毛骨悚然。

特别是亲身经历火灾的人更是谈火色变。岁月不停更迭,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那些火带来的经验和教训,比如33年前的大兴安岭特大火灾。

中国北极漠河,森林大火纪念馆

如果我们选择夏天去往中国北极漠河,可以选择一列六节的旅游小火车,途经齐齐哈尔和加格达奇,穿过一路的白桦林和樟子松林,到达满眼都是绿意的漠河。

真实的1987年大兴安岭大火(1987年大兴安岭特大火灾)(2)

漠河整个小镇是在烈火后重新规划的,干净整齐的街道旁是变换的建筑色彩,整个小镇的人口特别少,诸多楼房人去楼空,房价只有几百元一平米,很多游客特意到这里找北。

火灾纪念馆坐落在漠河县西林吉镇中华路,整体外观是白色圆顶建筑,正上方写着"大兴安岭五·六火灾纪念馆",它就是1987年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的一种纪念和反思。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被烈火炙烤过的大号日历牌,时间永远被定格在三十三年前的那个星期三,正值丁卯年立夏。

纪念馆一楼一共分为起火之源、烈火熔城、悲惨瞬间、人间炼狱、悲伤城市五个展厅,二楼分为油库保卫战、决战兴安岭、救灾援助、重建家园、扑火逃生、先进扑火技术六个展厅,全方位地展示着惊心动魄的那些瞬间

如今大兴安岭地区正在封山育林,林区的房子已经破败不堪废弃多日,一棵棵小树正在茁壮成长。据当地居民介绍,漠河等地的明火控制特别严,禁止抽烟,而且电线杆多埋在地下,火在这里是一个难以磨灭的禁忌

真实的1987年大兴安岭大火(1987年大兴安岭特大火灾)(3)

费翔冬天的火,以及大兴安岭春天的火

1987年的春晚,费翔以混血儿的帅气姿态出现在晚会的舞台,他深情地唱起:"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熊熊火焰温暖了我的心窝",《冬天里的一把火》这首歌把费翔彻底带火了。

然而随后的五月,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又被淘气的中国人冠以"被费翔点燃",至今说起火灾原因人们第一反应就是归咎于费翔,颇有调侃的意味

如今大兴安地区有一块"五·六火灾起火点"石碑,大火熊熊燃烧了28天之后终于被扑灭,事后专家认定火灾的起火点共有五处,均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最初的起火点位于古莲林场,燃火者是在林场务工的河北农民汪玉峰,他启动割灌机时的同时点燃了地上的汽油,他吓得不知所措没有及时扑灭明火,另外四处是野外吸烟引发的。

真实的1987年大兴安岭大火(1987年大兴安岭特大火灾)(4)

古莲林场的火最初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因为林区发生火灾是常事,县城的妇女还站在家门口谈论着西山的火灾,她们相信打火队员很快就会灭火归来,好像一切火与烟都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

然而不久情况就急转直下,十级狂风将小火情吹成了大火灾,火灾迅速惊动了中央领导,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相关领导派直升机查看灾情,而火中的百姓,正经历着一场旷世的末日炼狱。

惊恐的林区居民,躲避与奋力扑火

从5月6日到第二天下午,灭火队员与当地老百姓一起用胶条耙灭火,经过一天奋战并没有扑灭明火,不幸的是突然刮起了八九级大风,这在林区是灾害级大风,一下子将火势抬高

熊熊大火在风力的推动下越过河流,将漠河县城迅速点燃,老百姓在烈火中四处逃命。有一家人躲在了附近挖的地洞里,躲了一夜才躲过了烈火。有的人躲在地窖里但殒命了,有的人家躲在水里,但是烈火经过他们都被无情的火煮熟了,有些人在逃命的过程中被火点燃。

真实的1987年大兴安岭大火(1987年大兴安岭特大火灾)(5)

天上飞着火,地上蔓延着火,英勇的人分离打灭火,漠河县长站在烧过的土地上对着电台喊:"我是漠河,我是漠河,漠河全城覆灭",那种苍凉是很难想象的

火焰以65公里的速度、100多米的高度迅速前进,更多的人人逃到阿木尔河,河里逃难的人如饺子一样,没来得及跳入河中的人瞬间被大火吞噬,而露出半个脑袋的人被烧去了毛发,阿木尔河中的百姓得救了,他们将阿木尔河称为救命河、母亲河。

最后在大雨的帮助下火势全歇,这场火灾在西林吉、图强、阿尔木等林场肆虐,烧毁了五分之一的大兴安岭,五万多人流离失所,几百人伤亡,直接经济损失5亿多元,间接经济损失60多亿元,全世界为之震惊

真实的1987年大兴安岭大火(1987年大兴安岭特大火灾)(6)

离开的人们与留下的故事

火灾过后,人们回到赖以生存的地方,操场上的旗杆都被烧成了麻花似的模样,满目苍夷之中人们发现了一些神奇的现象——四不烧,一直是当地人津津乐道的神话

漠河县城的松苑门口有一块石碑,记载着"松苑不烧,因吉祥之地,火魔不忍也;清真寺不烧,因真主威仪,火魔不敢也;茅厕不烧,因污秽之所,火魔不屑也;坟地不烧,因鬼魅同宗,火魔不犯也。"

除此之外,部分民居、医院被神奇地保留下来,县城的烟囱几乎都没倒。

青山仍在岁月减,树木再生少炊烟。有些家庭在火灾后大团圆,有些人失去了至亲,很多人再提起此事都是泪两行,一些人选择离开这个伤心之地。

如今大兴安岭地区的防火意识和消防能力大大增强,在清流不断的黑龙江畔,坚守的人们仍在积极地创造着崭新的生活,经过烈火洗礼的大兴安岭重新焕发了蓬勃的生机,我们有着一个共同的愿望——愿鸟儿可以永远立在枝头歌唱,再无火殇。

文/文史旺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