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并非指一个朝代,而是指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五代十国(907~960年),一般是指介于唐末宋初的这一段历史时期。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政权。十国指五代之外相继出现的十个割据政权: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北汉,统称十国。

关于五代十国的年限,一说为:北宋灭亡北汉时是公元979年,所以五代十国的历史时期为公元907年到979年。另一说为,五代十国存在于公元907年-公元960年期间。五代十国(公元907年-公元978年)是在唐朝后形成的一个纷乱割据的时期,北方是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更替,南方则是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等十国割据。总之,这是社会动荡,战乱不断,后被赵匡胤统一,建立宋朝。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1)

五代时期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地方割据、多国鼎立和少数民族频繁入主中原。受此影响,这一时期的中国建筑艺术出现了多种风格交融、共存的局面,新的建筑类型和风格不断涌现。 五代十国主要还是延续了晚唐的建筑风格,但由于地方割据,交通、人员阻隔,其建筑的地方差异性逐渐扩大。

中国现存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大云院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2)

大云院在山西平顺县城西北23公里龙耳山中。创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公元938年),初名仙岩院。天福五年建大佛殿,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建寺外七宝塔,至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已有殿堂一百余间。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3)

北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奉敕改寺名为大云禅院。现存山门,天王殿,后殿及两庑,均是清代建筑。大佛殿前有北宋乾德四年(963年),北宋咸平二年(994年)石经幢以及石雕罗汉一尊。寺内历代碑刻甚多。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4)

弥陀殿,五代后晋天福五年(940)建。面阔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顶通面阔11.8米,明次间略同;总进深10.1米,山面次间约合当心间之半;平面接近方形。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5)

殿前无月台,前后檐当心间辟门,前檐次间安直棂窗。檐柱侧角生起显著。柱头上于栏额之上加施普柏枋一材,此为采用普柏枋部件之始。柱上斗双抄五铺作,耍头为短促的下昂形。殿内后槽当心间用金柱两根,金柱上不施普柏枋,仍沿袭着唐制。梁架为“六架椽屋,四椽对乳用三柱”,上有驼峰、托脚承平梁,平梁上有驼峰、侏儒柱、大叉手、捧节令以承负脊。驼峰较小,侏儒柱甚细,是此二构件初产生阶段的雏形。因无前槽金柱,纵断面前后槽结构不一致。梁架上驼峰尺寸、形制各异,多达8种。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6)

殿顶明清补葺过,已非原貌,但少量瓦件可看出非宋元以后之物。殿内斗、枋、替木等构件上还保存有一部分五代彩绘,是中国古建筑中稀有之例。殿内东壁和扇面墙上保存五代壁画22平方米。东壁画题“维摩变相”,8个伎乐天一边奏乐一边起舞,表现出超人的神态仙姿。扇面墙正面上部画飞天,两侧是观世音和大势至二菩萨,乃弥陀佛胁侍。后面画“西方净土变”,云气缭绕,菩萨、天王、侍从等参插其中,上部天宫楼阁悬空。各像面相圆润,肌肉丰盈,乐舞伎广袖长裙,姿态柔丽俊美,唐代画风犹存,是中国现存寺观中惟一的五代壁画遗作。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7)

殿内壁画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8)

大殿内壁画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9)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10)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11)

古人建造寺庙,往往选在深山幽谷之中,大云院也是如此。从高处俯瞰,龙耳山的九条支脉好象九条巨龙从三面环抱而来,形成一个半封闭的圆环,圆环的正中有一座小山丘仿佛一颗硕大的宝珠,大云院就座落在这颗“宝珠”下,因而古代的文人墨客把这里美称为“九龙戏珠大云院”。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12)

大云院是山西现存4座五代木结构建筑之一。大佛殿内的五代壁画,更是中国古代壁画中的稀世佳作。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13)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14)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15)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16)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17)

转角拱区域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18)

大殿西侧局部细节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19)

大殿檐头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20)

琉璃鸱吻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21)

殿侧面宋代石刻碑记区域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22)

山西省平顺县大云院,是现存五代木构建筑三开间中最大的一个。

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镇国寺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23)

镇国寺位于山西省平遥县城东北15千米的郝洞村,1965年被列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作为平遥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24)

镇国寺,原名京城寺,明朝嘉靖年间改名为镇国寺,延用至今。寺分前后两个院落,前院建山门天王殿和左右钟鼓二楼,正中为大殿三间亦称万佛殿,后院东为观音殿,西为地藏殿,各为五间,中建三佛殿。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25)

镇国寺,分为前后两座寺院,总面积为10892平方米。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26)

镇国寺内的古建筑,以万佛殿为最,在我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仅晚于五台山南禅、佛光二寺院,这处殿堂整体梁架结构严密,用材规格,符合力学原理,工艺精湛,作工精细,1000多年来岿然如故。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27)

万佛殿。这座殿宇造型独特,平面近正方形,屋顶为单檐歇山式,出檐深远,庞大的七辅作斗拱,总高超过了柱高的2/3,使殿顶形如伞状,在历代寺庙建筑中颇为罕见。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28)

此殿,始建于五代,殿貌奇古,结构奇特,从建筑的艺术上别具一格,是国内现存五代时少有的木构建筑。 万佛殿内,中央为佛坛,长与宽均为6.09米,正中设立须弥座,上塑释迦牟尼坐像。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29)

旁边站立迦叶、阿南二弟子。连佛、弟子、菩萨、金刚、供养人共有11尊塑像。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30)

这些塑像,面目丰满、腴润,身躯高大、健壮,躯干微曲,塑造手法近似唐塑风格,饱含五代时塑像的风韵。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31)

万佛殿内彩塑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32)

万佛殿梁架局部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33)

梁架局部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34)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35)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36)

万佛殿背面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37)

万佛殿斗拱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38)

平遥古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那么在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的界定清单中,包括了“一城,二寺”,其中的一寺是以彩塑闻名的双林寺,另一寺便是以建筑而征服世人的镇国寺,是平遥三处国保单位之一。

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龙门寺西配殿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39)

龙门寺在山西平顺县城西北65公里龙门山腰。创始于北齐天保年间,北宋乾德年间(963—968)改今名,明清又局部修葺。现存殿堂廊庑,布局严谨。中轴线三进院落,东西禅堂,经舍等各成一区。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40)

龙门寺其中前院西配殿为五代后唐同光三年(925年)所建,三开间悬山式,殿内无柱,梁枋简洁规整,犹存唐风。五代木构建筑悬山式殿宇仅此一例。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41)

也是山西省留存至今的四座五代建筑之一。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42)

无普柏枋,栌斗直接置于柱头(局部木作类似佛光寺东大殿),呈斗口跳。隔架栱下有替木。撩檐槫下替木一起伸出悬山。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43)

斗口跳,隐刻泥道栱。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44)

西配殿殿内空间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45)

西配殿内供奉西方三圣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46)

平顺龙门寺西配殿梁架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47)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48)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49)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50)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51)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52)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53)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54)

西配殿斗栱四铺作出单抄,无补间铺作,补间仅设隐栱。梁架简洁,四椽栿直通前后檐。殿顶举折平缓,檐头仅施圆椽,无飞椽,构造简洁。

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正定文庙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55)

正定文庙大成殿1996年被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北省正定县县城内育才街西侧,裕华路口对面。正定古称常山郡、真定府,历来为郡、州、路、府的治所。所以,正定县既建有府文庙,又建有县文庙。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56)

县文庙大成殿,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庙大成殿。1933年,建筑教育家梁思成先生考察时,将其定为唐末五代遗物。此处原为佛教寺院,至明洪武七年(1374年)改寺为庙,改佛殿为大成殿。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57)

大成殿斗拱简洁硕大,不施普柏枋,斗拱直接安放于柱顶,保持着早期建筑的重要特点。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58)

大成殿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59)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60)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61)

大成殿内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62)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63)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64)

大成殿是文庙的正殿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65)

大成殿图纸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66)

1991年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罗哲文考察后认为此殿应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庙大成殿,其建筑年代之久,价值之高,堪称国内文庙之最。1996年县文庙大成殿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早期木结构古建筑-布村玉皇庙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67)

布村玉皇庙 山西省长子县慈林镇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68)

总体规划布局

布村玉皇庙位于村内十字街北端,坐北朝南依台地而建,南北长约62米,东西最宽处38米,沿中轴线方向依次排列门楼(前出抱厦)、前殿遗址、献殿、中殿、后殿,形成前、后两进院落,院落东西两侧建厢房,门楼左右为两层倒座楼(西侧已坍塌)。后殿东侧为朵殿,西侧为跨院,跨院南端开侧门。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69)

玉皇庙山楼区域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70)

布村玉皇庙没有发现任何可以准确断代的碑刻题记,所有建筑只能根据建筑形式推断其建造年代,其中后殿为金代,后殿的东朵殿是元代建筑,献殿、舞楼及两厢等都是清和民国以后的。全庙以前殿最古老。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71)

布村玉皇庙中殿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72)

献殿区域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73)

布村玉皇庙前殿是面阔三间的单檐九脊顶建筑,进深四椽,前檐用四根八棱内顄石柱,柱头卷杀较急,无普拍枋,阑额已被后代锯掉。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74)

玉皇庙大殿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75)

大殿内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76)

大殿梁架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77)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78)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79)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80)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81)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82)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83)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84)

西跨院正房为近代单层硬山砖房,与后殿西山墙相连,现仅存四壁,原门额题为“跃进库”。从北大考察分析“,跃进库”可能是布村玉皇庙改为粮库后,为扩大仓库面积,合并西跨院正房和后殿西侧朵殿后重建而成。“跃进库”南为玉皇庙侧门,外有斜坡与村内道路相通,可行车。而玉皇庙正门外有台阶,不方便大宗物品搬运,所以侧门应是玉皇庙用作粮库时的主要出入口。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85)

大殿背面

唐朝木结构建筑特点 国内现存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86)

后殿

布村玉皇庙最后一个被发现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建筑。2006年10~11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对这里做过测绘也是最早对该项目记录的学术单位。本帖图片为2016年拍摄,后天台庵修缮也被证实为五代后唐,但是目前也有学者觉得断代宋代更好一些的观点,中式营造也先后考察了几次布村玉皇庙,整体来看与小张碧云寺梁架有相像感觉,不能只看某个单一构件感觉是老做法就觉得整体建筑年代比较老,中国古建筑以前修缮有拆换别的老旧或是毁坏建筑构件修补别的建筑的方法,从新安放在同类建筑上的情况是修缮常见手法。本站认为断代宋代也有客观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