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段罗君 通讯员 邱蓉

近年来,拱墅区紧密结合美丽杭州创建,城市环境整治提升契机,不断探索垃圾分类基层治理的新路子,逐渐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拱墅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特色之路。

在实干一线,涌现出一大批敢作敢当、认真负责、任劳任怨的垃圾分类工作者们,其中有老党员、有志愿者、有社区工作者、有热心居民等参与者,他们用自己的星火之力,擎起拱墅区垃圾分类新“火炬”,点亮辖区垃圾分类的各个角落。

杭州出现垃圾分类新模式(星火之力擎起垃圾分类新)(1)

周涛,文晖街道京都苑社区公共服务站副站长,从2011年进入社区工作,2019年接起垃圾分类工作这一交接棒。在小区居民和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京都苑社区的金都华庭小区被评为市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2021年星都嘉苑小区被评为省级垃圾分类高标准示范小区。作为一名80后的党员,在面对垃圾分类工作的难点和痛点,他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克难攻艰,“实干 巧干”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杭州出现垃圾分类新模式(星火之力擎起垃圾分类新)(2)

一、协调引导,推进撤桶并点

垃圾分类工作中,撤桶并点是个非常重要且难度较大的工作。周涛每天早上7点,就在小区内不停地巡逻,引导居民到指定的地点进行投放,对于不配合的居民认真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经过他不断地努力,两轮撤桶并点后,三个小区的垃圾分类投放点从79个减少至8个点位。面对居民质疑垃圾分类投放点的不合理,他积极与物业公司、业委会进行协调沟通,听取居民的意见,尽全力把撤桶并点做到合理化。参与垃圾分类宣传的居民也从8人增加到80人,极大地带动了垃圾分类工作的积极性。

二、整合资源,强化制度管人

为了大力推进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文晖街道京都苑社区充分利用网格,整合社区资源,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为主体,社区网格志愿者共同参与的治理架构,强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在原有的垃圾分类专管员小组和巡查员小组的基础上,周涛积极组织招募热心的居民、党员、楼道长组成垃圾分类自治小组,通过上门指导、检查等形式,形成日总结、周例会、月评比的工作制度,总结垃圾分类工作中的技巧和困难,并通过小区单元内的红黑榜奖励机制,提升了居民垃圾分类的热情,使得居民的分类率从原先的60%,上升到了90%。

杭州出现垃圾分类新模式(星火之力擎起垃圾分类新)(3)

三、发放资料,扩大知识宣传

周涛利用儿童节、母亲节等契机,带着垃圾分类宣传资料走进校园,充实孩子们的理论知识,同时通过各种活动,寓教于乐,让垃圾分类知识刻入孩子们的思想里。除此之外,还通过雷锋志愿者活动、元宵活动、小组长例会、党员固定主题党日等各项活动,积极向居民、党员发放垃圾分类宣传资料,讲解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性,潜移默化地输入垃圾分类知识,让居民从思想上认知变成在行动上体现,把社区垃圾分类的工作做得更好。

杭州出现垃圾分类新模式(星火之力擎起垃圾分类新)(4)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