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友友大家好,

今天我们继续来分享这本书,

刻意练习,上次我们说到了潜能,

绝大多数人一生都没有,

经过特别的训练和挑战,

他们就是坐在办公桌前,

甚至连走动都很少。

14个心理学训练 刻意练习4创建心理表征(1)

因此他们的身体能力,

处于相当低的水平,

即便锻炼,

也远达不到运动员的体能。

训练的时间不同,

自然最后的结果也是天差地别,

这就是业余和职业的差距。

但这并不代表,

你真的不行,

其实,你很可能具备某种潜能,

只是长久不开发,

然后被荒废了。

就比如投资这个事,

你要是一直没有经过正统学习,

那肯定是不会,

但是如果有个名师指点,

你没准还真能成为一代股神,

巴菲特就是个例子,

虽然有家族遗传,

但在接触格雷厄姆之前,

他一直也很普通。

有的时候我们会,

在努力的过程之中,

开发出另一种潜能,

作者举例,一个人致力于,

成为一个国际象棋大师,

在努力的学习当中,

没想到竟然开发出另一项技能,

就是盲棋,他可以在,

完全不看棋盘的情况下,

同时和46位高手下棋,

还能取得大部分胜利。

这种人从来没有为,

盲棋而专门训练过,

但他们却拥有了这种能力,

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国际象棋大师们,

他们常年观察棋盘,

并思考变化,

所以对于整个棋局,

早就已经了然于胸,

有人做实验,一盘残局,

这些象棋大师看一眼就能,

记个八九不离十,

而新手通常只能记住几个棋子,

但如果把它们打乱了,

随机放在棋盘上,

象棋大师们,也照样记不住。

14个心理学训练 刻意练习4创建心理表征(2)

所以结论就是,

这些象棋大师们的超强记忆力,

来自于对棋子之间关系的深入理解,

这是可以通过训练达到的。

他们平常记忆的棋谱太多了,

所以他们看到的棋局,

都是一个模块一个模块的,

而普通人只能看到棋子,

缺少对于棋子编码的过程。

大师们甚至能够,

在心里演算未来棋局的变化,

能看到几步甚至十几步之后的棋局,

而普通人则做不到,

也就是说,

人家看到的是一片森林,

你看的只是一棵树,

这就是心里表征上的差距。

这是一种与我们大脑,

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

某个观点,某些信息,

或者其他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

或者具体,或者抽象。

简单来说,

就是你一想到什么东西,

的第一印象。比如一个小孩,

你告诉他,水壶很烫,

这个烫字对他来说没有意义,

必须得烫他一次,

他才知道是什么意思。

而我们要做的刻意练习,

就包括了创建这种心理表征,

无论是记数字游戏,

还是出租车司机,

又或者是象棋高手,

他们都建立了心理表征,

也就是他们自然将所看到的内容,

进行模块化,心理图像化的记忆。

这其实就跟运动员,

长肌肉了意思差不多,

当然,这种心理表征,

有着非常强的专业性,

跨领域就不会起作用,

比如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表征,

放到足球运动中,

他就没啥作用,

甚至同为手上功夫,

但跟排球也完全不挨边,

所以很少能出现通才,

即便有,也是因为他们在不同领域,

都接受了专业化训练的结果。

人们通过心理表征,

这种图像化的模式,

打破了短时记忆的局限,

比如篮球运动员,

你如果在投篮的一瞬间,

去思考手型,跳跃,发力,

甚至瞄准点,

那么是完全来不及的,

这就是典型的短时记忆过载了。

但是你完全可以通过肌肉记忆,

找到那个发力的感觉,

所以高水平球星,

无论在哪个点,

他都能投进篮筐。

他的心理表征就知道,

在这个位置上,

用这个力量投篮,

结果刚刚好,

这肯定不是通过计算,

而是无数次练习后的心里表征记忆,

甚至开车也是如此,

你遇到紧急情况,

靠的也是感觉而不是计算。

所以我们经常讲,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不光是唱京剧,

任何专业都是如此,

他投篮的那一瞬间,

其实都凝结着数万次的强化训练。

下棋投资都是如此,

在那一霎那,

我们下意识的判断,

其实都是心理表征在起作用,

你要不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

不可能会产生这种感觉,

所以人家专业,

总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而你不专业,人性占据主导。

在足球这项运动上,

业余球员其实如果一对一,

打一些专业球员,

其实看不出太多的差距,

但是要是11打11,

那么差距将是巨大的,

最主要的差距就在于意识上,

业余球员的跑位全凭感觉,

而经过训练的专业球员,

他们的跑位全都有迹可循,

这种意识来自于判断,

能够帮他们快速的找出规律,

并预测未来。

14个心理学训练 刻意练习4创建心理表征(3)

加入专业队一起踢,

也觉得没啥,

完全跟得上,

但是带着业余队跟专业队踢比赛,

那就球都碰不到了,

你浑身有劲也使不出来,

第一抢不下来,

第二你总感觉在局部区域,

对方人多,而你的队员不少,

但总是离你很远。

对方经常会预判到你要做什么,

这其实就是经验,

跟这些人交流,

他们这些职业的也承认,

自己在跟外国人打比赛的时候,

也有同样的感觉。

有个当年中超队的主力边锋,

就曾经说过,

在野球场上我们是专业的,

但在国际大赛中,

人家才是专业的。

他们说平常也没觉得老外怎么着,

但上了场,就是觉得每一步都比我们快,

甚至韩国人和日本人都比我们要快很多,

这种快是整体上的快,

而不是个人的速度有多快,

有经验的选手,他们在场上的判断,

全都是无意识的,根本不用思考,

每个人都快你一步,

那么两个队之间就完全没法踢了。

作者说,我们学习语言,

其实也是一个道理,

你看到猫这个字的时候,

会想到一个毛茸茸的小动物,

自然建立连接,

这就是心理表征,

会英语的人,

会把cat直接和,

毛茸茸的小动物连接起来,

而不会英语的人,

会先把cat跟猫建立连接,

然后再想到毛茸茸的动物。

所以这就是我们听力,

总是听不懂的原因,

因为我的心里正在翻译中文,

而人家心里已经有了图像。

很多人都是典型的,

中国英语教育的失败者,

只会看英文,

然后把单词翻译成中文,

再去理解什么意思。

而压根张不开口,

也听不懂对方说什么,

就是因为我从来没有建立过英文的场景。

心中没有英文表征,

说白了就是听的少,

交流少,训练方法错误,

原来光顾着做选择题了,

而没有注重场景的应用。

14个心理学训练 刻意练习4创建心理表征(4)

原来考六级的时候,

拿着一些题,

请教某位英语好的同学,

问他说为什么选C不选B,

这哥们非常气人,

他说一看就是选C,

因为平常就是这么说的,

没有为什么!

就像你们北京人说西便门带儿化音,

天安门就不带儿化音一样。

医生看病也是要建立表征的,

同样都是耳朵疼,

但可能病情却完全不同,

医生需要询问患者的其他反应,

然后把这些反应结合起来,

再去跟自己心中的病情做匹配。

这其中如果经验少的医生,

可能就会误诊,

比如之前有很多案例,

说是后背疼,

医生按照跌打损伤给治的,

结果是心脏病。

所以,医生的这套看病逻辑,

其实就是现象和数据对比,

未来机器是可以替代的,

机器看病,误诊的概率,

可能相对还会小一些,

而且会让整个的医疗系统全面升级。

培养一个顶级医生需要几十年,

但复制一份数据库,

可能只需要几秒钟,

甚至把数据放在云端,

全国都可以共享。

你在18线小县城,

也可以享受协和医疗的诊断,

估计这一天不会太远。

多说一句,

但凡能创建心理表征的,

基本上都能被机器所替代,

所以阿尔法狗能打败柯杰,

也就能做个好医生,好律师,

甚至是保险顾问,理财顾问,

针对不同的家庭和个人,

推荐最有效的产品。

以前那些金牌代理人,

金牌销售,其实也就是他们,

知道的产品比较多,

对于人的需求拿捏得比较准,

这些其实也可以通过数据实现,

机器可以替代人工的这些领域,

专业性也就开始逐渐消失。

心理表征还有利于学习进步,

起点一样的孩子,

有的进步特别快,

是因为他们建立了心理表征,

并在每次犯错误之后,

都注意改正,

在不断地修改错误中快速成长,

而没有建立心理表征的孩子,

则不怎么纠正错误,

总在一些错误中不断地重复,

所以成长就慢。

所以知道错误在哪,

并通过练习纠正他,这

也是一种能力,

最后形成一种正循环,

心里表征越好,

技能就越高,

技能越高,

心里表征就越好。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学习不好,

在这里也应该能找到启发,

就是先别去报那么多补习班,

先把孩子经常犯的错误纠正了再说,

家长的任务是把孩子推向一个正向循环,

而不是漫无目的的疲劳战术。

14个心理学训练 刻意练习4创建心理表征(5)

而且这个事越早越好,

早期家长还能知道孩子错在哪,

还能指出来,等他上了初中,

你可能都不知道他错哪了,

那时候就更麻烦了,

下次我们在来讲讲,

如何创建一个对学习有利的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