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亮教育的发展历程(媒体聚焦海亮集团教育振兴全面开花)(1)


2月8日,《中华工商时报》对海亮集团教育振兴全面开花进行了专题报道。


"海亮集团因32年持续创造财富而成长壮大,因长期承担社会责任而更具发展价值。海亮人坚信,卓越的企业不仅仅体现在销售表现和盈利能力上,更应该是感恩时代,能够切实服务民生、带动各利益相关方助力解决社会问题的负责任的企业。"海亮集团创始人冯海良说。

“人生的价值只能以他对社会的贡献来衡量,而不是他拥有的财富。”这是冯海良的人生信条。

32年来,海亮集团重点发展的产业如教育、健康医疗、养生养老、生态农业等始终聚焦于国计民生与社会责任的促进和融合,兼顾企业效益和社会贡献。这与冯海良创办企业的初心一脉相承,因而,海亮集团把对“社会贡献最大化”作为企业发展的永恒追求,成为海亮履行社会责任的最亮丽底色。

近年来,海亮集团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助残先进集体”“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中国优秀诚信企业”“中国优秀创新型企业”等荣誉。

2007年,海亮集团成立了“海亮慈善基金会”。以该基金会为平台,海亮集团持续在捐资助学、扶老助残、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抗击疫情、赈灾救灾、环境保护等方面发力。

截至目前,海亮集团已累计向社会各类慈善公益组织及个人捐赠17.1亿元,惠及数十万人,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海亮教育振兴全面开花

在多年的探索中,海亮集团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目标下,以教育为支点,在全力以赴办好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同时,积极探索教育扶贫和公益教育的新途径,在欠发达地区教育振兴、教育精准扶贫等层面展开帮扶,这些社会责任项目不仅诠释了海亮的商业理念,更展现了企业对社会的长期承诺和责任担当。

截至2020年12月,海亮集团已累计在教育方面投资约130亿元。

民办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差异化、特色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海亮集团立足于自身产业优势,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用创造性的方式主动参与民办教育这项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以教育振兴为支点,兴学育人、教育扶贫、公益教育、欠发达县域教育振兴全面开花,实现了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有机统一。

1995年8月28日,海亮集团创办了绍兴市第一家民办学校——诸暨市海亮外国语学校,开启当地“民企办民校”之先河。海亮集团严格遵照国家教育方针,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管理理念,尊重教育教学规律,不仅解决了创业型家庭的子女教育及生活问题,也为外来员工解决了子女入学的难题,为政府分忧,为经济发展助力。

从此,海亮教育坚持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使命,矢志不渝开展中国民办基础教育的实践和探索。以“精品化、特色化、国际化”为办学定位,海亮教育逐步发展为涵盖幼教、小学、初中、高中多个学龄阶段,跨国际教育、艺术教育、特殊教育、教育培训、在线教育、研学、留学、教育研究等多个领域的大型民办教育集团。

26年来,海亮教育累计为社会培养毕业生数十万人,过硬的办学品质受到家长和学生的普遍认可。先后荣获“全国先进民办学校”“全国办学特色示范学校”“中国民办教育十大品牌学校”“中国最具综合实力教育集团”“全国优秀外语实验学校”“浙江省优秀民办学校”“浙江省重点中学”“剑桥国际学校”等荣誉,以出色的教育质量成为长三角地区民办学校的标杆、国际教育的旗帜。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扶贫是带动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撬板,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举措。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中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很多县域基础教育仍然存在教育资源不足,师资力量不强;优秀人才外流,留守儿童积重;教育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教育质量低下,家长满意度低等问题。如何推动欠发达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

海亮集团在深耕教育领域26年的基础上,致力于为振兴县域教育提供海亮方案。2020年10月,海亮集团启动的“振兴欠发达县域教育行动”,是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东西部扶贫协作决策部署和体现企业回报社会情怀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依托海亮30余年发展蓄积的实力和能力,教育领域积累的丰富资源、完备体系及先进智能校园系统,形成“一校带百校”的强劲动能,从而带动县域教育水平整体提升,希望能为解决我国县域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贡献一份力量。

振兴县域教育行动开展至今,海亮集团已与陕西、云南、重庆、贵州、浙江等省份多个县域达成了合作意向。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海亮以集团和产业优势为抓手,探索各种有效途径缩小区域、城乡和校际差距,拉动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提升贫困地区学前教育质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倾斜,实现有质量的教育公平;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增强贫困地区人口内生发展动力。

将教育扶贫与公益慈善有效结合

多年来,海亮集团注重探索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有效途径,注重长效化和规则化,围绕教育这一事业核心,集团以海亮慈善基金会为主体,推行雏鹰高飞孤儿培养、贫困少年英才培养、“一带一路”国际英才、励志助学、援藏班慈善项目,以具体项目渗入需帮扶的群体和区域,在教育助学、扶贫济困、产业扶贫、乡村振兴、残障儿童康复等各个领域展开精准帮扶。

2013年开始,海亮集团启动慈善公益长期项目“海亮·雏鹰高飞”孤儿培养工程,该项目每年在全国范围内招募孤儿,并对他们进行持续、系统、广泛地援助,由海亮抚养其成年并全额资助其学业的所有费用,为他们提供“衣、食、住、行、医、保、教”全方位培养,该工程坚持对援助对象无任何附带回报条件,无条件地对雏鹰给予援助,最高资助至硕士研究生毕业为止。

目前,该项目已在全国范围内累计接收220名孤儿,分别来自全国16个省份,已有59名孤儿考上大学,其中7人已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现有144名在海亮教育管理集团下属学校就读中小学。该项目每年培养费用约为1200万元。在此过程中,海亮斥资3000万元建设海亮幸福院,打造孩子们的共同生活学习家园。

雏鹰高飞孤儿培养工程打造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让孤儿们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欢迎和肯定。项目荣获2019年第六届“浙江慈善奖”慈善项目奖。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扶贫与育才关乎国家民族的未来,海亮集团将贫困学子的英才教育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投入资金500万元,于2018年启动“海亮·贫困少年英才”培养工程。该培养工程面向全国招募,少年英才统一由海亮教育针对性培养,最高援助至博士毕业。“海亮·贫困少年英才”培养工程是海亮的长期公益扶贫项目,每年上半年海亮组建工作组赴四川、湖北、江西、贵州、云南等地进行招募。目前,该项目已覆盖全国7个省市,23个地级市,现在海亮教育旗下就读的有32名少年英才。让这些有英才潜质的孩子踏上了更好的成长之路,海亮的这一举措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的回应和反响。

“海亮集团因32年持续创造财富而成长壮大,因长期承担社会责任而更具发展价值。海亮人坚信,卓越的企业不仅仅体现在销售表现和盈利能力上,更应该是感恩时代,能够切实服务民生、带动各利益相关方助力解决社会问题的负责任的企业。”冯海良表示,按照浙江省委“每年有新突破、5年有大进展、15年基本建”的安排,海亮集团将继续发挥好党建引领的重要作用,积极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 数字”建设先行示范,深化全球引才计划和员工收入倍增计划,积极推动慈善行动和政府对口支援区域协调发展,打造新时代企业文化高地,为建设共同富裕美好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转自中华工商时报,记者胡静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