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皇祖父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曾经作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的父亲洪武帝朱元璋将一个大圭赐给了他,在古代,大圭象征着权力,朱元璋将大圭赐给他,并对他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朱棣醒来以后正在回忆梦中的情景,觉得十分吉祥。忽然有人报告说孙子朱瞻基降生了。朱棣马上意识到难道梦中的情景正映证在孙子的身上。他马上跑去看孙子,只见小瞻基长得非常像自己,而且脸上一团英气,朱棣看后非常高兴,忙乎:“此乃大明朝之福也”。这件事对朱棣下决心发动靖难之变有着很大的作用。

朱亚文演的朱瞻基像太监(大明风华朱亚文饰演的朱瞻基是怎样一个皇帝)(1)


这个传世之孙难道不是建文帝朱允炆吗?

明太祖朱元璋临终前传位于自己的皇长孙朱允炆,是为建文帝,并让自己的儿子即朱允炆的皇叔们辅佐。朱允炆在位期间增强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官,同时改变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 ,史称“建文新政”。但建文帝的“削藩之策”,引来了杀身之祸。

1399年8月,朱棣对懦弱的朱允炆心生反意,打着“清君侧”旗号起兵“靖难”。

当燕王朱棣攻下皇城时,建文帝在宫内一度想要自杀。这时候一位太监及时赶到,将明太祖朱元璋留下的匣子交给了他。建文帝打开匣子看到了三套袈裟,三张度牒,一把剃刀。三张度牒上分别写着应贤、应能、应文三个名字。 众所周知,朱元璋曾经做过和尚,而他对自己的这些儿孙非常了解,他早就料到自己的长孙会有此劫难,便提前想好了后路。度牒上的应文自然指朱允炆,应能、应贤,分别是指建文帝的心腹杨应能、叶希贤。 还有一张密信上面写着出逃方式,指明皇宫内有一条通往寺庙的密道。建文帝此时也恍然大悟,天无绝人之路,皇爷爷这是在让自己遁入空门,也是在保护自己。遂在太监保护下安全出逃,做了和尚。

看来,朱元璋还是了解他这个太孙的。只是当时不愿皇子相争才传位于他,待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明朝好多开国将领的后代都按兵不动,这才成就了朱棣的英明,反而彰显了朱允炆的无助。


朱亚文演的朱瞻基像太监(大明风华朱亚文饰演的朱瞻基是怎样一个皇帝)(2)


明宣宗朱瞻基

他,出生于北平燕王府,明仁宗朱高炽长子,明朝第五位皇帝(在位10年),被尊为“章皇帝”。 早年数度随朱棣征讨蒙古。即位后,御驾亲征平定番王叛乱,并重用“三杨”等贤臣,改组内阁,减免赋税,使得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得到空前发展,与其父一起开创了“仁宣之治”。1435年驾崩,终年38岁,葬景陵,庙号宣宗,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汉王、赵王的威胁被解除,保证了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为明朝平稳顺利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汉王朱高煦的叛乱能够很快被平定,赵王朱高燧的危机得以圆满解决,除了朱瞻基本身的因素外,还与他所重用的贤臣有很大的关系。在朱瞻基周围有一批著名的大臣,他们为 “仁宣之治”的缔造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当时大臣们励精图治精诚团结,朱瞻基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

朱瞻基在短期患病后于宣德十年正月初三日(1435年1月31日)意外地死去,终年38岁。


朱亚文演的朱瞻基像太监(大明风华朱亚文饰演的朱瞻基是怎样一个皇帝)(3)


他在遗诏说道: “朕以菲薄,获嗣祖宗大位,兢兢夕惕惧,弗克负荷,盖今十有一年矣,而德泽未洽于天下,心恒愧之。比者遘疾日臻弥留,夫死生常理,修短定数,惟不能光承列圣之洪业,终奉圣母皇太后之餋,中心念之,虽殁弗宁。长子皇太子祁镇,天性纯厚,仁明刚正,其嗣皇帝位,在廷文武之臣协心辅佐,务以安餋军民为本,毋作聪明,以乱旧章。凡国家重务,皆上白皇太后、皇后,然后施行。中外大小臣僚各敬乃职,效忠嗣君,毋忝朝命。丧制悉遵皇考洪熙元年五月遗诏,毋改山陵,务俭约。宗室亲王藩屏任重,谨守封国,各处总兵及镇守官及卫所、府、州县,悉心尽力,安抚军民,勿擅离职,赴阙进香者,令佐贰幕职或遣官代行。两广、四川、云南、贵州,七品以下衙门,并免进香,故兹诏谕,咸使闻知。”

朱瞻基在位10年。他被尊为章皇帝,庙号宣宗。他留下二子二女及原配废后胡氏(死于1443年)、继后孙氏(死于1462年)和他母亲张太后(死于1442年)。在临终时,朱瞻基指定已在宣德三年(1428年)2月20日被定为皇太子的8岁的朱祁镇为他的继承人,就是后来的明英宗。张太皇太后领导一个摄政团,它一直统治到正统七年(1442年)她死去时为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