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巩悦悦
连日来,“衡水一中改名泰华中学”的传言引发关注。14日下午,记者从企查查搜索发现,原“衡水第一中学”现已更名为“衡水泰华中学”,社会组织类型显示为“民办非企业单位”。
改名对这所学校意味着什么?能否将其视作与衡水中学的彻底切割?衡水一中及衡水中学的“神话”还会继续存在吗……
衡水一中改名
传言得以验证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一直搞不清衡水一中和衡水中学的区别。衡水中学是知名高中,高考成绩极为亮眼。因为每年一本上线率极高,几乎包揽河北省录取清北学生的半壁江山,使得衡水教育声名大噪。
根据公开信息,衡水中学属于“衡中系”,它是以衡水中学为首的四所高中学校之一。衡水中学是省级示范性高中,在办学性质上为公办学校,而另外的三所高中:衡水第一中学、衡水中学实验学校、滏阳中学都是由衡水中学统一参与管理的民办学校,在办学性质上为私立高中学校。
衡水一中官网显示,2013年2月,河北衡水中学与河北泰华锦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建衡水第一中学。同年8月,衡水第一中学正式动工兴建。仅用了一年时间,在2014年8月,衡水一中落成并正式投入使用。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搜索发现,投建衡水一中背后的泰华锦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注册资金6.1亿。
在济南大学副教授、山东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张继明看来,衡水一中为衡水中学和企业共同创建,必须按政策进行改制,要么转公,要么转私。如果转设为纯民办,意味着与衡水中学做好产权切割,需要在基础设施、师资队伍、组织架构、规章制度等各方面进行重塑,未来发展模式等需要重新规划,其办学质量及社会声誉能否保障,是不确定的。
14日下午,记者在企查查搜索发现,原“衡水第一中学”现已更名为“衡水泰华中学”,社会组织类型显示为“民办非企业单位”。这意味着,有关“衡水一中改名为泰华中学,转为纯民办”的网络传言已经得到验证。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介绍,除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教育部等七部委也曾发文,内容都有关于“公参民”学校的转制问题。在这种背景下,衡水一中改名,且明确是“民办”,这是必然的政策要求。
储朝晖分析,与改名相关,影响学校发展的还有招生。“在具体实施当中,两所学校过去也曾分开办学,但事实上内在还是有关联的。究竟有何关联,具体还要了解当地人事关系等情况。但我觉得,总的大趋势是,过去衡水一中的那种高考神话将不会再继续了。”储朝晖表示。
无论更不更名
衡水一中都应独立办学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分析,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公办高中不能以输出品牌的方式去举办民办学校,并从中获得收益。因此公办高中如果还要举办民办高中的话,必须要符合民办教育促进法。相应地,民办学校必须要实行“六独立”要求(即独立法人资格、校园校舍及设备、专任教师队伍、财会核算、招生、毕业证发放),要完全与公办母校分开办学。
“之前我们一直在分析,所谓的衡水中学的升学政绩,实际上是把衡水中学和衡水一中的所有声名涵盖在了一起,这本身就是不正确的。另外,衡水中学利用衡水一中的名义跨区域、抢生源,制造了所谓的升学神话。”熊丙奇指出,要明确搞清楚衡水中学属于衡水中学,衡水一中实际上就是民办高中。“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衡水一中无论更不更名,都应该独立办学。”
“两个高中不能混在一起办学,公办民办不分本身就存在问题,所以规范办学必须要去推进。”熊丙奇指出,之前公办民办不分办学,实际上就成为了很多超级高中制造升学政绩的一个手段,这种做法实际上是破坏了当地教育生态,影响高中的招生秩序,因此要严格治理,不能一味因为打造一两所超级高中而败坏地方的教育生态。
储朝晖认为,各地应建立良性的教育生态。何为“良性教育生态”?那应该是一种均衡的,可持续的,多样的教育生态。其实国家早在2010年就开始提,2022教育部工作要点以及“十四五”规划中也明确指出,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这在未来依然是一个大的方向。
公办民办不分办学
会产生很多问题
有网友提出:假设公办民办不分办学,所有资源都能实现共享,这对两所学校不是双赢的好事儿吗?为何非要让公办母体和民办高中分开办学呢?
“公办民办不分,制造了两个不公平。”熊丙奇介绍,一是对民办学校的不公平。因为民办学校应该平等竞争,如果一个民办学校利用公办资源来办学,享有公办学校的资源和身份,实际上对那些用社会力量来办学的民办学校不公平。
另一方面,也是对公办学校的不公平。规范公办学校的政策措施,通过公办民办不分办学而被瓦解。比如国家规定公办学校不能举办复读班,如果允许公办民办不分办学,公办学校举办一所民办学校,就可以以民办学校的身份大规模去招复读生,那么规范公办学校举办复读班的做法就完全没有意义了。
“因此,我们强调公办民办必须独立办学。”熊丙奇认为,公办学校可以去举办一所民办学校,但校园师资都是要独立的,招生管理更应该独立。如果公办学校举办民办学校是为利用民办学校的招生政策跨区域招生、收高学费,然后再以公办资源来举办,那样会导致教育治理和教育秩序出现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