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了一个电视调查,调查过年感觉年味怎么样,90%的人都说没什么年味,不如小时候了,很多人抱着深深的怀念之情其实,这是一个必然,为啥,因为现在天天都像过年,对于过年,已经没什么期待了有期待的只是老人,因为只有这个时间儿孙们才全都会回来,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乡村民间习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乡村民间习俗(乡村里的风俗变迁)

乡村民间习俗

前两天,看了一个电视调查,调查过年感觉年味怎么样,90%的人都说没什么年味,不如小时候了,很多人抱着深深的怀念之情。其实,这是一个必然,为啥,因为现在天天都像过年,对于过年,已经没什么期待了。有期待的只是老人,因为只有这个时间儿孙们才全都会回来。

回想下小时候,过年还是蛮有期待的。有新衣服穿,有好吃的,可以放鞭炮,肆无忌惮地玩耍。那时候新衣服基本上只有过年才买,穿完之后还要小心翼翼地收起来。至于吃的呢,鱼肉点心糖块都是奢侈品。那时候出去拜年的时候最热闹的就是抢糖。一进屋门,小孩子们就开始抢糖块吃。抢的多的出来就开始分糖,跟谁好分跟谁。

好东西过年的时候才有。

现在呢?基本上隔月就要买新衣服,女孩子一个月都要采购个四五套,平时和过年没啥两样。好吃的平时都吃腻了,至于糖块,小孩子都不稀罕了,拜年疯抢糖块的也没有了。我至今还记得去年一个场景,我们去一个奶奶家拜年,那个奶奶依旧按照往年的惯例,抓起几块糖来塞到一个小孩子的口袋里,结果那个小孩子把糖块全掏出来扔到了炕上,弄得还很尴尬。童言无忌,童行也无忌。

至于春晚,都没有多少看的了,大家只是按照习惯开着而已。平时的各种综艺选秀影视早就养刁了大众的口味,实际上春晚的水平一年比一年高,现在的水准绝对是几年前十几年前无法比拟的,但是观众的评价却一年比一年低。俺娘平时都不接触网络,也就看看电视,她都说现在春晚越来越没意思了。并不是春晚没意思,而是过年没了意思。

现在,过年也就是抢抢微信QQ红包还有点意思,是随着这两年的移动互联网产生的,不过也就是图个新鲜,再过两年就淡了。我去年感觉还很新鲜,玩的不亦乐乎,今年就没咋参与了。抢个一分两分的,也没积极性了。

过年没有了期待,自然就没有了趣味。

更甚的,过年非但没有期待,还有恐惧,攀比的恐惧。

过年聚会,免不了要问工作啊,房子啦,混的怎么样啊,收入多少,车子什么牌子的,孩子怎么样啊,媳妇怎么样啊,男朋友咋啦,巴拉巴拉。

有房子的不一定有车,有车的不一定工作稳定,工作稳定的不一定赚钱,赚钱的不一定有媳妇,有媳妇的不一定有老公,有老公的不一定有孩子,有孩子的不一定听话,孩子听话的不一定有出息,反正总有一个要戳到你的痛点上。是人,就会有痛点,因为人性的欲望和攀比心。只是有的人痛点少,有的人痛点多。

有痛点,就有需求,有需求就有市场。所以过年租车市场火爆,租女友市场也挺火爆的。租个女友回家过年是前几年的概念,现在市场越来越成熟。婚介机构都开始做这种业务了。去家里免费吃吃喝喝,日薪几百元还能拿红包,不过要面临一定的风险,双方都要做好风控准备,毕竟是临时组合。

今年走在农村的大街上,我就有种恍惚的感觉,以为又到了城里。为啥?太堵了。小汽车川流不息,特别是上午10点多钟走亲戚的高峰时段,得堵个十分八分的。现在还骑个摩托车电动车三轮车走亲戚?你都不好意思出门。

这个社会,就是这样一直推高着往前走,人的欲望不会消失,攀比心也不会消失。一个人要做的唯有踏踏实实修炼好自己,别人怎么看自己并不重要,自己怎么看自己才重要。

过年的时间段是村里最热闹的,平时街上都不怎么见的年轻人,这时都纷纷从四面八方聚拢了回来。我们村子比较小,人口不多,年轻人我都认不全,没办法,一年到头都见不了一面。

年轻人决定了族群的未来,农村的消失是必然的。

农村人的两条出路就是养殖和种植,这两条路恰恰是年轻人所不愿从事的,又脏又累又操心,关键是还不挣钱。目前还都是散户式的种植,个人小打小闹,效率太低,对土地资源是一种浪费。大规模种植才能提高效率,节约资源,这是市场化的趋势。现在种地的越来越少,大规模种植的条件也在渐渐形成和成熟。

昨天和两个同学聚了聚,一个同学的朋友就是做智能化农业设备的。例如打农药,可以用无人机,实现大规模的喷洒,节省了人工,又降低了成本。当然,这种还是要以大规模统一种植为前提。如果是小散户,这块地种的小麦,那块地种的萝卜,在农药种类上不兼容,太麻烦。

他的业务做的还不错。在东北,地广人稀,大型的农场很多,但是在山东,还没有形成气候,不过踩准了点,抢占好先机,早晚会趁势发展起来的。

人心所向,最挡不住的就是趋势。也许,多年以后,在城市钢筋混凝土的宽敞的房子中,一个小孩子偎依在奶奶的怀里,听奶奶讲那个遥远的故事:从前有个村,村里有棵大树,咱们家就住在大树底下......

[img]m.qpic/psb?/7f72006c-015c-4b56-9c09-6f9cd8552aab/Oo5R27PD00coGPa4Ig*DQUi9XtBePnJGsiLv17MSaUY!/b/dH8BAAAAAAAA&ek=1&kp=1&pt=0&bo=gAJVAwAAAAAFAPc!&t=5&su=0162649425#sce=15-1-1&rf=v1_and_qz_6.2.1_288_xm_a-2-9农夫日记,用于农村和互联网的原创观点分享

nongfunote 欢迎习惯微信阅读的朋友关注[/im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