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秋天,西安便成了长安长安的秋,时而明净澄洁,时而凄清萧瑟,时而禅意悠悠,时而寥廓深远,时而斑驳渐变,时而一眼千年,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西安的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西安的秋(话说西安长安的秋)

西安的秋

一入秋天,西安便成了长安。长安的秋,时而明净澄洁,时而凄清萧瑟,时而禅意悠悠,时而寥廓深远,时而斑驳渐变,时而一眼千年。

长安的秋,山水温柔

长安的秋,存在于秋天的所有景物里。《长安秋望》,这曲由唐代诗人杜牧所作的秋的赞歌,以南山衬秋色,气势健举,高远澄洁: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经霜后的树,木叶黄落,愈显挺拔,登上那高出霜树之上、巍然屹立的高楼,长安尽入眼底。天空明净澄洁,像一面纤尘不染的镜子,远望南山,那峻拔入云之势,好似要与无际的秋色一拼高低。

唐代诗人王维在《山居秋暝》一诗中,绘尽了秋日长安的山水温柔。诗中的这幅画,是青松明月,是翠竹青莲,是欢声笑语,是幽清明净: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雨初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动。一群天真无邪的姑娘为竹林带来了阵阵欢歌笑语,渔舟掀翻了荷叶上的一颗颗珍珠,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

长安的秋,此情可待

在唐代诗人贾岛《忆江上吴处士》中,长安的秋,是落叶铺陈,写满了深婉情思: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屋外雷雨交加,屋内聚首谈心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一转眼长安已是深秋。强劲的秋风从渭水那边吹来,长安落叶遍地。当日送朋友时,渭水还未有秋风,此时渭水荡漾着秋风,想念分外浓烈,这份牵挂只好遥寄远天尽处的海云。

在唐代诗人李白《秋风词》中,长安的秋,是情思缱绻,是孤独叩问: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秋风清朗,明月高悬,叶落去还聚,孤鸦自栖息。相遇相知,何时才能再次相见?

长安的秋,千古悠悠

唐代诗人李白《子夜吴歌•秋歌》中,长安的秋,秋月、秋声、秋风,无一不承载着古代劳动人民冀求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那“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月光,明朗如昼,长安城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捣衣声中。吹不尽的秋风,撩人愁绪,妻子们对玉门关外征夫的思念愈加绵长。何日才能扫平胡虏,夫君从此不再远征。

流转千年,长安的秋,色彩依旧。

丹桂的香气还在缭绕,灿烂的银杏又矗立于古城的许多街巷,飘飘洒洒的叶子,铺成一地锦绣。街头穿着风衣短靴,披着丝巾的亮丽姑娘们,沐浴着阳光,看书赏景,好不惬意。古城的秋,温暖却短暂,还没等你回过神儿来,它已被裹挟着走远了。

一叶落,长安回。愿你带着诗心,品一品余温的秋色。

文/西安城市文化传播工作室 王维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