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短学期接近尾声,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仿佛上一次考试的硝烟尚存,这一次就整装待发了。来不及思虑,还是好好备战期末考试吧。每年的七年级下册历史都是开卷,今年也不例外。尽管老师们已经司空见惯,但是学生听说要开卷,纷纷表现出跃跃欲试的积极。殊不知,开卷不一定就简单,相反题型的灵活、应试的广度,更是增添了难度。

期末历史复习的有效方法(期末考试历史开卷)(1)

开卷未必有益,端正态度才是真

历史要开卷的消息一出,学生们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激动,好像再也不用背书,考试只需要带上课本和资料,到时候一翻书就行了。其实,开卷远非简单的书本内容,而是历史素养综合性的考量。材料的阅读能力、时空的纵贯串联、人物与事件的准确把握,一个学期的努力要在一张试卷上呈现,自然要花费一番功夫的。

期末历史复习的有效方法(期末考试历史开卷)(2)

与闭卷相比,开卷更加灵活多变,侧重于学生综合素养的考察。引用的材料,不拘泥于传统的史书,也会通过中外名家的论述,得出更贴切的历史结论。这就需要学生一方面加深对课本的理解,搞懂每个章节、每个时期、相似事件的逻辑关系;另一方面,提升史料分析能力,抽丝剥茧、去粗取精来找到关键词。

期末历史复习的有效方法(期末考试历史开卷)(3)

千万不要抱着“开卷就不用管了,到时候慢慢找”的心态,因为对课本的生疏、对知识的欠缺,压根无法应付市级考试。既然是开卷,就不会让学生轻易找到答案,否则就是对出题人的讽刺。当然,他们也绝对不会故弄玄虚,脱离课本,每一个题目都是精心打磨,既要体现出课标要求,也要注重历史素养的考察。

把开卷当闭卷,尽信书不如无书

既然开卷这么难,为什么还要开卷呢?首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尤其是学习中国历史,让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过往,有一个感性的了解;学习世界史,培养开眼看世界的广博。在此基础上,明白我们将要去何方,未来怎么办。以史明鉴,鉴古知今,通过历史的兴替和荣辱,知道如今中国和世界的走向。

期末历史复习的有效方法(期末考试历史开卷)(4)

而之所以开卷,是为了最大限度地灵活应用。如果只会死记硬背,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在知行合一的实践观引导下,这就要求吃透课本,打通前后关系。通过对学生思维的锻炼,来适应更高层次考试的要求。当然,开卷的情况下,没必要对大题原封不动地背诵,一定程度上也能减轻学生的负担。

期末历史复习的有效方法(期末考试历史开卷)(5)

虽说开卷减轻了背诵的任务,但是该熟练掌握的,必须按照闭卷的要求完成。因为整张试卷中,不仅有综合性的考察,也有识记性的内容,还会出现时代前后、相同门类之间的对比。如果只是寄希望于考试翻书,那就大大加重了任务,而且一个个查找,也是杯水车薪。切莫把开卷当预习,只有做好充足准备,才能迎战期末考试。

掌握应试技巧,夯实知识储备

那么,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开卷有益”的功效呢?首先是开卷当闭卷,不要每个题都去翻书,一些基础性的内容,该背诵就背诵;其次,复习阶段,打通前后、古今、时空的局限,总结出时代特征,梳理发展脉络。再次,掌握必要的应试技巧,认真审题,寻找关键词,培养答题的惯性思维。

期末历史复习的有效方法(期末考试历史开卷)(6)

具体而言,选择题要在识记的基础上,找到出题人的考察意图。一册书大概20课左右,而20-25道选择题,基本要囊括整个教材,只是有些重要的科目会多些考察的维度。比如七年级下册的第6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既能从皇权、相权的比较出题,也能从重文轻武、扭转武将跋扈的局面考察。

期末历史复习的有效方法(期末考试历史开卷)(7)

做题当中,要仔细看材料。现代考试中,尤其侧重于对史料的解读。无论是古文,还是半白话;无论是中国人书写,还是外国史学家的论著,都会摘取只言片语,契合课本上的内容。要求学生们以不变应万变,先看懂题目在说什么,再回归到课本,最终找到最合适的答案。当然,有的题和课本没有明显的关联,但是注重考察读图、思辨等能力。

期末历史复习的有效方法(期末考试历史开卷)(8)

至于大题,主要围绕民族关系、经济发展和外交、文化等方面的考察,反而是政治沿革、事件分析比较少。民族关系中,强调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注重民族交融和民族团结;经济发展中,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各有千秋,每个阶段的侧重不同。大题的思路,要么在材料当中总结,要么回归到课本,切忌胡思乱想,天马行空。

后记

每一课的重点,老师都有强调,大家在复习阶段,要紧跟老师的步伐,相信老师们的丰富经验。同时,重视考前的每一次测试,真正做好总结和分析,查缺补漏、及时跟进。最后,衷心祝愿初一学子,历史高分,旗开得胜!

期末历史复习的有效方法(期末考试历史开卷)(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