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95年),嬴姓赵氏,名雍,赵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人。战国时期赵国第六代君主,先秦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赵肃侯的儿子。

历史上的赵武灵王是谁(河北历史名人之四)(1)

网络图片,侵权联删

赵肃侯二十四年(前326年),赵肃侯听从苏秦之言,连续发动合纵攻势,打击魏国,使魏国的百年霸业再次受到严重削弱,不足以阻挡赵国的南进,为赵国向中原发展扫除了最强大的一个敌人。赵肃侯死后,魏惠王立即联合楚、秦、燕、齐四国以会葬为名,各派精兵,趁赵国新君年幼之际,俟机图赵。

对当时年仅十五岁的赵雍来说,实在是凶险万分,一时不慎赵国就可能会被五国联军灭掉。在托孤重臣肥义的帮助下,赵雍决定以针锋相对的强硬措施,来迎接这些居心叵测的各路使者。

赵武灵王命全境处于戒备状态,代郡、太原郡、上党郡和邯郸的军队,随时准备投入战斗。联合韩国和宋国,使赵、韩、宋三国形成品字型结构,将秦、魏、楚、齐四个国家置于两面受敌或者三面受敌的被动局面。先重金贿赂越王无彊,使之攻楚,让楚国的注意力转移到老对手越国身上。又重金贿赂楼烦王击燕和中山。燕国是五国中比较弱,在楼烦国的强力攻击下,燕易王担心为两国夹击而不敢出兵。中山在楼烦的攻击下,也无暇对赵国的趁火打劫了。在去掉了燕、楚两个强敌后,魏、齐、秦集团对赵、韩、宋集团就没有什么优势了。

赵武灵王又命会葬的五国军队不得进入赵国边境,只许五国使者携带吊唁之物入境,由赵国大臣将他们直接送往邯郸。魏、秦、齐见赵国戒备森严,赵、韩、宋联盟已成,不得不打消了占赵国便宜的念头。五国使者入赵后,不敢有任何的差错,在与赵武灵王厚葬赵肃侯后,便匆匆离去。赵武灵王初涉君位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

赵武灵王三年(前323年),赵国向中山国压迫,在靠近中山边境的鄗(今河北柏乡北)筑城。

中山国是赵国的心腹大患,严重威胁着赵国的领土完整。中山国原为白狄族,在春秋时被称为鲜虞(也作鲜于)。中山国正好钉在赵国的中央地带,全境只有东北角一小块与燕国接壤,其余皆为赵国所包。代郡、邯郸、上党郡与旧都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是赵国的四个重镇,由于中山的从中阻隔而交通极为困难。中山虽然不是强国,但处于赵国的心脏地带,给赵国的国家安全和统一带来了极大的威胁。齐、燕把中山作为牵制赵国的最佳搭档,对中山的资助很多。由于中山的牵制,赵国的图强大业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赵武灵王十一年(前315年),燕国燕王哙受苏代和鹿毛寿的蛊惑,把王位禅让给相国子之,引发内乱。燕太子平联合齐宣王共攻子之,于是太子平与将军市被聚众攻击子之,为子之反攻,市被战死,太子平逃遁。齐国引军入燕,杀死燕王哙,俘获子之,欲趁机灭燕。赵武灵王见此,决心插手燕国内政,派乐池入韩迎立燕公子职。

赵武灵王想通过迎立新的燕王,使燕王能够对赵国感恩,既而与赵国结成稳固的联盟。同时,赵武灵王想破坏燕国与韩国对赵国的夹击盟约。赵武灵王迎立公子职后,由于公子职的归国,燕国与韩国的盟约自动解除,燕公子职由于是赵武灵王迎立的新燕王,在拆开了韩燕联盟后,便有利于赵国对韩燕这两个邻国分别进行控制了。

公子职是燕王哙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燕昭王。赵武灵王以平叛驱齐为号召,派乐池奉公子职引军入燕,但齐将匡章人物却是当时的名将,公子职要想战胜匡章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齐宣王见赵国插手燕国内政,便派遣精锐的齐军,意图借燕国的军备潜能与赵国决战。赵武灵王却未将赵国的主力部队投入战斗,双方进入到了相持状态。赵武灵王对公子职假称齐军强硬,请公子职向秦惠文王求救。

赵武灵王十四年(前312年),秦惠文王派出大军,兵分两路攻齐救燕,齐军很快就被击败了。此后,燕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赵国和秦国的稳固盟友。

赵武灵王二十四年(前302年),赵武灵王决定“以胡制胡”,在邯郸城提出“着胡服”“习骑射”的主张,下令全国人民抛弃长袍宽袖,改着胡服;淘汰战车,改习骑马射箭,取胡人之长补中原之短。通过“胡服骑射”改革,赵国建立起以骑兵为主体的强大军队,此后国势大盛,成为战国后期唯一可与秦抗衡的强国。

“胡服骑射”顺应了战争方式由“步战”向“骑战”发展的趋势,标志着汉族历史上第一支独立的、庞大的骑兵部队的诞生。这是继步卒取代车兵甲士的传统地位后,春秋战国军事史上第二件具有划时代影响的事件。由于轻装骑兵速度迅捷、运动灵活、攻击性强,特别适宜于在内地平原和北方草原地区作战。延至后世,骑兵更成为封建国家的重要兵种之一。

赵武灵王二十六年(前300年),赵国夺取了林胡和楼烦的大片土地,置雁门郡和云中郡,迫使林胡和楼烦大幅度地向北迁移。赵武灵王派人修建了两道长城,以阻止林胡和楼烦的南下。

赵武灵王二十七年(前299年),赵武灵王的第一位夫人是韩王的女儿,生了公子章,立为太子。后来,韩夫人去世,赵武灵王在得到美女吴娃后,立为新的夫人。吴娃生赵惠文王何,死前求赵武灵王立何为太子。于是,赵武灵王废掉公子章,而立何为太子。赵何虽然年幼,却聪明机巧,赵武灵王很宠爱他。

赵武灵王将王位禅让给赵何,自称主父。赵武灵王是希望自己的儿子与自己分别负责国内的政治和军事,使自己可以全心专注于赵国激烈的对外军事斗争。赵武灵王让赵王何提前即位的另一个考虑是,自己经常亲自带兵打仗,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遭到不测,到时候,赵国必定会大乱。先前几代国君都是在政变中或者在反政变中即位的残酷事例,但赵武灵王的这番设想却严重违背了政权构建的基本规律,最终造成了赵国的内乱。

经过三年的听政,赵惠文王已经很懂得治国的道理了。但看到秉性更像自己的公子章的萎靡颓废,让赵武灵王很是痛心。公子章本来也很出色,只是由于自己对吴娃的爱,而废掉了公子章。对于自己最喜爱的两个儿子,赵武灵王希望他们都能分享自己创造的无上伟业,尤其是公子章。公子章在无辜被废后,毫无怨言,一如既往地孝敬自己。赵武灵王就会更加的愧疚,想找一个填补自己愧疚之情的办法。

于是赵武灵王封公子章为安阳君,派田不礼相公子章,田不礼本是齐国贵族,希望有一天能东山再起。在被赵武灵王任命为公子章的相后,认为机会来了。田不礼对赵武灵王的废长立幼的做法很不满,经常以立长乃天经地义的说辞影响公子章。公子章经不住田不礼不断煽风点火,那点上位之心又死灰复燃了。

而赵武灵王常与公子章住在一起,仪仗用度与赵王何的几乎一样。赵王何虽有隐忧,但却不便明言。肥义也觉此事不妥,但他了解赵武灵王的心情,公子章无辜被废,赵武灵王对公子章的厚待也算一种弥补吧,便也不再计较。但朝中的大臣们见公子章又受到宠爱,以为赵武灵王又有新的打算,便暗中与公子章来往。

赵惠文王二年(前297年),赵武灵王巡视云中、雁门二郡,遇到楼烦王的部队。赵武灵王见楼烦军队犹犹豫豫,知其畏惧自己,不敢交战,于是派使者请楼烦王讲话。赵武灵王知道楼烦王在被赶到阴山以北后,生活得很不如意。赵武灵王便允许楼烦王率部回归河套故地,但要服从赵国的命令,楼烦人可以加入赵国的军队。楼烦王见可以回归河套地区,便同意了。楼烦部众知道赵国骑兵的待遇很优厚,而骑马打仗是他们非常乐意的职业,于是大量的楼烦骑士投入赵武灵王的军队。

赵惠文王三年(前296年),赵武灵王大举进攻中山国,中山国灭。在占领中山国后,赵国境内的道路就通畅无阻了,各地的交流方便多了,境内的各民族间的交流也更多了。

赵惠文王四年(前295年),赵武灵王打算把代郡分给公子章,让公子章也称王。赵武灵王毕竟正值壮年,在攻灭中山、赶走林胡、消化楼烦后,赵武灵王又有了新的理想。此时的赵国由于没有参与中原国家的混战,实力最强。赵武灵王在成为北方草原的霸主后,还要做中原的霸主。为了实现他心里的这个伟大理想,他的第一步是夺回王位,重做赵王。尽管赵王何是赵武灵王亲自立为王的,但权力与名位远去的痛苦让赵武灵王十分失落,潜意识中认为重新扶植公子章,就是要夺回自己曾经放手的权力。

赵武灵王把要立公子章为代王的想法同肥义说了,肥义不同意。肥义为赵王何建立了一个可靠的势力范围,赵王何的羽翼已成。如果赵国再出现一个王的话,不管是谁,赵王何都不会容许,赵国必然要有一场血战。公子章一旦为代王,立即就会有大批的臣民归附他,赵武灵王就更不用说了。肥义对赵武灵王以国无二日,百姓方宁来说明立公子章为代王的不可,赵武灵王悻悻而去。

肥义在送走赵武灵王后,就把事情向赵王何讲了。赵王何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与肥义商议了对策,赵王何的一切外事由肥义代办。公子成与大臣李兑听说后,表达了对赵王何处境的忧虑,表明愿为王效劳。宗室重臣阳文君赵豹来见,也提醒赵王何与肥义早做准备。肥义让李兑与公子成移往都城外,拿着赵王何的兵符,准备随时起兵勤王。让赵豹坐镇邯郸,不许外地军卒入城。赵王何则严控兵符,肥义则注意收集情报、统筹安排。

赵武灵王将讨封不成一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公子章和田不礼,意在激公子章与赵王何争斗,自己好以调和的身份,重新执掌朝政。公子章与田不礼果然十分怨恨赵王何与肥义,对于父亲的默许,公子章决定采取行动。

赵武灵王以在沙丘(今河北省邢台市广宗西北)选看墓地为名,让公子章与赵王何随行。赵王何没有办法,只得在肥义和信期的陪同下随行。到沙丘后,赵王何居一宫,赵武灵王与公子章居一宫。

田不礼劝公子章杀赵王何,再控制赵武灵王,以奉赵武灵王之命的名义称王。于是公子章借赵武灵王的令符请赵王何到主父宫议事。肥义感觉不对,要赵王何加强防卫,自己不归即为事变。命令准备使者,如果一旦发生变乱,立即通知公子成与李兑勤王。

肥义入主父宫后,觉得气氛不对。没有见到主父,却见到了公子章和田不礼,知道事情有变,自己肯定回不去了。而公子章与田不礼见以主父的名义都调不动赵王何,决定先下手为强。在杀了肥义后,公子章与田不礼决定再召赵王何,如其不来,则立即进攻。赵王何见肥义未归,而使者又至,知道发生事变。

胡将信期怒斩使者,率军包围主父宫,与公子章及其党徒展开激战。李兑与公子成很快也率军赶到沙丘,参与平叛。赵王何的军队很快就控制了局面,公子章败退到主父宫,主父纳其入,信期、李兑、公子成围主父宫。公子成说,如果请示赵王何,赵王何很难下达赶尽杀绝的命令,亲口诛其父兄。如此一来,围住主父宫,赶杀公子章就会成为信期、李兑、公子成的罪过。而不请示赵王何,自己处置,赵王何也一定会接受这个结果。李兑与信期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派兵攻入主父宫,诛杀公子章及其党羽,主父不能制止。公子成尽出主父宫人,不许主父出宫。主父欲拼一死,但公子成等人只围不战,无人敢担刺杀主父的罪名。主父被围在内宫里,内宫本无存粮,公子成断粮断水达三个月之久,因此被活活饿死,赵武灵王终年四十五岁。

赵武灵王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君王。从赵国的实际出发,通过以胡服骑射为代表的一系列措施,对赵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领域进行了一次大改革,使赵国消除了分裂的内在隐患,在人力、物力上得以优化配置。消灭了长期为赵国心腹大患的中山国,消除了赵国分裂的外在威胁,使赵国从外型到精神真正统一起来。他赶走了林胡,消化了楼烦,成为北方草原的霸主。其建立的高度中央集权体制,牢固地保卫了王权。虽然赵武灵王在处理继承人的问题上出现了问题,自己最后也死于非命,但这场政变恰恰是由于赵王何牢固地掌握着,经赵武灵王改造加强的王权,才没有演变成全国性的大叛乱,赵国才没有因此而实力大损。经过赵武灵王对赵国的整体改造,使赵国成为当时的一大强国,与秦国成为战国后期争霸战的主角。

文章如果还看得过眼,就请赏小可一个赞吧!大恩大德,没齿难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