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1、重点理解土壤的重要性,树立爱土意识,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青岛农业大学土壤学真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青岛农业大学土壤学真题(兰州大学农学考研资源)

青岛农业大学土壤学真题

第一章:绪论

1、重点理解土壤的重要性,树立爱土意识

2、掌握土壤的概念和基本特性;

3、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历史和学科体系, 领会学习土壤的方法和要领。

第一节 :土壤是地球的皮肤

一、土壤的重要性

(一)、土壤是初级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植物生长五要素:

日光 热量 空气 水分 养分

土壤在植物生长中的特殊作用

1、营养库 大量、中量、微量元素

2、养分转化和循环 有机化、矿质化

3、雨水涵养 多孔结构

4、生物的支撑 根系穿插

5、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 温、湿、酸碱、毒

(二)、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四大作用:

1、保持生物活性,多样性和生产性

2、对水体和溶质流动起调节作用

3、对有机、无机污染物具有过滤、缓冲、降解和解毒作用

4、具有贮存并循环生物圈及地表养分和其它元素的功能

(三)、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

特点:

土壤资源具有再生性

和质量的可变性

(四)、土壤的可持续利用是持续农业的基础

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人口的零或负增长(中国每年净增人口>1000万)

资源破坏的零或负增长(中国每年减少土地>300万亩)

生态环境恶化的零或负增长(中国荒漠化速度2620km2/年)

短期内不可逆转的趋势:

1、耕地减少不可逆转;

2、人口增长不可逆转;

3、消费水平的提高不可逆转;

二、土壤的概念

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能够生长植物的、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的混合物。

三、土壤的特性

1、土壤的岩成性:

火山岩、沉积岩、变质岩

2、土壤的本质特性—肥力

土壤肥力--经常地适时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四大肥力因子:

水、肥、气,热

土壤肥力:

• (自然肥力、人为肥力)、(有效肥力 潜在肥力)

• 土壤肥力只是土壤生产力的基础

• 土壤生产力

• 土壤生产力由土壤肥力因素(生产力基础)和各种土壤的自然、人为环境条件(发挥肥力的外界条件)决定。

• 3、垂直分层性

• 土壤剖面:

• 由成土作用形成的土壤层次称为土层(土壤发生层),而完整的垂直土层序列称之为土壤剖面。

• 典型剖面:A、B、C三层次。

• 4、土壤的组成----多孔多相性

• 土壤是一个多孔体系。

• 土壤是多相体系,可分为固、液、气三相。

• 5、土壤化学特性:

• 胶体(1-100nm)特性:

• 带有大量的电荷

• 有巨大的表面积

• 分散和凝聚

• 吸附和解吸

• 6、生物特性

• 土壤是生命的摇篮,是生物的大本营。

• 没有生物,就没有土壤;

• 没有土壤,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将灭绝。

• 7、独立的历史自然体

• 土壤是生物、气候、母质、地形和时间等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下的产物。

• 具有自己的发生和发展史,因各因素的不同而具空间变化。

8、土壤的“记忆”特性

四、单个土体、聚合土体和土壤剖面

1、单个土体:能代表土壤个体的体积最小的三维实体,它包各个土层和它们性质的微小变化,面积一般为1-10平方米。

2、聚合土体:在空间上相邻、物质组成及性质上相近的若干个单个个体组成聚合土体。

3、土壤剖面:指若干个成土过程形成的土层组成从地面到母质的垂直面。

第二节: 土壤的主要功能

一、 功能

(一)生产功能----人类农业生产的基础

1、土壤是植物生产的介质

2、土壤、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和土壤利用管理的关系

农业生产以土壤为基地,所以必须重视土壤资源的的开发、利用、改良和保护;全面规划农林牧用地的基础上,把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集合起来;把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和土壤管理集合起来,发展。

(二)生态功能----陆地生态系统的的基础

第一节(二)

(三)环境功能-----环境的缓冲净化体系

1、空气、水、和土壤是人类及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三大环境要素

2、土壤对环境污染起到了缓冲、净化作用。

(四)工程功能---工程基地与建筑材料

(五)社会功能----支撑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最珍贵的自然资源

1、土壤与人的关系

土壤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维持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土壤的开发、利用、管理与保护离不开人类。

2、土壤的特性(数量有限、质量可变、空间相对)

第三节 土壤学科学体系、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 科学体系

土壤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19世纪中叶开始;

1、 土壤地理

是研究土壤发生、演变、分类、分布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土壤学分科,是土壤学与自然地理学交叉发展而成的边缘学科。

2、 土壤物理

是研究土壤中物理现象及过程的土壤学分支。

3、 土壤化学

是研究土壤化学组成、性质及土壤化学反应过程的分支学科。

4、 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

是研究土壤中生物区系、多样性及功能、活性、土壤腐殖质组成、机构及生物化学过程的分支学科。

5、较成熟的分支学科有:土壤物理、土壤化学、土壤生物学、土壤矿物学、土壤肥力学、水土保持、土壤发生分类和制图、土壤技术

二、土壤学与分支学科的关系----多学科综合

三、土壤学的研究方法

1、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

2、综合交叉研究

3、野外调查与实验室研究结合

4、性技术应用

第四节 土壤学科发展的简要回顾

一、土壤学(Soil science):广义的土壤科学

可分为:农业化学土壤学、 农业地质土壤学、发生土壤学

19世纪土壤学科的诞生

(一)土壤发生学派:道库恰耶夫(1846-1902)

1、成土因素:母质,气候,地形,生物,时间

2、土壤形成实质: 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统一

3、土壤本质特点: 肥力

4、土壤肥力的基础:团粒结构

5、《俄罗斯黑钙土》

(二)农业化学土壤学派:(德) 李比希(1803-1873)

1、土壤是植物养料的储存库

2、学术界称:矿质营养学说

3、有一定的局限性

4、《化学在农业和生理学上的应用》

三、低质土壤学派:(德) 法鲁等 (19世纪后半叶)

1、用低质学的观点研究土壤

3、 土壤是岩石经过风化形成的地表疏松层

3、开辟了从矿物学研究土壤的新领域,加深了土壤基本骨架研究---矿物质的研究

二、 20世纪土壤学科的迅速发展

1、土壤学科发展的驱动力

60年代前: 作物生产---独轮驱动

60年代后:作物生产和环境质量保护---双轮驱动

2、我国土壤学的发展概况

古代:《尚书》、《周礼》、《管子》地贡篇、《吕氏春秋》任地篇、《齐民要术》、《农桑辑要》、《农政全书》等

近代:20世纪20年代开始,1930-1939,《中国土壤概要》

1958、1978两次全国土壤普查,基本摸清了我国的土壤资源特性和数量。

现代:

20世纪70年代后期,国外一些先进的土壤研究成果与技术传入我国

三、土壤科学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节源高效持续农业中土壤肥力的保持与提高

1、保持土壤肥力永续维持,稳定提高生产力。

2、发展“生态农业”减少“石油农业”带来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

(二)、保护土壤资源、加强区域治理、改善生态环境

1、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质量差、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2、提高现有耕地肥力,改造中、低产田,开发山丘土地资源。

(三)、保护水资源及其合理利用

1、淡水水资源不足,限制农业生产发展。

2、滥用水资源,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

3、发展节水灌溉,提高水利用率。

(四)、减缓全球气候变化

1、土壤退化不仅对土地承载力,而且对全球气候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因果反馈影响土壤本身。

2、研究土壤圈变化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的关系,预测土壤圈未来变化,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贡献。

重点考题:

一、简答题:

1. 土壤在农林牧、人类及生态系统中有何意义?

(1)土壤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壤是地球的皮肤,在植物生长中起到营养库的作用、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雨水涵养作用、生物的支撑作用以及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

(2)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生物活性,多样性和生产性;对水体和溶质流动起调节作用;对有机、无机污染物具有过滤、缓冲、降解和解毒作用;具有贮存并循环生物圈及地表养分和其它元素的功能。 

(3)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土壤资源具有再生性,质量具有可变性,资源数量具有有限性; 

(4)土壤资源是可持续农业的基础。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之一就是资源破坏的零或负增长。

2. 什么是土壤、土壤圈?土壤有什么功能?何谓土壤肥力?

(1) 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能够生长植物的、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的混合物。

(2) 土壤圈是地球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位置处于地球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交接界面,是最活跃、最富有生命力的圈层。

(3) 土壤的功能有:生产功能、生态功能、建筑功能、环境功能、社会功能

(4) 土壤肥力是土壤供应和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和水、气、热的能力

3、土壤与地球各圈层之间有何关系?

3. 土壤科学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第四节----土壤学的主要任务

4. 怎样理解土壤是地球的皮肤?

同第一题(土壤在农林牧、人类及生态系统中有何意义?)

5. 为啥说土壤是覆盖地球陆地表面的独立圈层?土壤在地球陆地表层系统中有何重要作用?

(1) 概念:土壤圈(pedosphere)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与其它圈层之间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 

(2) 地位: 

土壤圈是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部分,处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界面与相互作用的交叉地带,是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的中心环节,也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纽带。 

(3)作用: 

土壤圈与大气圈在近地表层进行频繁的水分、热量、气态物质的迁移转化,对全球环境产生影响;土壤圈是全球水分循环的重要组成,水是物质转化迁移的载体,大气降水通过土壤改变了组成后进入水圈,从而与水圈的关系密切;土壤圈是直接在岩石圈表层的风化产物上发育形成的;土壤圈是陆地生物圈的载体,土壤支撑绿色植物,为其供应水分养分,而生文库物活动又促进了土壤肥力的形成发育。

6. 什么是土壤?为啥说人们对土壤概念内涵认识是不断深化的?

(1) 土壤的概念

(2) 古代、近代、现代、中外对土壤的认识

7. 土壤有哪些重要功能?怎样理解土壤是一个独立的多功能的自然体?

(1) 同2题

(2) 土壤同自然界其他物质一样,是具有一定物质组成、结构形态、性质和功能的实体。而这个实体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进化,演变形成的,并将继续不断地变化下去。另外,土壤的形成和变化与环境条件密不可分,可以说是环境塑造了土壤,而土壤的变化过程又深刻地影响着环境。

8. 土壤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有何特殊作用,为啥说土壤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1、营养库 大量、中量、微量元素

2、养分转化和循环 有机化、矿质化

3、雨水涵养 多孔结构

4、生物的支撑 根系穿插

4、 5、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 温、湿、酸碱、毒

(2)土壤是作物生长和农业废物降解的必然介质,当然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9土壤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为啥说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

(1)生态功能:

1、保持生物活性,多样性和生产性

2、对水体和溶质流动起调节作用

3、对有机、无机污染物具有过滤、缓冲、降解和解毒作用

4、具有贮存并循环生物圈及地表养分和其它元素的功能

(2)1、土壤是岩石圈表面的疏松表层,是陆生植物生活的基质和陆生动物生活的基底。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必需的营养和水分,而且也是土壤动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场所。土壤的形成从开始就与生物的活动密不可分,所以土壤中总是含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原生动物、轮虫、线虫、蚯蚓、软体动物和各种节肢动物等,少数高等动物终生都生活在土壤中

2、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11、土壤科学有哪些主要分支?他们包含哪些主要研究内容?

上有

12、举例说明土壤学与其他交叉学科的关系。怎样理解土壤学是一门综合交叉学科?

上有

13、简述近代土壤学发展的主要观点,试述近年来土壤学发展的特点?

(1)近代土壤学的发展,更加重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结合,注意用生态学观点研究土壤地理学;重视土壤学与地理学及其他有关学科的联系和渗透;向指标化、数值化发展。土壤制图和土壤理化分析将向简便、快速、准确的方向发展。

(2)1、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

2、综合交叉研究

3、野外调查与实验室研究结合

4、性技术应用

5、多学科综合

6、内涵不断深入

二、名词解释

1、地球表层系统:地球表层系统(the earth surface system)是由岩土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人类圈所构成的地表自然社会综合体,

2、土壤圈:是地球表层系统中处于四大圈层(气、水、生物、岩石)交界面上最富有生命活力的土壤连续体或覆盖层。

3、土壤质量:土壤在生态系统中保持生物的生产力,维持环境质量,促进动植物健康的能力。

4、独立的历史自然体:

5、土壤剖面:由成土作用形成的层次成为土层(土壤发生层),而完整的垂直土层序列

称为土壤剖面。

6、聚合体和单个土体:能代表土壤个体的体积最小的三维实体,它包各个土层和它们性质的微小变化,面积一般为1-10平方米;在空间上相邻、物质组成及性质上相近的若干个单个个体组成聚合土体。

7、土壤生态系统:是以土壤为研究核心的生态系统,可分为研究土壤生物的生态系统和研究土壤性状与环境关系的土壤生态系统两类。

8、土壤资源:“土壤资源是指具有农、林、牧业生产性能的土壤类型的总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最基本、最广泛、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属于地球上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9、土壤: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的结构表层。其基本特性是具

有肥力。

10、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质的特征,是土壤从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方面,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的能力。土壤肥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映。

11、自然肥力:是指土壤在自然因子即五大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的综合作用下发育而来的肥力,它是自然成土过程的产物。

12、人为肥力:耕作熟化过程中发育而来的肥力,是在耕作、施肥、灌溉及其它技术措施等人为因素影响作用下所产生的结果。

13、有效肥力:在农业实践中,由于土壤性质、环境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只有其中一部分在当季表现出来,产生经济效益,这一部分肥力叫有效肥力。

14、潜在肥力:在农业实践中,由于土壤性质、环境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而没有直接反映出来的肥力叫做潜在肥力。

15、土壤生产力:土壤肥力因素的各种性质和土壤的自然、人为环境条件构成了土壤生产力

三、论述题

就某种人类活动对土壤造成某种不利影响的现象,就您目前的理解说明其危害性,并分析可能并可行的解决途径。(篇幅不超过一页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