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必先扶智,治穷必先治愚如何发挥教育的力量,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考验着所有的教育人,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强化控辍保学?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强化控辍保学(落实控辍保学托起教育希望)

强化控辍保学

扶贫必先扶智,治穷必先治愚。如何发挥教育的力量,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考验着所有的教育人。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因贫失学现象逐渐消除,但学生受“学困”和家庭观念影响等不愿上学、逃避上学的情况依然存在。昆明市不断完善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机制,严格落实“双线十人制”和“动态归零督查制”工作要求,建立控辍保学工作闭环管理机制,多轮次开展控辍保学专项行动和督导排查工作。通过“户籍、学籍、在校生、建档立卡户”的“四查三比对”工作方法,将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率严格控制在国家和省级规定范围内。

2019年,昆明市共拨付资助补助资金7.2亿元,惠及学生67.8万人次,对贫困学生“应助尽助”。加强对东川区、禄劝县、寻甸县等地学校的硬件建设,义务教育学校“20条底线”要求全部达标。通过产教融合提高摘帽县区职业教育质量,与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拓宽学生就业路径。

送教上门 实现“一个都不能少”

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辍学原因复杂多样,控辍保学形势严峻。近年来,禄劝县在教育扶贫工作中精准施策,深入推进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创新工作方式方法。2020年,脱贫攻坚总攻阶段,为实现控辍保学“增量动态清零、存量限期销号”的目标,禄劝创新工作思路,压实控辍保学责任,采取“六个一”推进工作思路,实现控辍保学“一个都不能少”。

家住乌东德镇大石城村的李建平今年12岁,患有重度脑瘫和肢体语言残疾,不能稳坐、站立,生活无法自理,妈妈只能一边干农活,一边照顾李建平的饮食起居,爸爸则常年在外务工贴补全家七口人的开支,生活十分艰难。

乌东德希望小学针对李建平的情况制定了“送教上门”方案,每月为他安排两次“送教上门”。负责给他教学的张用华老师每次出发前都会精心准备,上门辅导时认真负责。考虑到李建平肢体残疾,张老师除了教授知识外,还引导他跳绳,搀扶他做各种有助于肢体康复的训练。每次送教,张老师还会为孩子带去学习用品和油、米等,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科学劝返 多种办法控辍保学

禄劝县组织全县中小学校长,科学研判分析每一个辍学学生情况,建立“一人一安置方案”,科学劝返、安置存量辍学学生。对因病、因残等不能随班就读的适龄儿童少年,全部实行“送教上门”完成义务教育;因学习困难不愿随班就读且年满14周岁的学生,纳入禄劝职业高级中学春季招生范围,开设综合课程,实行义务教育初中段和职业教育的衔接教育;对已劝返的学生,合理设置普职整合班或集中安置点,坚决遏制学生因厌学而辍学。对已劝返的适龄儿童少年,若有文化知识学习困难,可针对他们的爱好在属地学校开设信息技术、音乐、美术、体育健康等兴趣班完成义务教育;同时,对不履行依法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父母或监护人,坚决走实“四步法”。

2019年春季开学后,张某某、王某某、张明某3人未将义务教育阶段内的子女送去学校就读。学校、村委会和县、乡工作组多次到家中劝返,对家长进行了批评、教育、敦促,并责令其履行监护义务,但此3人始终拒绝履行让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于是,禄劝县云龙乡人民政府依法向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诉请法院判令被告立即送被监护人到校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通过起诉这类家长,有效维护了被监护人的受教育权和国家的义务教育制度,在全县起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

记者陈思伊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