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音综(声生不息是我看过最烂的音综)(1)

我不想隐瞒我的观点,《声生不息》就是我看过最烂的音综。烂在哪儿?两个方面:一、瞎改编;二、毁情怀。

先说瞎改编。港乐当年横扫亚洲,许多非粤语地区也沦陷,绝不仅仅是因为香港亚洲金融中心地位和港片的风靡,港乐也自有其独特的魅力,核心是词曲唱完美的配合。王杰的《惦记着一些》是其国语的经典,陈百强想唱粤语版,《一生何求》的粤语歌词就出来了,配合陈百强的着飘逸和淡雅,能让你忘了原曲中浪子的无奈与深情,甚至忽略了它原来是王杰的歌。王杰也很知趣,从来没打算去把这首歌要回来,因为他知道,词中的意境,他诠释不了。谭咏麟和张国荣曾经合唱过一首歌《幻影、雾之恋》,听过就会恍然大悟,原来强如张国荣也驾驭不了《幻影》,后来,当谭咏麟唱起《有谁共鸣》,你又会发现,即便他是谭咏麟,也诠释不出《有谁共鸣》那种云淡风轻中细腻的深沉。港乐,总是把最合适的歌交给最合适的人,所以《每段路》必须是吕方的,《婚纱背后》必须是徐小凤的,《烈焰红唇》必须是梅艳芳的,所以李克勤、陈慧娴都可以唱《月半小夜曲》,所以《千千阙歌》之外可以还有《夕阳之歌》。所以,无论谁翻唱《世间始终你好》你都会发现:和罗文、甄妮一比,都是渣。不是那些歌手不好,是没那首歌要的气质。叶丽仪的《上海滩》,刘德华唱不出那种大气,不是刘德华唱功不行,是气质不对。黄霑的《道道道》张学友唱不了,也不是张学友唱功不够,是张学友没那种江湖气。《倩女幽魂》只可以属于张国荣,是因为只有他能把握那种深沉与豪迈的瞬息变化。港乐的辉煌,其实是百花绽放时,每一朵花都独特而和谐。《声生不息》里有这个吗?没有。只听到一堆人唱着不适合自己的歌。包括林子祥,这个年纪,得服老,还得服自己越发平和的心态,有些嗨歌就需要年轻的灵魂,心态太踏实唱不了,哪怕是自己的经典,也该避一避了。《决定》这一类的慢歌,他现在唱得比年轻时还好,为什么不多唱呢?《夕阳醉了》,当周笔畅一开口,听得死了的心都有。《爱与痛的边缘》?何必边缘!你干脆痛死,对大家都是解脱。编曲瞎改,歌手瞎唱,港乐那些细腻到人的做法,全没了。相比之下,《我们的歌》也重新编曲了许多经典港乐,但却没这些毛病。《声生不息》只是把港乐做噱头,其实根本不尊重港乐的魂。

再说毁情怀。情怀是什么?是那个时代美好的回忆,是当前奏响起,你就会瞬间热泪满眶,就会随之歌唱、起舞的冲动,你会响起某人、某事,钓起你尘封的岁月。这种情怀于音乐里,其实是有不可改变的符号的,这些符号是《当年情》里的一段口琴,是《月半小夜曲》里的小提琴,是《真的汉子》里扎实如步伐的鼓点。情怀是只需要一个音节,就能让你头皮发麻。然后,你跟着歌手的声音,回到那个时代,重新体会这那个时代赋予你的喜怒哀乐。情怀,必须是原汁原味才叫情怀,你给我一杯冰水,只因为煮咖啡也要水,就要我体会当年塞纳河畔夕阳下与情人依偎共饮的一杯咖啡,可能吗?所以,当《夕阳醉了》没有了前奏开门见山的萨克斯,就没有了爱情的简单欢快,《沉默似金》不是以“夜风凛凛”开头,就变成说教唠叨。港乐的情怀还在吗?只有林子祥的小胡子和叶倩文的一头白发,恍然勾起你的青葱岁月,然而,却似乎和音乐无关。至于那些翻唱,对不起,除了歌词我熟,其他的,都无法带我回到当年,甚至,还在破坏这那种情怀。

周启生为了演唱会,改编过多次“天长地久”,没有一次成功的。《歌手》曾经有个改编齐秦的专场,没有一首达到二十年前原创的水平。改编不是不行,但先要有个态度,改编是因新的领悟而重新诠释,不是单纯搞破坏,林志炫翻唱《烟花易冷》、《花房姑娘》,都是可以和原唱放在一起听的,《声生不息》,你敢把哪一首翻唱和原版放在一起?原因无他:经典之所以是经典,你若无力颠覆,最好就不要去改变它之所以成为经典的所在。为改编而改编不如不改。那个劳什子乐队的《卡拉永远OK》,听得只想冲进屏幕,反手两个嘴巴打过去,必须口角鼻子见血那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