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朝拜八大禁忌(到寺院吃饭必须知道的)(1)

广东燕岩六祖古寺五观堂

广东燕岩六祖古寺传授三坛大戒期间,引礼师父为戒子们讲述“过堂仪轨”等丛林规矩。

出家行仪、规矩法度的教育和训练,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三坛正受期间,引礼师父教授戒子礼仪和行为规范,如行、立、坐、卧,合掌、顶礼、长跪,持香、拈香、唱赞,穿袍搭衣,吃钵饭等;教戒子演习受戒程序,如排班、迎送、礼谢、搭衣、展具等。

寺院朝拜八大禁忌(到寺院吃饭必须知道的)(2)

“过堂”,也就是佛门中的“吃饭”,是中国汉传佛教丛林中特有的仪制。佛教僧侣将进食视为一种重要的修行方法,在僧团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佛教思想和礼仪的统一。

持钵而食,身着三衣,是出家人与在家人之区别所在,同时,托钵可为众生做福田,为众生提供供养三宝培植福报的机会,继而智慧增长,成就世出世间之功德。

佛教传到汉地之后,形成了严格的过堂用餐仪轨,规定了碗筷摆放、使用和添饭加菜的步骤与方法。

在过堂时,僧众排班,应整齐有序地进入斋堂。在斋堂里,不可在中堂走动,保持中堂的安静与庄严,以示对诸佛菩萨的尊敬。

寺院朝拜八大禁忌(到寺院吃饭必须知道的)(3)

燕岩六祖古寺僧众有序进入斋堂

寺院朝拜八大禁忌(到寺院吃饭必须知道的)(4)

到达斋堂,有序入座

起初,桌上的碗靠近桌子的外沿摆放,筷子横放在碗前。开始念《供养偈》之后,也就开始行堂了。

寺院朝拜八大禁忌(到寺院吃饭必须知道的)(5)

寺院朝拜八大禁忌(到寺院吃饭必须知道的)(6)

正襟危坐

行堂师父拿着装食物的桶和勺子,沿着桌子走来。过堂期间,僧众不能说话,要用特定的手势对行堂的人表达自己的意思。

对于某种食物还想再添加一些,可用筷子或手指在碗边轻点一下。

对于某种食物只想要一点点,可用右手拇指和小指比一下,表示“少量”。

寺院朝拜八大禁忌(到寺院吃饭必须知道的)(7)

手掌向外表示不需要添菜或者添饭

寺院朝拜八大禁忌(到寺院吃饭必须知道的)(8)

大拇指抵小拇指表示只需一点点或少量添饭

过堂时端身正坐,脊背挺直,不要趴在桌上,不要低下头用嘴凑近桌上的碗,不得嚼食作声,双脚不要交叉或翘起。

寺院朝拜八大禁忌(到寺院吃饭必须知道的)(9)

寺院朝拜八大禁忌(到寺院吃饭必须知道的)(10)

开始用斋时,先把筷子和装着饭菜的碗先后移近自己,然后安详地拿起筷子,左手将饭碗平端在胸前。

寺院朝拜八大禁忌(到寺院吃饭必须知道的)(11)

寺院朝拜八大禁忌(到寺院吃饭必须知道的)(12)

端饭碗时,拇指扣在碗口,其余四指平托碗底,丛林称之为“龙含珠”。

“龙含珠”,还有一个深刻的含义,喻示着众生皆有宝珠一般的佛性。

寺院朝拜八大禁忌(到寺院吃饭必须知道的)(13)

“龙含珠”

右手持筷子夹起食物送入口中,动作要安详而寂静,丛林称之为“凤点头”。 所谓“凤点头”,就是指拿筷子的那只手,手拿筷子的姿势有点像“凤头”,食指与大拇指之间的水滴形状就很像“凤眼”,而长长的筷子很像“凤嘴”,之所以强调“凤”字,是强调动作的优雅从容。

寺院朝拜八大禁忌(到寺院吃饭必须知道的)(14)

“凤点头”

对于稀饭和其它食物,需要比较干稠的,就用筷子在碗里做一个竖插的动作。

寺院朝拜八大禁忌(到寺院吃饭必须知道的)(15)

需要比较稀的,就用筷子或手指在碗上面平划一下。

寺院朝拜八大禁忌(到寺院吃饭必须知道的)(16)

三遍行堂之后,巡开水,荡洗干净碗里剩余的食物一并喝下,不浪费每一粒粮食。

寺院朝拜八大禁忌(到寺院吃饭必须知道的)(17)

六祖古寺陪堂师父为大家讲解“行开水”的动作

寺院朝拜八大禁忌(到寺院吃饭必须知道的)(18)

吃完饭之后,轻轻将碗叠起,整齐放在桌子外沿,将筷子放在碗右侧距离约一寸的桌面上,与桌沿垂直。

寺院朝拜八大禁忌(到寺院吃饭必须知道的)(19)

寺院朝拜八大禁忌(到寺院吃饭必须知道的)(20)

寺院朝拜八大禁忌(到寺院吃饭必须知道的)(21)

这一套复杂的过堂仪轨展现着佛门的庄严、僧团的威仪。然而过堂仪轨的意义不仅在于维持表面的优美大方。

佛教的修行让人们通过了解自己来改善自己,与正念觉知是分不开的。因此修行人要努力提起正念并保持觉知,时时念佛。 然而普通人由于观照力微弱,经常忘失正念,过堂仪轨就是正念修行的增上缘。

寺院朝拜八大禁忌(到寺院吃饭必须知道的)(22)

只要学会在吃东西时真正地提起正念,一定会获得前所未有的满足和感恩。那时候,也许你会忽然理解弘一大师说的“咸有咸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既不为喜爱的饮食而狂喜,也不为不喜爱的饮食而烦忧。

寺院朝拜八大禁忌(到寺院吃饭必须知道的)(23)

文字内容 | 云乡法师

图片演示 | 广东燕岩六祖古寺

图片来源 | 十愿百科

摄影 | 王子轩、李保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