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审专家:

张宏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感染中心 主任医师

你听说过“蝴蝶效应”吗?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所引起的微弱气流对地球大气的影响可能随时间而增长,甚至于可以在几年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最初,由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Edward N.Lorenz)1963年在一篇提交纽约科学院的论文中分析了这个效应。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最新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蝴蝶效应)(1)

蝴蝶煽翅膀,可能引起一场巨大的风暴,这是由于最初产生的微弱气流,最终导致其他系统极大变化的连锁反应。你可曾想过,一次擦肩而过,一席家庭聚会,一次握手、拥抱,一个电梯内偶遇,或一个喷嚏,一声干咳……都可能引起我们体内的一场“免疫大风暴”?而疫情当前,新型冠状病毒就有可能隐匿在这场风暴之中,入侵人体,而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

·鼻腔鼻毛、上呼吸道黏液,阻碍病毒入侵

病毒通过鼻腔入侵,一部分病毒会直接被鼻毛的纤毛运动排出体外。病毒刺激鼻黏膜神经末梢,出现保护性剧烈排气,部分病毒通过打喷嚏而排出。一部分病毒继续深入,到达咽喉、气管和支气管,被上呼吸道表面纤毛上皮细胞带动,被杯状细胞分泌的黏液包裹,呼吸道平滑肌产生的保护性咳嗽、咳痰而排出体外。

·血液中的补体系统,阻止病毒入侵细胞

补体系统在血液中,用于阻止细菌和病毒的入侵,主要是由肝脏的细胞产生。

经过最初的物理防御,一部分病毒被排出体外,而残留的部分病毒进入了细胞内。

病毒进入细胞,补体系统被激活,一部分补体诱导被感染细胞死亡而分解、清除细胞内的病毒;一部分补体介导巨噬细胞吞噬被感染的细胞;还有一部分补体成分能够直接中和病毒表面的某些特殊结构,阻止病毒进入细胞。

·细胞内干扰素,阻止病毒复制

干扰素,是由细胞产生的一种抗病毒蛋白质,新型冠状病毒通过肺组织上皮细胞表达ACE2蛋白受体的介导,进入到正常肺组织细胞。

病毒入侵,肺上皮细胞通过识别病毒病原相关分子模式,激活NF-κB信号通路,产生炎性细胞因子、干扰素,从而阻止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

·固有免疫细胞及获得性免疫细胞,清除病毒

固有免疫细胞,又称为先天免疫细胞或天然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在抗病毒免疫过程中,巨噬细胞对病毒颗粒的吞噬与降解、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在感染部位产生释放I型干扰素、自然杀伤细胞对病毒感染细胞的杀伤。

获得性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两种,会在病毒刺激下产生致敏淋巴细胞和相应抗体,以清除体内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蝴蝶效应

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而言,由于缺乏抗病毒的特效药物,目前,仍以对症和支持治疗(人工肺呼吸、胃肠外营养等)为主,而真正将病毒清除干净,依靠的是免疫系统对病毒的清除。

所以,我们更重要的是做好预防,保护好自己。以蝴蝶效应作比喻,疫情当前,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避免“不小心的”一次擦肩而过,一席家庭聚会,一次握手、拥抱,一个电梯内偶遇,或一个喷嚏,一声干咳……,减少病毒可能对我们产生的影响呢?日常应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勤洗手,避免聚餐,少出门,避免出入人口密集的场所,室内勤通风,减少自己及家人可能感染的机会,从根本上切断传播途径,以此有效地避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能带来的“风暴”。

参考资料

1.鄢慧民.黏膜上皮细胞:病毒侵染与机体免疫的初始交汇处.生命科学,2016(2):248-2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