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佛陀传心得感悟(佛陀传读书笔记)(1)

场景有点类似陈坤的《突然就走到了西藏》,大家旅行,爬山都避言,让自己沉浸在深思和平静中,感受旅行中的种种。

当缚悉底第二天早上醒来,已看到佛陀和很多比丘都在平静地禅坐。他们全都散发着安详和威严。太阳一出来,各人收拾好地上的衲衣,拾起钵,再准备开始新一天的旅程。

一个比丘应该清除他身心的欲念、执著、愤恨和恐惧。

每个人选择这样的冥想方式,都会让人觉得平静,但是内心泛着波浪。可以尝试以这种方式去复盘、演练和模拟,我想应该会收获到不一样的东西。

这男子的背部十分挺直,而他的双脚则安然地放在大腿上。他的坐姿是那么平稳沉着,就好像是有特别的意思似的。他的双眼闭上一半,而他微蜷的手掌就轻放在大腿上。他身上搭着一件黄色的袍,裸着一边肩膀。他全身都散发着平和、恬静和威严。就只望他一眼,缚悉底已感到一阵奇妙的清新。他心怀颤动。他不明白自己为何竟会因一个素未谋面的人产生这样特别的感觉,但他依然心存敬意地呆立在那里良久。

利益产生阶级,不是天生就是有阶级。

如果一个像缚悉底的人碰触到阶级比他高的人,他一定会被责打的。在优楼频螺的村里,便曾经有一个“不可接触者”因碰到一个婆罗门的手而被毒打一番。对婆罗门和刹帝利来说,碰触到“不可接触者”是一种污染。

读佛陀传心得感悟(佛陀传读书笔记)(2)

无为有之用,有为无之利。寻找安宁和体悟是精神层面的心理问题,身体作为“有”的存在,就是马斯洛需求层级理论的第一步,第一步没有何谈以后。

“我现在知道,折磨自己的身体是无助于找到安宁或体悟的。肉体并不单是一个器具。它是精神的寺宇、到彼岸的木筏。我不会再修习苦行了。我会每天早上到村里乞食。”

佛陀也在不断在错误积累自己的感悟,不断地根据发生的事情进行调整,这时候能看到悉达多也在心路路程上,累了,倦了,错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方向,有时候只是我们实现的方向的方法是错的,而不是方向是错的。

当悉达多因苦行而过度饥饿晕倒在河边时,善生及时给他喝了一些乳汁。悉达多终于知道,折磨自己的身体是无助于找到安宁或体悟的。

读佛陀传心得感悟(佛陀传读书笔记)(3)

从这段话完全可以看出来悉达多和耶输陀罗是完全价值观上相对等的两个人,他们都对自己所处的阶级和宫廷持有厌烦的感觉,但苦于不知道跳脱这个窠臼,进入无私忘我,水乳交融的境界。

对悉达多和耶输陀罗来说,快乐并非是从安枕无忧的权贵生活中可以找到的。他们的快乐,是从坦诚相待、互诉心声中获得的。他们全没有为山珍海味或绫罗绸缎而心动。虽然他们都懂得欣赏歌舞的艺术,但他们永不会沉迷于这些享乐之中。他们有他们的梦想——去寻找在追求精神升华和社会革新役旅上的一切答案。

读佛陀传心得感悟(佛陀传读书笔记)(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