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品牌力与产品力优势,思域在A 级运动轿车市场可谓是顺风又顺水,特别是爆款的第十代车型,受到了众多年轻人的拥趸。一直以来,思域都不缺少挑战者,但大多是配置高的动力弱,动力强的配置不够有诚意,这也使得思域这么多年来一直是A 级运动轿车头牌。

直到UNI-V的到来,思域有了一个综合实力极强的新秀竞争对手,也有很多粉丝私信我们“UNI-V和思域选谁”,借着这个机会,我们不妨来一个货比货,全面对UNI-V和思域,看看是UNI-V新秀厉害还是思域这位老将更强?

uni-v和思域怎么选(全方位对比UNI-V和思域)(1)

颜值拉升好感,谁能掌握运动风范?

所谓颜值即正义,一个吸睛的设计更能抓住年轻人的喜好。

作为方舟架构孕育的首款车型,赋予了UNI-V更纯粹的运动姿态。其前悬905mm,轴长比0.59,用更短的前悬和更大的轴长比,营造出豪华运动轿车的舒展运动感。同时,UNI-V还通过低趴体态,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运动气势,轮高几乎占到车高的一半,比肩豪华运动轿车。

uni-v和思域怎么选(全方位对比UNI-V和思域)(2)

UNI-V延续了UNI家族经典的、独特的无边界格栅设计,独一无二自带焦点。车身侧面则是摒弃了传统设计中运用夸张腰线、繁复特征线等表现手法,采用纯粹、精准又富有灵气的V型面设计,以极富动感的型面造型来塑造光影流动。同时,车尾还采用同级罕有的电动掀背门设计,在Fastback溜背设计下,整车线条简洁流畅,实现了美学体量与实用空间性的完美平衡。

uni-v和思域怎么选(全方位对比UNI-V和思域)(3)

不可否认的是,素有“小雅阁”之称的思域到了第十一代,颜值也很能打。其贯穿前后的立体腰线、门板的两道折线、溜背的车顶、较短的前后悬,让整个车身运动感十足。但细看之下,思域尾部设计则显得比较“拉胯”,中庸的尾灯设计 镀铬装饰的尾排,复杂的设计反而适得其反,没有想象中的加分。

或许这也是思域的“稳妥”,当自己的目标用户足够大时,就不会冒险做更激进的设计,像前代经典致敬就是最稳的做法。

uni-v和思域怎么选(全方位对比UNI-V和思域)(4)

当然,颜值方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一款车型的设计能让所有人都觉得好看。但是,以笔者的审美来看,掀背轿跑UNI-V的运动基因显然更加纯粹,不浮夸也不缺少动感,更有Dream Car的心动感。

uni-v和思域怎么选(全方位对比UNI-V和思域)(5)

动力决定实力,谁才是A 级轿车操控王者?

掀背轿跑也好,运动属性也罢,无论是哪种定位,动力和操控都是其精髓。在这方面,UNI-V和思域都是市场上的佼佼者。

UNI-V搭载了蓝鲸新一代NE1.5T高压直喷发动机 蓝鲸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器的蓝鲸特调动力组合,其“特调”的关键就在于X-Pedal标定策略和首次运用在蓝鲸7速湿式双离合上的瞬态扭矩控制技术。

uni-v和思域怎么选(全方位对比UNI-V和思域)(6)

其中,X-Pedal区别于传统基于扭矩的方式,以最直接的加速度作为动力匹配基准,将发动机的动力水平发挥到极致的精益化标定。其设计在6大主流使用场景、17种不同工况下,保证车辆能够始终以用户所希望的那样去加速,达到人车一体的效果。

uni-v和思域怎么选(全方位对比UNI-V和思域)(7)

而瞬态扭矩控制技术则是能有效提高离合器控制精度,消除低速换挡顿挫,实现平顺流畅的加速感,在驾驶平顺性方面,UNI-V相比思域搭载的CVT变速箱并无劣势。

从实际表现来看,UNI-V的动力强劲性都占有一定的优势,其百公里加速达到了7.3s,马力稍弱的思域则是7.9s。

uni-v和思域怎么选(全方位对比UNI-V和思域)(8)

在操控方面,UNI-V和思域都可圈可点。

作为“神车”的根本,第十一代思域在操控方面相比上一代车型又有了一定的提升,如后轮距加宽提升车辆过弯时的稳定性,悬架和转向系统升级让转向精准度更高,衬套材料升级使车辆经过坑洼不平路面时也可最大限度过滤冲击振动和声音,底盘重新调校后的思域,操控性能依旧是同级第一梯队。

uni-v和思域怎么选(全方位对比UNI-V和思域)(9)

“老将”思域如此厉害,“新秀”UNI-V表现如何?

UNI-V在操控方面也有两大核心优势——全新悬架设计和DTV动态转矩矢量控制系统。

众所周知,操控好不好的核心在于底盘调校,底盘调校的优劣的关键在于悬架。为找到悬架最佳的硬点设计(悬架各个杆连接点的空间位置),UNI-V工程师通过遗传算法(一种通过模拟自然进化过程搜索最优解的方法)历经千万次迭代,最终遴选出最优硬点设计方案,得到兼具舒适性和极致运动潜能的硬点设计方案,从根本上优化悬架K&C特性,赋予UNI-V更出色的车身动作控制和更灵敏的动态响应。

uni-v和思域怎么选(全方位对比UNI-V和思域)(10)

另外, DTV动态转矩矢量控制系统则是当进行较为激烈的弯道驾驶时,控制器能够通过对弯道内侧轮转矩的实时控制,智能分配内外侧车轮的转矩差,从而按照驾驶者意图精准控制行驶轨迹。

这就造就了UNI-V卓越的弯道性能,以76km/h时速通过IS0 3888-2麋鹿测试时,车身姿态从容稳定,而思域的实测麋鹿测试速度为74km/h。

uni-v和思域怎么选(全方位对比UNI-V和思域)(11)

根据UNI官方的消息,搭载蓝鲸iDD和2.0T的UNI-V也将在今年二季度推出,动力方面的体验会更加丰富,也有更多惊喜值得期待。

安全彰显品质,谁能做到全时守护?

既然是全面对比,安全当然不能漏过。

作为方舟架构技术的集大成者,UNI-V不仅有极致运动潜能,还带来了卓越机械素质,特别是安全方面,UNI-V使用了高刚度、轻量化的全新“方舟笼”安全车身,其在乘员舱的部分成横、纵两个方向的多个传力闭环,以保证乘员在发生碰撞后的安全。在此之上,方舟笼又在乘员舱外部构筑了足够的碰撞能量卸载设计,可以有效减少对乘员舱的冲击。

uni-v和思域怎么选(全方位对比UNI-V和思域)(12)

另外,据了解,为了寻求材料的最优分布,UNI-V在概念阶段,就做了车体体态拓扑优化,比如员舱部分的A柱、B柱加强件等多个零部件使用热成型,门槛边梁等多个零部件使用超高强钢,整车高强度钢及以上占比高达70%以上,最高强度到了1500Mpa;还比如外板材料,通过优化后实现UNI-V上车体减重31kg,实现整车轻量化。

也因此,UNI-V还被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举办的中国车身大会评为“2021中国十佳车身”。

uni-v和思域怎么选(全方位对比UNI-V和思域)(13)

思域所采用的ACE承载式车身构造与UNI-V的“方舟笼”大致理念相同,即“提高自身保护力和降低对外攻击力”的安全技术系统,不过在材料的分布方面有不同。要知道,思域是第一款在中保研碰撞测试中断B柱的车型,即便是思域现在已经换代,但1500Mpa的超高强度钢材的占比仍然不够高。

uni-v和思域怎么选(全方位对比UNI-V和思域)(14)

UNI-V车身安全是基于各种最新安全评价标准对正面、侧面、追尾和顶部等进行了安全结构设计,安全品质值得信任。

uni-v和思域怎么选(全方位对比UNI-V和思域)(15)

当然,安全又不全是被动安全,智能安全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从配置来看,UNI-V配备了AEB智能紧急制动辅助、LDW车道偏离预警、LKA车道保持辅助系统、CTA倒车横向预警、BSD盲区监测、RCW后追尾预警、SEA乘员开门碰撞预警功能以及大陆全新第3代ESC车身电子稳定控制系统等等,相比思域搭载的Honda SENSING安全超感系统也要更加全面(思域的主动安全配置基本集中在中高配车型中,UNI-V价格更低配置更丰富)。

uni-v和思域怎么选(全方位对比UNI-V和思域)(16)

智能体现差距,谁才是真“懂王”?

在智能座舱方面,UNI-V的表现比较强势。其搭载了IMS智能座舱交互系统,支持上车刷脸,无感登录FACE ID超级账号,自动调用你的专属车辆设置,并一步登录QQ音乐、喜马拉雅等生态账号;集成疲劳驾驶干预等主动式服务,支持前后排手势交互。

同时,得益于科大讯飞最新语音交互系统的加持,UNI-V实现了全场景智慧语音交互的能力,让“小安”具备多轮对话、上下文识别、跨场景识别等强大语言理解能力,更能持续进化,让语音越用越智能,人机沟通乐趣无穷。

uni-v和思域怎么选(全方位对比UNI-V和思域)(17)

思域在这方面则是搭载了自家的Honda CONNECT 3.0智能车机系统,可以语音控制车机(如导航、听音乐、打电话等)、语音控制车辆基础功能(如空调、车窗的开关等),也可以实现实时联网和OTA升级。

uni-v和思域怎么选(全方位对比UNI-V和思域)(18)

不过,相比UNI-V的车机系统,思域的可玩性并不高,座舱内其它配置也没有UNI-V丰富。

uni-v和思域怎么选(全方位对比UNI-V和思域)(19)

写在最后:

凭借方舟架构的赋能,UNI-V在操控性能、整车安全方面均有极高的优势,同时又有UNI家族经典且自带焦点的设计风格、特调蓝鲸动力以及极高智能化水平和极其丰富的配置,作为A 级运动轿车市场“新秀”,UNI-V的表现明显胜于“老将”思域。毫无疑问,依托于强大的产品力,以及持续为用户创造的惊喜,在10-15万的轿车市场,“新秀”UNI-V已真正展现出了与合资竞品较量的底气和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