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一、常见病因

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称之为慢性胃炎。

在引起慢性胃炎的病因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最为常见。

1.Hp感染 通过产生氨和细胞毒素、促上皮细胞释放炎症介质、自身免疫反应等机制引起或加重黏膜炎症反应。

2.十二指肠-胃反流。

3.自身免疫壁细胞抗体和内因子抗体引起自身免疫性炎症;内因子减少导致维生素B12吸收不良、巨幼细胞贫血,称之为恶性贫血。

4.年龄因素老年入常存在胃黏膜营养不良、分泌功能下降和屏障功能降低等问题。

5.缺乏黏膜营养因子长期消化不良、营养缺乏可使胃黏膜修复和再生功能降低,炎症慢性化,上皮增殖异常或胃腺萎缩。

6.其他长期不当饮食或应用一些药物可刺激、损伤胃黏膜。


二、临床表现

慢性胃炎起病较隐伏,症状较轻或无明显症状。可表现为上腹疼痛或不适,也可有上腹胀满、烧灼感、早饱、暖气、恶心和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


三、诊断(鉴别诊断)

1.诊断

(1)胃镜及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疾病诊断最可靠的方法。临床上还常用于评估疾病程度、鉴别诊断及随访。慢性胃炎常见病理改变见表3-3-10。

慢性肠胃炎怎么调理(慢性胃炎)(1)

(2) Hp检测:检测方法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见表3-3-11。

慢性肠胃炎怎么调理(慢性胃炎)(2)

(3)血常规、血清壁细胞抗体、内因子抗体及维生素B12水平测定:有助于诊断慢性自身免疫性胃炎。

2.鉴别诊断

(1)以上腹痛为主要症状者,需与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心脏疾病进行鉴别;

(2)伴有头晕、心悸等贫血症状者,需与消化道出血、肿瘤、慢性肾疾病和营养不良性疾病进行鉴别;

(3)以胃灼热、暖气、腹胀及睡眠障碍为主要表现者,应考虑到有功能性疾病存在或并存的可能性。


四、治疗原则

1.祛除病因

(1)合理饮食:主张食物多样化,避免过于粗糙、浓烈、辛辣食物及大量长期饮酒,少吃熏制、腌制食物。

(2)抗Hp治疗:目前国内常用的治疗方案有:①标准三联(PPI 羟氨苄青霉素 克拉霉素/甲硝唑),一个疗程为7-14天。该方案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耐药人群增多,根除率下降;②含铋剂四联(PPI 两种抗菌药物 铋剂),一个疗程为7-14天,这个方案也许是有效的选择。目前,临床常用的抗Hp治疗药物:

抗菌药物: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四环素、呋喃唑酮、甲硝唑、喹诺酮类抗生素

PPI:雷贝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等

铋剂:三钾二枸橼酸铋、果胶铋、碱式碳酸铋

注:抗Hp药物的选择:①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或当地耐药情况,合理选择治疗方案。②若在抗Hp治疗过程中,需同时服用抗凝剂,不主张选择奥美拉唑,因其可能降低氯吡咯雷血药浓度、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注意:以上任何一种药均不能达到根除Hp的目的。

(3)抗十二指肠一胃反流:可用助消化、促进胃肠动力药物等。

(4)对有胃黏膜营养因子缺乏者,可补充维生素,改善胃肠营养。

2.个体化治疗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治疗方案。

慢性胃炎的个体化治疗:

①有上腹痛、反酸、胃灼热者合理应用抑酸剂、抗酸或胃黏膜保护剂

②有腹胀、早饱、恶心、呕吐者用促胃肠动力剂,如多潘立酮,莫沙比利等

③有明显精神症状或情绪不稳定者酌情抗抑郁或抗焦虑治疗或请专科会诊

④有贫血症状者补充维生素Bl2,必要时补充铁剂

有上述表现者可单独或配合使用中药

3.癌前状况的处理应视病情而确定随访时间。对用药物不能逆转的重度不典型增生(高级别瘤变),可酌情选择胃镜下黏膜剥离术或外科手术治疗。


声明:内容来源乡村全科助理医师大纲全科医疗部分《常见病与多发病》


编辑:竹叶

审核:虫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