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可以痊愈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可以痊愈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可以痊愈吗

目系暴盲(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眼科学》(曾庆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年)

(1)单眼或双眼视力突然下降或失明,而外眼轮廓无异常。

(2)眼底检查可见视神经乳头水肿,可呈不均匀性或弥漫性。

(3)视野检查多见与生理盲点相连的象限性、水平性或神经束样缺损。

(4)瞳孔直接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

(5)色觉减退先红后绿。

(6)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有助于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视神经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韦企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年)。

(1)视力突然减退或丧失,通常不伴有眼球转动痛或钝痛。部分患者发病前可有一过性视物模糊或黑矇。

(2)患眼瞳孔有 RAPD。

(3)眼底视盘轻度水肿并伴出血。

(4)视野检查主要表现为与视乳头相连的扇形或类象限性缺损。

(5)视觉诱发电位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有上述支持视神经传导功能受阻及视盘荧光充盈迟缓或缺损的证据。

(6)能排除炎性病灶、脱髓鞘疾病、遗传性以及颅内占位性病变等。患者为中老年人,有全身血管性疾病及 TCD 或 CDI 检查有异常,均是支持 NAION 的参考依据。


(二)证候诊断

1.气滞血瘀证:视力骤降,心烦郁闷,头目胀痛,胸胁胀满。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数。

2.气虚血瘀证:视力骤降,头胀痛或眼刺痛不移,神疲乏力,面色萎黄,倦怠懒言。舌质偏淡或见瘀斑,脉象细涩或细数无力。

3.气血两虚证:素体亏虚,视物模糊,面色无华,懒言少动,食少便溏。唇舌淡白,舌淡嫩,脉细无力。

4.阴虚阳亢证:突然视物不见,眩晕头痛,耳鸣健忘,失眠多梦,腰膝酸软,面部烘热,心烦易怒。舌红苔薄黄,脉弦滑或弦细。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气滞血瘀证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活血

推荐方药: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炒白术、甘草、薄荷、石菖蒲、桃仁、红花、生地黄、川芎等。

注意:该方是中医药管理局推荐方药,因无具体剂量,如有相关病情,切勿盲从,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中成药:逍遥丸、丹栀逍遥丸、丹七片、复方血栓通胶囊等。

2.气虚血瘀证

治法:补气养血,化瘀通络。

推荐方药:益气通络方或补阳还五汤加减。炙黄芪、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鸡血藤、丝瓜络、路路通、女贞子、红花、枳壳、葛根等。

注意:该方是中医药管理局推荐方药,因无具体剂量,如有相关病情,切勿盲从,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中成药:补中益气丸、生脉胶囊、复方血栓通胶囊、灯盏生脉胶囊等。

3.气血两虚证

治法:补益气血,通络明目。

推荐方药:八珍汤加减。太子参、炒白术、茯苓、地黄、当归、赤芍、川芎、黄芪、丹参、石菖蒲、炙甘草等。

注意:该方是中医药管理局推荐方药,因无具体剂量,如有相关病情,切勿盲从,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中成药:归脾丸、人参养荣丸、补中益气丸等。

4.阴虚阳亢证

治法:滋阴潜阳,活血通络。

推荐方药:镇肝熄风汤或知柏地黄汤加减。生龙骨、生牡蛎、代赭石、白芍、生地、玄参、龟板、牛膝、钩藤、菊花、远志、菖蒲、红花等。

注意:该方是中医药管理局推荐方药,因无具体剂量,如有相关病情,切勿盲从,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中成药: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


(二)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以益气活血通络为原则,选用生脉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


(三)针灸疗法

1.体针:在眼周局部选穴基础上,重视全身辨证配穴。根据病情以循经取穴为主,取手足三阳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手少阴心经穴位为主。

眼周穴位:睛明、上明、承泣、球后、攒竹、丝竹空、鱼腰、四白、瞳子髎等。

头区穴位:角孙、窍明、阳白、太阳、百会、四神聪、头维、风池、翳明等。

全身穴位:合谷、光明、足三里、三阴交、中都、蠡沟、肝俞、肾俞、行间、太冲。

每次眼周可选 2~3 穴,头区及全身可选 6~7 穴,针法以补为主,但气滞血瘀等实证应施以泻法或平补平泻法。本病常与高血压及心脑等系统性血管性疾病伴发,急性期时根据患者病情需要,不可强行实施针灸。每日或隔日 1 次,21 次 1 个疗程。

2.头针:根据病情,选择枕上正中线、枕上旁线,选用 28~30 号长 1.5~3 寸的毫针,针与头皮呈 30°夹角进针,捻转 2~3 分钟,每分钟捻转 200 次左右,留针 20~30分钟后起针。出针后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视区:在枕骨粗隆水平线上,旁开 1 厘米,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 4 厘米直线,可用电针仪刺激,弱至中度刺激强度,持续 10~15 分钟 。

3.电针:在传统循经配对取穴并针刺“得气”后,接通电针治疗仪,选用连续波或疏密波,用中等强度刺激,每日 1 次,每次 20 分钟,15 次 1 个疗程。使用该疗法应注意:①熟悉所用电针治疗仪的性能和各项输出参数,辨认出电针仪输出端的正负极(刺激强者为负极,刺激弱者为正极)。②治疗前各旋钮位置应全部置于“O”位,治疗开始时再将输出电位由“O”位逐渐调高输出电流量至所需程度,严禁突然骤增电量,导致患者因强烈刺激而恐慌或痛苦。③对患有严重心脏病者,近期脑血管意外患者、妊娠妇女、极度衰弱或严重晕针反应者慎用或不用电针。


(四)特色疗法

1.穴位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患侧/双侧颞浅动脉旁或太阳穴皮下注射,或肾俞、肝俞穴位交替注射。每日 1 次,21 次为一疗程。

2.中药离子导入:根据病情选用丹参、血栓通注射液等药,每次 20 分钟,每日 1次,21 次为一疗程。


(五)其他疗法

1.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使用推拿、点穴、刮痧、熏蒸等特色疗法。

2.根据病情选择营养神经药物。


(六)内科基础治疗

对于视力急剧下降、视盘水肿明显的重症患者可酌情给予甲泼尼松龙静脉滴注治疗。在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同时应给予胃粘膜保护剂,注意补钾补钙及全身相关禁忌症。对于有全身禁忌症或重症患者可酌情给予局部激素应用。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贫血等基础疾病,治疗参考其相关疾病指南进行。


(七)护理调摄

1.心理护理: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反应和精神需求进行护理,使患者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精神紧张和剧烈情绪波动至关重要。应根据病人年龄、文化背景和个性进行心理疏导,帮助病人树立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建立医患相互信任,积极配合以提高疗效。

2.眼部护理:嘱患者静心养息,爱惜目力。缩短日常用眼时间,特别不宜长时间阅读、观看电视。患病期间,应避免阳光、风尘等各种不良刺激。户外佩戴有色眼镜,病室安静,室内光线亮度适中,背景柔和,避免视觉疲劳。为提高疗效,瞩患者进行局部穴位按摩,如睛明穴、承泣穴、四白、攒竹、丝竹空等。

3.日常生活调理:饮食不宜过食滋腻厚味,应特别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增加新鲜水果蔬菜。建议患者尽量停止或减少吸烟。适当增加睡眠时间,保持大便通畅。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

通过视力评分、视野评分、证侯评分三项总分进行评价。

显效:总分≥5 分;

有效:总分 2~4 分;

无效:总分≤1 分。


(二)评价方法

1.视力评分

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视力在一周内稳定。无光感至光感计2行,光感、手动、指数、0.02、0.04、0.06、0.08、0.1间隔均计1行。治疗后视力增长≥3行计4分,视力增长2行计2分,视力增长≤1行计0分。

2.视野评分

采用 OCTOPUS 101 视野计

(1)视力>0.1,能看清十字形固视点者采用G2程序测量30度视野,并记录MD和MS值,计算缺损率MD%=MD/(MS MD)×100%,ΔMD%= MD出院%- MD入院%。如ΔMD%>10%计1分,ΔMD%>15%计2分,ΔMD%>30%计4分;

(2)不能配合G2程序者采用LVC程序测量30度视野。记录MS值,ΔMS%=(MS出院-MS入院)/30dB×100%。如ΔMS%>10%计1分,ΔMS%>15%计2分;

视力过低无法进行视野检查者此项计0分。

3.证侯评分标准

主要以下面三个症状作为疗效评价标准:

(1)视物模糊;

(2)暗影遮挡;

(3)视疲劳。

根据症状消失、轻、中、重,分别计3、2、1、0分。

证侯得分=疗后积分-疗前积分。


声明:内容来源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编进:竹叶

审核:虫哥

,